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卫生所
汉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汉江上游。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凤凰山横亘中部,汉江、月河分流其境。全县面积1347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以农业为主。有阳(平关)安(康)铁路及汉(中)白(河)公路横穿县境。
解放前,汉阴县医药卫生状况十分落后,中医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西医也寥寥无几,城乡严重缺医少药。天花、麻疹、伤寒、疟疾等传染病普遍流行。1939年夏秋季霍乱大流行,死者难以计数。1948年全县死于各种疾病1872人,占总人口的16.7‰。地方病主要有甲状腺肿大、克汀病、麻风病等。甲状腺肿病分布最广,群众中流传着一代瓜、二代傻、三代四代连根拔(第一代为瘿瓜、第二代为痴呆、三代四代断子绝孙的说法,成为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性疾病。
解放后,1950年成立汉阴县人民卫生院。人民政府接收国民党县卫生院2人。1951年上级调来3人,1952年国家分配给县卫生院一批中专毕业生,当年医务人员达到19人。
汉阴县境内山陵起伏,沟壑纵横,人口居住分散,村落数量多而规模小。尤其是南部山区地处巴山之中,面积约204.14平方公里,东南与紫阳县犬牙交错,西南与镇巴县、西乡县边境接连,西与石泉县接壤,海拔314—米。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如漩涡区有小村落22个,平均10.1平方公里1个。汉阳区8个小村落,平均19.6平方公里1个。有的所谓村落,实际上是东山一家,西山一户。据1964年人口普查的人口密度为:漩涡区平均每平方公里113人,汉阳区平均每平方公里86人。不难看出1952年的人口密度,预计比这更少。
1951年该山区发生麻疹大流行,省卫生厅得知疫后,立即派来传染病防治专家组协助指导,我县抽调中西医务人员分片包干进行防治,最后仍有数十名儿童死亡。以后又有多次散在发生。
有鉴于此,县政府决定派我和一名国民党留用的西医士,到漩涡创建卫生所,负责两区十一个乡的防病治病工作。经过几天的准备,我们两人背着背包,带着行李,另外雇工人挑着一担常用药品便上路了。
天不明我们就起床,要步行一百里山路,必须一天走到,因路途中没有旅店。前面的凤凰山是一狭长山脉,脊岭海拔1500米以上,狭窄的脊岭上多为陡峭的孤峰,起伏跌宕,满山遍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活跃着各种飞禽走兽,偶尔听到一种吼声,都能使人心惊肉跳。由于这是一段无人区,过去曾有土匪出没。据说有一个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就藏在山上,我们不得不加快步伐,以防不测。经过这段山路,我已成为泡兵了,双脚都起了血泡,一拐一瘸地坚持行走。好不容易走了一整天,总算到达目的地漩涡街,全身的骨头快散架了,草草吃过饭,便休息了。
解放前,群众的医疗主要依靠民间草医和中医。西医传人后,由于人员少,设备太差,医疗质量十分低下。人们相信中医,不相信西医。尤其是边远山区,群众就不知道两医能看病,以说西医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张内纸。我们卫生所就面临着这种严峻局面,如何开展工作呢?
我们先从小学生人手,免费给他们治疗小伤小病,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小学师生们相信了西医,有利于扩大宣传。每天下午小学课外活动期间,我们两人背着药箱到学校去,主要治疗小创伤,如擦伤、挫伤等,一治就愈,深受小朋友的欢迎,大家主动和我们亲近。用事实说话,老师们中观望到相信,也让我们治一些头痛脑热的疾病。他们第一次用西药感到新奇,加之,西药有用量少,服用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不像中药煎药麻烦,一大碗苦药难服。果不其然,群众对西药的看法开始好转。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势严重,病死率高达20%—40%。闻家列为甲类传染病,要求21小时内把疫报告中央,并提出限期消灭天花。解放后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实行全民种牛痘,很快在全同范闱内消灭了天花。
种痘是预防天花最简便而又最有效的主要措施,必须认真执行,才能控制天花的发生和流行。在旧社会中医沿用古老的预防方法,是把天花病人的结痂取下来,用文火烘干或风干,碾成粉末,再用小竹筒将粉末对着健康儿童的鼻孔吹人,作为预防天花的措施。这既不科学,又不卫生,而且预防效果不确切,还有难以保存等缺点。但是,在接种牛痘未传人中国之前,不失为一种预防天花的方法,也不知道挽救多少人的生命?!
