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反哺:一名乡村医生的自述

第二章3 文 / 胡卿发

    对联也称联楹,俗称对子。因为春节是个喜庆日子,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因此又称春联。我国的对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世界文化领域的一枝独秀,任何拼音语是无法代替的。

    对联有严格的规律和要求,讲究平仄,要求对仗,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对称,对比。根据汉字的声韵,上联应该是仄仄平平平平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仄平。要求五对五,七对七,或一句话对一句话,其内容要富有感,富有诗意,这里面的学问深呢!比如鲁迅先生所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堪称绝妙佳句。当时我只是个小孩子,不懂得对联的深奥含义,只是一知半解,仅知皮毛而已。

    在春节期间,我除给长辈拜年外,经常走街串巷,欣赏各家的对联,发现精品对联,记在小本子上,回家仔细推敲、品尝、其无穷。

    不少人不会贴对联。上联下联不分,在门的左右乱贴。标准的贴法是,人面对门口,右侧为上,左侧为下。也就是说把上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反之会闹出笑话。横批贴在门的上方。

    现在有些对联是口号,这说明作者根本不懂对联为何物。

    1945年我刚12岁,小学毕业,抗日战争胜利,全闰欢庆。叔叔给我做了一辆彩车,门上要贴对联,我写的上联是八年抗战得胜利,下联是两颗原子定乾坤。横批是举国欢庆。用字组同显得很稚嫩,水平不过如此而已。

    后来在上大学期间,我的同学与西北大学化学系女同学结婚,因为我们医学院也要学七门化学,大家对化学都熟悉,所以我给写了一副有关化学内容的对联。上联是小心观察谨防滴定突跃下联是大胆操作以期达到饱和,横批是有机化学。不久一对学数学的同学结婚,我给写的上联是解括弧析因式求新分子,下联是过切点作垂线直达圆心,横批是为欢几何。这些对联的含义,只意会不传,没有结过婚的人,不是过来人,是难以体会其中的奥妙和深刻含义。

    报纸是一份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涉及各门专业学科,我从小就养成了读报的良好习惯。我所学到的知识,有一半来自报纸,所以一天不读报,就觉得缺少了什么。在中小学时代,主要看读报栏里的报纸,上大学后我自订一份《参考消息》,其它报纸由学校发给班上,国内外的重要新闻一目了然。

    我读报时先浏览一遍标题,然后细读重要新闻和专业文章,每天必须保证一小时,雷打不动。如有特殊况耽误了,以后也要补上。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想胜任自己的职责,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有一次上小学的大孙子问我,什么是航天、什么是航空?这类高科技问题。我对他说:据我的理解,飞行器在大气层飞行,就是航空。最常见的飞机只能升空几万米,未脱离地心吸力,其驾驶员称航空员。在大气层以外的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空间,就是太空。所谓太空的太字,意思是指太高、太远的空间。最常见的如卫星、神舟飞船等,脱离了地心吸力,处于失重状态,把驾驶员叫航天员。只有这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孩子们才能听得懂。

    有次我和孙子走在大街上,看见有一家门上放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鹏程万里这个成语。孙子不知其义,我解释说:鹏是指大鹏,是一只大鸟.力大无穷。鹏程是指远大的前途。古人说:大鹏展翅千万里,还说大鹏展翅恨天低,见大鹏之大,力量之强,是传说中最大的鸟。我常在同学们毕业时送给他们,意思是预祝前途无量。

    无巧不成书。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课是蜂鸟,小巧玲珑,以采蜜为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老师讲完这一课,向学生提问,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鸵鸟,老师点头认。我孙子举手说,不是鸵鸟,是大鹏!同学们感到吃惊,老师问为什么?我孙子答,大鹏展翅能飞千万里,不大它能飞这么远吗?而鸵鸟奔跑才四米,怎能和大鹏相比呢?全体师生无以对。

    学医的初衷

    1948年冬季的一天,母亲一大早还未起床,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只听鼾声大作,久喊不应,昏迷不醒,全家人慌了手脚,不知所措。赶快请来老中医汪先生,经切脉检查后,诊断为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开出一付中药内服,再观察病变化。

