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反哺:一名乡村医生的自述

第六章2 文 / 胡卿发

    据病区群众反映本病与水土有关,所以认为是一种水土病。是否还与粮食和蔬菜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如砸、镁、铜等失调有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必须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才能搞清楚。

    我们的调查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各地的粮食都很紧缺,当地政府千方百计保证粮食供应。我们在学校大学生的定量标准每月六十斤,而且是大米白面。到这里来要与当地群众同甘苦,粮食定量为23斤,以免带来不良影响。陕北主产小米,我们的主食全是小米,南方各省的同学都是从小吃大米长大的,端着小米饭还不知道如何吃?何况一顿干一顿稀,老教授们的肚子还能应付,我们这些年轻人,睡到半夜肚子开始造反,饿得咕咕叫,也不敢声张,害怕挨批判。当时也没有什么充饥,群众比我们更困难,因为都在公社大食堂吃饭,他们也难以果腹。同学们万般无奈只能在下面相互鼓励坚持就是胜利。

    县政府设在几间简陋的平房里,其它县级单位有的还住在窑洞里,居民则散住在周围。不远处见起伏的小土坡,上面长满茅草,野鸡野兔经常出没。这些土坡上很难看见一棵大树,大风一来沙尘满天弥漫,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种植的蔬菜也是星星点点,怎能供应我们这些从天而降的大队人马?尽管当地政府想尽办法,仍然供不应求。学校不得不从西安运来蔬菜,大家也只能节省着吃,以免断顿。

    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古以来严重缺水。队部内严格限制用水。当时该县没有自来水,群众吃的是雨水,窖水,水比油还宝贵。对于我们用惯自来水的人大手大脚地用水,尤其是广东同学很不习惯,当我们浪费水时,老百姓看到心疼,邻居们拿出水桶,让我们把用过的水倒进去,也不知道他们如何再用这些脏水。

    分布在各地农村的同学用水比我们更惨,他们学习当地农民的用水流程,做饭用的水装在盆里,再洗菜,洗完菜的水再洗碗,洗完碗的水澄清后再洗脚,这时的水所剩无几,只能一只脚一只脚的洗,因为水已经盖不住脚了。至于洗脸刷牙更简单,只有一杯水就解决战斗了。要想洗个澡那是太奢侈的**。这里一无河流,二无池塘,水从何来?洗衣服得千方百计节约半盆水,凑合凑合地让衣服喝点水就行了。这对广东,上海的女同学来说,简直是要命。

    因为自然环境较差,缺乏水源,农民所用的水都要用毛驴运水,或用毛驴拉车运水,要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取水,往返需要半天时间方能运回两桶水,勉强维持一天,而且每天都得运水,没有水怎么生活呢?

    地处丘陵地带,道路不平交通不便,用水来之不易,遇上下雨或下雪路滑难行,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点点滴滴的水比油还精贵。当地流传着,宁愿给你一个馍,也不愿给你一口水。一个人以一天不吃食物,还能坚持下去,但一天不喝水是绝对无法忍受的。由此见,水对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

    同学们再苦再累而对科学调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的同学早出晚归走家串户,询问病史了解病,经常送医送药上门,深得病人的配合,完成了调查任务,出现了一些动人事绩。我通过对血液的检验,摸索出一套快速检验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老师的表扬。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致病原因,这些特点为防病治病提供了参考。

    陕北是丘陵地带,居住的农民发病较多,而居住在城镇的人发病较少,林区、矿区、农场的工人也很少发病。同在一个村子这一块发病,那一块不发病,病轻重也是一块重一块轻。以交叉存在,还以相互转换。有的家庭有数人发病并相继死亡,病区卫生条件差的户,烧坑受烟熏的冒烟户及外来户容易发病。

    克山病发病分流行年度与非流行年度,流行年度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要比不流行时髙达10倍以上。不流行时也有散在病例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发病,但发病的季节有所不同。陕北地区大多数集中在11月至下一年的2月寒冷季节发病,夏季甚至不发病。

