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宴终人散 文 / 更俗
(看到很多兄弟已经在为准备订阅这书而充值,更俗很感动,谢谢了)
田家庚倒没有刻意走到长台后去端详沈淮的字,但心里也为这满纸雄浑苍奇的隶书而心惊。田家庚实在想象不出,宋炳生的儿子这么年轻,竟然能写出内敛风骨、形神皆备的好字来。
听老爷子宋华说“其他人都不要写了”,田家庚心想他大概是知道其他宋家小辈,不可能有谁能写出与此比肩的好字来,与其叫其他小辈献丑,打击他们的信心,不如叫他们藏拙。
田家庚同时又觉得奇怪,这个沈淮未免是锋芒太盛,但看其他宋家小辈,脸上或惊或愧或疏或怨,显然也是对沈淮的锋芒毕露而心生不满,而看宋炳生今天的表现,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儿子显然也是特别的亲近,宋家老爷子对这个孙子似乎也颇为陌生,也为沈淮能写出这样的好字则惊讶,宋家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沈淮露了这一手,其他人也知道宋家其他小辈能在书法上超过沈淮的可能性极微,自然也不会叫主人难堪,除了夸赞沈淮这副纸实在漂亮,倒没有人挤兑其他人上去露一手,很快就散开各自回家。
田家庚也是带着满心的疑问,坐到座位,看宋乔生眼里闪过一丝不快,心想他大概不喜欢两个儿子给沈淮衬得黯然无光吧,侄子跟亲儿子终究是有区别的。
沈淮写字时,手掌下缘沾了墨,他到卫生间洗过手再回座,也能感到席间其他人对他的敌意,他只是坦然处之,照常与宋鸿军以及田家庚的秘书谈笑风声,更不会在意宋鸿奇难看的脸色以及宋鸿义怨恨的眼神。
不管怎么说,老爷子八十岁大寿,对宋家人,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宋家小辈来,是积累人脉的难得机会,不会因为沈淮一时的锋芒毕露而打断。
桌间的人纷纷离间,跟着父母出去敬酒。不管或近或疏,这一声叔伯姑姨喊出口,以后有事找上门,就是香火情。
宋鸿奇、宋鸿义兄弟俩也给宋乔生喊过去,单独给戴、贺、田等人敬酒说话,沈淮坐在席间岿然不动。
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二伯宋乔生作为宋系二代最杰出的人物,官至正省部的中组部副部长,是党内最有可能走进中央领导集体的少壮当权派之一,宋鸿奇、宋鸿义兄弟俩就自然就有着比其他宋家小辈更耀眼的光环,有着更优势的上升资源。
不过,沈淮刚才的表现,给宋鸿奇、宋鸿义兄弟俩打击不小,虽然给他们的父亲拉过去,但心情低沉,在叔伯长辈面前也没有发挥出应有水淮。
宋鸿军作为小辈里的老大,又下海经商十载,虽然他的父母,也就是沈淮大姑姑、大姑父没有什么大作为,他在小辈里的表现也是相当活跃,端着酒杯主动出击,说话也肆意风趣。
大家都走了出去,席间就剩下田家庚的秘书跟沈淮而坐,他也能看着宋炳生对这个儿子的冷漠,不然不会在宋家这么重要的场合放沈淮在这边坐冷板凳,笑着问他:“你的字是学邓石如吧?”
对田家庚的秘书李谷,沈淮也是刚知其名,见他大约有三十六七岁,但没有人跟他介绍李谷更多的背景。不过作为正部级的秘书,行政级别至少也是正处,沈淮也不可能漠视。
李谷刚才由宋鸿奇陪同,沈淮也没能跟李谷说上几句话,这时候席间就剩他们两个人,笑着问:“李秘书也知道邓石如?”
“知道一些,”李谷笑道,“我曾以为人未至中年,不能轻易去学邓石如的隶书,倒没有想到你这手字形神兼备,叫人叹为观止。你的几篇文章,田部长看过,也是说好,甚至想过要派我去东华调研,只是后面有事给耽搁了,真是没有想到你是宋局长的儿子……”
丰泽园大饭店作为国事招待的高级饭店之一,本身就是司局级国营单位,有的是高级礼宾车。宋鸿军不容沈淮拒绝,就走去找到负责丰泽园这次负责老爷子寿宴的负责人,替沈淮要来一部车。
沈淮无法拒绝宋鸿军的热情,跟市驻京办主任陈兵联系上,知道他刚从东华宾馆出发去机场,就直接坐车赶去机场跟他汇合……
**********
田家庚这时候也告辞离开,由宋炳生陪着送出来,刚出大堂胆阶,就看到沈淮坐车从前面经过。
沈淮在想什么事情,没有注意到他们;田家庚看了宋炳生一脸,脸有些木,也没有什么反应,他也就没说什么,等司机将车开过来,就直接钻进车离开丰泽园。
“宋局长父子真有意思呢。”坐到车里,李谷就忍不住评说起来。
“沈淮是宋炳生跟前妻生的儿子?”田家庚问道。
“嗯,”李谷点点头,说道,“听说宋局长有个儿子一直在法国读书,我也从来都没有机会见过,平时也没听宋局长提起过,真是没想到都已经回国好些年,还是梅钢的董事长,真是想不到啊……”
从农机部开始,李谷跟宋炳生共事有近十年的时间。
虽然宋炳生短短半年时间里连跨两步,拉开了彼此的差距,但李谷之前跟宋炳生差距不大,私人接触也就更多一些,对宋家的情况也要比田家庚了解得更多一些,了解得深。
连李谷都不知道沈淮的存在,可想而知宋炳生对这个前妻之子有多不在意了,这或许也是沈淮今天锋芒毕露的一个原因。
“回去你,你把沈淮那几篇文章找出来,给我再看看,”田家庚说道,“他的很多学术观点,很有价值。我想他除了理论扎实之外,实际工作能力也不会弱。”
“嗯,”李谷点了点头,又说道,“不过沈淮毕竟是宋局长的儿子……”
低级的秘书只会做些伺候人的工作,而水平高的秘书则还要充当智囊的角色。李谷倒不是想刻意的打压沈淮,但也不得不提醒田家庚有些现实规则是他都不能违背的。
田家庚点点头,就算他把沈淮及梅钢立为标杆,宋家也不会领情,甚至会起反作用,说道:“他的文章很多观点,以及梅钢的经验,淮海省当前经济发展颇为关键。要是这件事我们不直接去做,你觉得宋炳生、谭启平会不会做?”
“难说,”李谷说道,“就算宋局长跟沈淮父子间没有芥蒂,就算宋家很重视沈淮,但沈淮太年轻了,我想宋家也未必想让他这时候就太露锋芒……”
“锋芒太露、过犹不及,”田家庚轻叹一口气,说道,“是不能太拔苗助长了。”更俗[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