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来个简单粗暴的 文 / 尘昏白扇
方明虽然没有点名和举实例,但刀刀见血地指向了这次所谓的韩王庙开发研究协调会各种丑态。文章还说“笔者对当前这种现象感到十分担忧,因为这恐怕不是个例。也许在全国农村都有发生。这里折射出来的鞋,是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逐渐走向深入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利益驱动和复杂的权利寻租,对现在的农村改革事业形成一股不小的阻力,甚至是反作用。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果九亿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那么我们推进事业的意义又在哪里?······”
他真敢写,省报也真敢登。最近一段时间,改革和保守的力量一直在国家高层中间博弈,而他虽然从小小一个山村着眼,却反映出这些矛盾对国家带来的深刻影响。
事情开始起了波澜。
但是截至目前,已经身处漩涡的方明还没有感受到任何变化。他根本不知道,这是影响他一生的第一篇重要文章。之所以是第一篇,因为还有后来。
“哇!大才子,我可真小看你了,还以为你光会写些风花雪月呢!”朱颜拿着报纸,兴奋地在他面前笑着说。那眼神和激动得表情,真比自己写的还要骄傲。
肖楠静静地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他,不用说一句话,方明也能感受得到她的意思。
“哪儿有这么厉害?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还要感谢你们,要不,这文章非被毙不可。呵呵,其实我就是想把事情闹大点,免得这些苍蝇今后还要打小王村的如意算盘。”他谦虚道。
“真只是这么想,你就不必这么大动作了。”肖楠淡淡地说。眼睛凝视着他:“你还有跟深的意思吧?”
“有么?我不知道。呵呵!”
京城,繁华的西长安街旁一条宽阔的马路,沿途两边排列着一幢幢看起来非常浑厚沉重的苏式大楼。这条街被京城百姓戏称为为“小南海”,意思是说左右着整个国家民生大计的大多数重要部门都驻扎在这里。
其中一栋长形的五层大楼里,一个人正在宽阔的办公室批阅文件。这栋大楼就竖家计委,批阅文件的人正是曾经在方明家作客的谢东山。
他已经开始戴起老花眼镜,一面用红色铅笔在文件上不时划着一道道杠,一面又凝神思索。
外面响起声。
“进来。”
“谢副主任,这里有份《内参》清样,赵主任说请您过过目。秘书轻轻把一份《内参》放在他面前。
《内参》是中央直属的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刊物,分级别下发,一直到处级干部以下。而且不同的级别,看到的内容也不一样。专门刊登全国各地驻地的新化社记者搜集或者的各种涉及国家大事的文章,是影响中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把手专门转过来的东西,谢东山当然要马上看。点点头等秘书离去,拿起来认真阅读。目录里有大概二十篇左右文章,其中一篇标题被圈过,旁边写着批注:“阅,请东山同志阅,这个问题应当思考,结合前次部委西南调研情况,组织社科院讨论一下。”署名是赵岳,国家计委主任。
方明看着曹凤来:“曹乡长,那天开会你在的嘛。记得我表达不同意见时候,你还对我发了脾气,让我停职反省的嘛,现在怎么说我没有提呢?”
“你提的场合不对,时间不对!”曹凤来吼道。
“笑话,你们开的是韩王庙开发工作会,我当场发表意见,怎么不对?照你说,要什么场合提才对?岂有此理!”方明忽然提高声音吼起来。一下子把曹凤来镇住。
去你妈的,许你吼老子,老子就不敢吼你啦?方明心想。
他这么一吼,会议室出现一片死寂,半天没人说话。
黄得功一直面无表情地坐着,像尊泥菩萨一样,观看会议室里所有人的表演。这时候才缓缓开口:“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他准备总结陈词了。
“有一个事,我要汇报一下。”副乡长陈进昌忽然讲话。
黄得功有一点点意外,但还是点点头:“你说。”
“我这里接到一封举报信,守于方明同志在小王村任支书期间,涉及到了几笔款项下落的问题。一、村五保户王老贵塌房修缮款的问题。第二是村里提留款支出不明的问题······”
方明万万没有想到陈进昌这个时候忽然发难,牵扯自己的经济问题。
会场众人都精神一振,侧耳倾听起来。
这时候的小王村,肖楠静静地喝着菊花茶,朱颜却在屋里转来转去,柳眉倒竖,嘴里骂道:“真不是个东西。这王八蛋,第一眼看到他就不是个好人!”
他骂的是王长宝,早上方明刚被叫去开会不久,王长宝就喜笑颜开地出现在小王村场坝上,见谁都大声打招呼,开心至极的样子。当然有人好奇他到底高兴个啥,他就咧嘴笑着说,小支书被乡里叫去批评了,还不知道回不回得来。人家县里要来建设咱村子,小支书没捞到好处,死活不同意,这回把县里领导惹毛了,要撤他呢。他走了,咱们村的日子才能好过!
一边说,一边添油加醋地把赵大锤他们来开的会变了种说法忽悠众人。村民又不知道底细,听他说起来,这对小王村有好处啊,支书咋不让办呢?就将信将疑起来。
他说这么大声,当然适意说给朱颜和肖楠听的,完全出于一种龌龊的恶趣味,你们瞧不起老子,老子就把你们的野汉子搞臭!
肖楠倒不在乎什么,朱颜脾气火爆,怒骂连连,最后站定,恶狠狠地说:“好,我决定了!”
“你决定什么?”
“给这王八蛋来个简单粗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