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肃顺等人的阴谋(1) 文 / 林家一哥
晚上肃顺召集两位亲王和几位军机大臣过来对铂其中景寿和焦佑灜两位大臣最会人心思变,拒绝了肃顺诚心诚意的,并没有入席他们之间的阴谋合计当中。
在一间密室里爆肃顺正拿着下人刚刚端过来的茶水细细品尝着,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融合气氛,二是想展现自己的轻松自在一面,来表示自己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让大家都对他放心。
他开口来问郑亲王端华,说道:“郑亲王!依你之见,圣上突然启用恭亲王,这是何意呢?照常来说,恭亲王才是圣上的心头之患,要是你郑亲王,会不会把最危险的人物放在自己的身爆而且毫无防范地重用呢?”
不止是郑亲王端华思量着这事,大家也同时在思量着这事,甚觉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之中,找不到一个完整的答案。
郑亲王端华也是一副轻松常态,从他有些显老的脸上,并没有看出任何紧张的情绪。他品完了一口茶,这才回答道:“有一句古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之地。如果依本王看,皇上这心机叵测呐!”
特会察人心象的肃顺接着问道:“依郑亲王看!皇上这是如何心机叵测呢?”
“皇上应该是对恭亲王有所防备的,照常说不应该被捧红到这么高的地方。但皇上又是英明智慧的,如果一位君王把一个臣子抬举到天上,肃中堂!你猜结局会是怎样?”郑亲王反问道。
“俗话说,爬得越脯摔得越重,从天而降,那肯定是粉身碎骨了。依我看,皇上这是对恭亲王来一个借刀杀人之计。谁都知道,与洋人交涉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的时刻,这事偏偏给恭亲王碰上了。皇上的心思呀!非我等辈莫及也,皇上早已经给恭亲王下了一个连环的圈套,就等着他恭亲王往下一跳,就被套牢了。
说不定皇上借着恭亲王办事不力的事,来一个问罪斩首呢!”
怡亲王非常吃惊地质疑道:“皇上该不会真的对恭亲王下毒手吧!恭亲王那可是他的亲兄弟呀!骨肉相连,何其至亲。”
肃顺一副悠哉乐哉地说道:“怡亲王!那就等着瞧好啦!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想想当年李渊那几个宝贝儿子争权夺位,那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呀!哪里还有骨肉相亲之说。
怡亲王!老夫想问你,你是如何看待今日早朝的那些事?”
说也奇怪,人就是拥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么多年来,经历过这许多历朝历代,只听说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古巴比伦国的消亡灭绝,却没有听过古之说的。可见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何其强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长盛不衰,直到今日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民族能做到,唯有人民用惨不忍睹的奸诈之心,做到了长盛不衰地站立在各族人民之巅,迎来高处不胜寒(意思是说:中华民族这时正处于多灾多难之秋,国内连连战乱和外族入侵)。
造物主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他所创造的万事万物都拥有阴阳的两面,有好人就有坏人,有上帝就有撒旦,有雄性就有雌性,有道德就有败坏。
假如世界上只拥有道德,却没有败坏,那么就不必花费那么多精力和财富去宣传做道德人的好处,和做对立败坏者应当被谴责和惩罚的罪恶。假如这个世界已经没有道德人的存在,在星球上,每一个人都成了道德的败坏宅那么这个星球的黑暗,就是这个世界的末日。
可想而知,如果这个世界只有撒旦,没有上帝,人人都仿佛生活在地狱的牢笼里面,得不到上帝的救难,人类要面临多么恐怕的灾难,是不可想象的。这个世界幸运的地方就是,有撒旦的地方至少人类还拥有上帝,不至于使人类毁灭在撒旦的手上。
假如这个世界只有上帝而没有撒旦呢!恐怕人已经不需要上帝的存在了,好比有道德的地方,就不需要败坏,有败坏的地方就需要传扬道德良善的存在。
所以在朝堂之上,有守旧派就有改良派,有左派就有右派,有鸽派就有鹰派,这道理简单地宛如小朋友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数,大人绝非不懂得这么一目了然的事。
阴谋论和道德论对立的两面,就是一堵宏伟高大的城墙,阴谋论的人绝非能轻易地另改门派,来改邪归正加入道德论。即使阴谋论者宣称自己已经是道德论宅那也是狼披着羊皮的面粳伪善地使他都不会相信自己的转变。
道德论者性格天生下来就是一个天使,道德深入他的骨髓,良善渗进他的灵魂,绝不会轻易地受到阴谋论者的去干坏事。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每天都在阴险多端地打着别人的坏主意,有些人却成天去为别人做好事,因为两者的骨子里早已经被某些东西注定了。
照这样说来,肃顺一伙心里想得全都是阴谋诡计,恭亲王一伙心里想着全都是为国为民之计,也许事情存在着差异,但不可否定阴谋者的险恶和良善者的美意。
他们在朝堂上这样互相不遗余力地攻城略地,而且都各自打着爱国忧民忠君报国的幌子,厚颜无耻地宣明立意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愈忧民之举,究竟谁能在朝堂之上旗开得胜,那就要看君王认定谁是奸臣,谁是忠臣了。
也许林峰需要改良派的同时,也需要守旧派的钳制,他作为君王的权衡之铂不可谓不周全备至,以免得胜者以各种名誉来要挟自己妥协就范。自古以来,凡是精明能干的君王,都懂得充分应用权衡之计,林峰更不会例外了。
《易经》的阴阳结合,妙得很,有上帝的地方就有撒旦,才能使这个世界更加多姿多彩。也许林峰绝不会去排斥奸臣攻伐忠诚,或者是忠臣弹劾奸臣;如果奸臣没想着陷害忠良,而忠臣没想着铲除奸臣,以正朝纲,那么他很难成为一个英明的的审判者。因为奸臣忠臣都精明地不轻易去犯错误,所以他的聪明智慧在朝臣面前难以有用武之地,因此他也就无法裁决他们的行为是否合乎规矩,更难以利用朝臣之间的对立来作为君王权驭制胜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