    病区的男女老少都发病,但多见于生育期妇女及3—9岁儿童。孕妇得病累及胎儿。男女发病的比例为1:3—4。

    我们还调查了当地的水、土、粮食和蔬菜等,初步检验出砸、镁、铜等微量元素含量比例失调,还发现与某些氨基酸和维生素失调有关。

    克山病主要是对心肌的损害,是我校第一附属医院的科研项目,治疗疾病使用了大剂量维生素c,小儿用到10克,成人用30克,对该病心源性休克有显著疗效。这能是改善心肌和血液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病得以改善,这种疗法至今仍在应用。

    克山病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力宣传对该病的防治知识,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饮水卫生,做到室内外整洁,保持空气新鲜。加强粮食管理,防止霉烂变质,还要避免发病诱因,如受凉中暑,过度疲劳,暴饮暴食,感染等。总之,应当发动群众,预防为主,减少发病。

    陕北地区的克山病与大骨节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有一定关系,后两种病也是当地发病最普通的地方病,因此我们调查分出一部分人,对大骨节病做了流行病学调查。

    大骨节病在陕北又称柳拐子病或矮人病,它多侵犯儿童和青少年,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之一。主要侵犯骨骼和关节系统,形成身材矮小,四肢粗短,关节畸形,走路呈鸭步。每当春暖花开之际发病最多。我们发现有的成年病人上床,还需要别人把他抱上去。走进村子好像来到了矮人国。

    丘陵地带的陕北,气候寒冷是大骨节病的高发区,呈块状分布。调查中发现病人离开病区以不治自愈,重返病区则又得病。有些家庭辈辈都有人得病,这样的况约占60%—70%,地方集中患病的特点十分明显。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致病的根本原因还未查清,但仍有两种发现。其一微量元素代谢失调,从土壤、水质、粮食和蔬菜中的检测结果来看,缺钙而铅、锶、钡增多。病人和动物的检测完全符合这种况,因此导致正在生长发育的软骨组织机能障碍,从而致使骨关节系统的病变,也得到动物实验的证实。

    在水质中还发现硫酸根含量偏低,试验证明在饮水中补充硫酸根,用以防治本病也取得明显效果。

    其二,我校微生物教研室研究证实,病区的粮食受镰刀菌感染,形成耐热的毒性物质,长期食用有毒的粮食即发病。

    总之,真正的病因众说纷纭,仍无定论,但多数病人都有明显诱因,如传染病、消化不良、外伤、产后等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率占80%以上,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能者为师

    解放后的教学改革一直没有停过,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当时学习的是苏联翻译过来的教材,语生硬,有些内容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况,不得不边学边改。实行口试及五分制,这比我国常用的笔试难度大。

    所谓口试就是由各教研室命题,试题只有两道题,一大一小,大题内容广泛,难度较大,是主题占分多,一定要答好。小题只涉及较少的知识范闱,容易回答。把试题揉成小团,许多小团放在一起,像抓阄那样,只准拿一个,然后给你半小时准备,写出答案提纲,时间二到,便开始回答。

    考试的老师一正一副,主考人一般都是教授或高年资讲师,负责提问和判分数。辅考人一般是助教,也提问还做些事务性工作。应试学生拿着题送到主考老师面前,老师看过题后允许你开始答题。学生坐在桌前按照自己准备的提纲,先阐述你的答案,老师以在你回答时某些概念不清,及时提问或答完后提问,直至你把考题答完,再无补充为止。

    再回答小题,考题只是某个概念,比较简单,容易回答,一般不会错。如果是形态学,如解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试题是几号,便去看标本,回答是什么,再囬答其具体内容,这有另外的老师监考。考前如果不仔细看标本,这类题是最容易答错的。

    ( 反哺:一名乡村医生的自述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