    旧社会的安康,当时正处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之际,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怎能顾及老百姓的痛苦?全县在城内只有一个卫生院,空有其名,形同虚设,不对外门诊,专管戒烟。笑的是院长就是一个大烟鬼,这岂不是贼喊捉贼吗?另外,意大利人开办的天主堂医院,只有门诊部,没有病房,像母亲这样的病人是无法住院治疗的。

    好在母亲的病,经过半年多的中医治疗,神志清醒了,也能说一些吐字不清的语,右侧偏瘫未见好转,因而举步维艰,生活不能自理。看见母亲痛苦挣扎的样子,当儿子的眼睛在流泪,心在流血,痛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个医生,来解除母亲的痛苦呢?!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当个合格的医生,解除病人的疾病折磨。

    1951年我到汉阴县卫生院工作后,该院设备简陋。没有一个医生,就靠一名助产士,一名司药和我这个蒙估大夫应付门诊。是发生了两例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的事例。

    病例一:县政府一名通迅员,年仅17岁,聪明活泼,工作认真,深得大家的喜爱。盛夏时节,他的鼻根部出现一粒小疖肿,白头约有小米大,又痒又痛。开始时他用手抓一抓,并用力挤压,希望把脓放出来就会好了。次日小疖子越来越肿,也越来越痛,甚至半边面部都肿了,不得不送到县卫生院来住院治疗。按照病最好能注射盘尼西林(青霉素),当时这药全靠进口,山区小县哪来的这种药物?而且贵得吓人,每支药价两三万元(旧币)人民币。当时实行供给制,国家不能报销,私人又买不起。在国内很难买到此药,怎么办呢?

    百浪多息是一种具有微弱抗菌消炎作用的药物,以肌肉注射,只有这种药供使用,再同时内服磺胺药。经过几天治疗,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病人眼部及其周围出现进行性红肿,导致双眼不能睁开,眼睑及球结膜水肿。鼻面部皮肤坚硬,眼角有压痛。全身寒战高热,神志不清,病人处于危急状态。这时内无药物治,外无援兵救人,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年轻的生命死在自己的手中,使我痛哭流涕,而又无能为力!

    这位病人放在今天是完全以救活治愈。

    上大学以后我才知道,人的面部自两侧口角至鼻根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医学上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这个区域及其周围组织有相当丰富的淋巴管及静脉血管,而这些静脉血管又缺乏瓣膜,难以阻止血液倒流。这里生了疖肿,假如随意挤压或挑刺,使细菌或脓栓进人血液,感染以经眼内角的内眦静脉、眼静脉等传人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或经颅面静脉传入脑膜静脉,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危及生命。

    疖肿俗称疖子,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从皮肤毛孔侵入毛銕及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起初局部隆起,出现红、肿、热、痛、3—4天后硬结中央化脓,显现黄白色的小脓头,涂擦碘酒或酒精杀菌消炎,待脓头自然破溃,炎症逐渐消退,最后痊愈。

    但是,这些基本医学知识,我在当时一点也不知道,如果我学了医学,这位年轻的生命怎能在我的面前消失呢?从医学角度上来说,知识就是生命!

    病例二:有一位老教师,在边远山区教书育人辛勤耕耘四十余年,患肺结核也四十余年,大半辈子挣扎在旧社会,闲苦的生活都难以果腹,哪有钱看病呢?日也盼,夜也盼,好不容易盼到了解放。1951年秋肺结核病恶化,大口大口地咯血,卧床不起,不得不离开他耕耘的学校,离开他热爱的学生,住进县卫生院,抱着多么大的希望,能早日康复,回到学生身边。惜的是县卫生院一无医生,二无药物,只有我这个所谓的医生。当时我也有难之隐,想找一本医学书籍学习学习,以便懂得肺结核如何治疗,然而一本书也找不到。哪怕到社会上找一位医生请教一下,同样找不着。万般无奈只有找药品说明书,看看能学到一点什么的。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处于恢复时期,当时只有一种药物,叫pas(对氨水杨酸钠),对结核病有一定疗效。但是该药剂型大,剂量多,内服很不方便,而且副作用明显。没有链霉素、异菸胼等特效药,还得用pas。根据病人骨瘦如柴,大量失血的病,急需输血和输液,是连一条输液管也没有,哪来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当然输血最好,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谁给配血型,谁给供血液?加之当时全院五个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掌握这项技术。

    ( 反哺:一名乡村医生的自述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