老一辈人都知道天花对人的严重危害,经过我们宣传和示范种痘的反应轻微,也没有造成痛苦,群众还意接受。儿年来我们和培训过的种痘人员,走乡串户为适龄儿童接种,天花在当地再没有发生过,达到了国家要求消灭天花的标准。
1952年秋天,距离卫生所20余里的凤凰乡,有一产妇发生难产,已经有三四天了。经过旧接生婆的处理,产妇况万分危急,我们卫生所没有助产人员,不得不紧急求助县卫生院。3天派来一位有临床接生经验的助产士,及其助手和陪同人员,星夜步行一百里山路,到达卫生所稍事休息,我随行渡过汉江河,又走了20余里山路,来到产妇家。产妇十分疲惫,况不佳。经检查发现胎儿是横位难产,立即输液及相关处理,以利改善产妇的精神状况,同时积极做好处理难产的准备工作。该妇女为经产妇。由于多胎造成腹壁松弛,试用外旋转成功,顺利产下一男婴,母子健康,全家人皆大欢喜。
经过一阵忙碌,这时已经是半夜了。产妇家属举着火把护送我们冋卫生所,正走在山间小道时,听见对面山上有金钱豹的吼声,把儿位女同志吓得不敢往前走了。男同志前后保护着,才敢往前行。不一会儿走到汉江河边,河边有积水,只有涉水才能走到沙滩边.方上船。但因天黑不知水深浅,于是男同志把女同志夹在中间,手挽住手,肩并着肩,涉水横渡,有时女同志陷入深水中,两边的人便提起她,有的个子矮,水深淹到大腿根部,两边的人干脆提着她走,就这样地前进,走上沙滩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蹦着、跳着、笑着。
是闲难又摆在我们面前,这边没有渡船,而渡船停在对岸,于是大家齐声高喊过河了,请把渡船开过来!不停地喊着,对岸的渡船毫无动静。正在这时对岸山上,有一手电简的光在闪亮着,而逐渐向山下移动,手电筒终于上船了,渡船也咯吱咯吱划了过来。等到我们全部上船,手电筒说话了,这时我们才看清楚,他是区武装干部,救了我们的大驾,使我们感激不尽!
星夜救产妇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开了,事实胜于雄辩,群众对卫生所有了更好的印象,西医的威信也在不断提高。
解放前妇女分娩全系旧法接生,给产妇和新生儿造成大量的疾病和死亡,使产妇的产褥热及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居高不下,通过这次接生,提示我们必须立即推广无菌新法接生。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通过胳带断端侵入人体内,其外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导致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全身强直性痉挛的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常在4—6天发病,当地人称四六风,死亡率极高,解放前全国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本病。
其原因是旧法接生根本不重视消毒灭菌,在接生剪断胳带时,有的用旧剪子,有的用生锈的剪子,甚至还有用小刀割断。有的把剪断的脐带留长,不结扎,打个结就行了。有的用布条结扎了事。包裹脐带用破布烂衣,或用油纸遮盖。总之,因为这是脏事,就用脏东西处理,怎能不感染破伤风呢?
针对上述况,必须大力推广无菌新法接生,配备经过高压灭菌的接生包(剪子1把、止血钳子2把、结扎线数条等)剪断的脐带断端要用2.5%碘酒消毒。在接生中注意无菌操作,严防产后出血,做好新生儿抢救工作。
( 反哺:一名乡村医生的自述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