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何必乱割唐僧肉? 文 / 尘昏白扇
他这句话甩出来,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降到冰点。所有人都呆住了,个个瞪大眼睛望着他。有些人怀疑是自己听错,有些人在琢磨“这个支书吃错药了吧?”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赵大锤,他脸色沉下来,用力将手里烟头在烟灰缸里狠狠捻了几下:“方支书有什么高见?”
“高见不敢当,恕我直言,谈谈个人感受。我认为,如果这个事把它做成了一个以大干快上、申请资金、分割利益为目的的工作,那就严重偏离了保护文物、弘扬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方支书有些过分了吧?什么叫分割利益?难道利益不竖家的,反倒是我们私人的?这么大的事,没有了方方面面的协作,怎么能办成?我们这么做不是在保护文物弘扬文化吗,你也知道要发展经济,没有这些手段,经济能发展得起来吗?”
方明的话才起个头,就被赵大锤冷冰冰地用一连串逼问打断。
“赵主任,这才是我要说的。”方明不卑不亢,微微笑道。
“韩王庙是宋元文物没有假,是西南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也不错。但它的历史地位和经济作用并没有那么脯也没有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前殿后阁,两进的古代祠堂而已。如果非要把它拔高到各位领导所说的那么重要地位,最后一定是盲目投资,国家损失!”方明不紧不慢地说着,环视会场气氛。
“还有,恐怕要提醒各位领导一下,这个韩王庙,是小王村韩姓村民的祖宗祠堂。我不能不说它竖家文物,但是要保护、要修复,恐怕还需要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任何一厢情愿的行动,也许只能带来另一方的不满。这方面,还请领导们三思!”
他正要说第三点,曹凤来脸上已经挂不住了:“方明,请注意你的身份,这个会上有你说话的地方吗?”
方明抬头看了看曹凤来,淡淡说道:“对不起乡长,刚才赵主任也说了,这是民主决铂是赵主任专门征求我们的意见。他还说你不会吃了我!”
“你——!”曹凤来怒不可遏:“方明,从现在起,你停职反省!”他站起来大声宣布。
“乡长,你怕是搞错了吧?我是支书,受党委领导。”
既然已经到这个地步,方明就没必要做任何退让了,毫不犹豫顶了回去。
“所以,乡长,麻烦你听我把话说完。”方明不再理他,继续自顾自地说起来:“其实理由还有很多,不过我想以上几点差不多够了。所以恳请各位领导考虑一下,如果你们愿意履行职责,我们当然欢迎各位领导给与各种扶持和帮助,如果真觉得这里是一个不错的开发项目,也希望各位领导替我们宣传鼓吹。但是,这一切应该先由小王村自己提出发展计划,再请领导们组织论证。我想,这么干的话,无论从程序上还是从情理上,都要说得通些!”
方明简短把话说完,神色自若地坐下,不再出声。旁边的到王德勇佩服的眼神和韩大成感激的表情。当然,还有两个发呆的。
最好看的是内外两圈的目光,有愤怒、有鄙夷、有诧异、有冷笑、有闭目、有幸灾乐祸。但是绝没有同情和支持。
红颜知己啊!
这是方明感觉到虚荣爆棚的舒服时光!
接下来的几天,所有人也在替他担心和琢磨,打击报复什么时候来,怎么来,又多大?他得罪别人么还好说,可是那天得罪的,偏偏还有自己的顶头上司,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曹凤来。
方明云淡风轻地压根不提这事,也不去跑动关系,只是依旧在小王村忙自己的工作,然后陪肖楠练书法,陪朱颜弹吉他,陪她们说笑,带着孩子们游戏,家长里短地村里走访、领。跟着王德勇组织村民秋收秋种、培育药材。
奇怪的是,乡里一点动静消息也没有,却从县里传来消息,现任的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赵克柔十分震怒,对回去汇报的考察组做出当面指示,按他们在小王村的会议决议办理,谁阻拦谁就是妨碍宁东县发展大计的罪人,要严办。
这个消息是王德勇主动跑去乡里偷偷打听到的,而且还是小田专门让王德勇转告方明,并带了一句话:黄书记快顶不住了!
朱颜和肖楠坐在方明的小屋里,三个人正在领呢,王德勇匆匆赶来,把此事说了一边。两个女生看着他有何反应。方明淡淡一笑,忽然对肖楠和朱颜说,现在,恐怕要请你们谁帮个小忙喽!
“没问题。”二女异口同声说。
既然肖楠母亲和吴松龄教授是同学兼同事,那就说也是清化大学的专家权威之类的,方明心想,估计能通过各种关系,搭一搭媒体方面的人,自己想写一篇文章,希望能最少发表在省报上。
“你们想清楚哦,我这篇文章,未必是什么好东西,说不定要惹人不高兴的!”方明把主意说了一遍,特别强调,给她们打预防针。
朱颜冷笑起来:“含你还真瞧得起这些人!”
肖楠温柔一笑:“没事的,你放心写吧,真要说了不能发的话,我们再帮忙也没用。”
方明想想也对,点点头不再说话。两个女孩很知趣地回到自己房间,让他静下来写文章。
1990年10月23日,礼拜三,霜降。
方明知道肖楠和朱颜的能量不小,能帮忙,可是等拿到《南江日报》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
省报的头版,历来除了登载本省主要领导人重大活动之外,就是传达中央或者本省的重大决策和消息发布。头版一分为二的下方,往往都要留给省报内部的评论文章或者编者按之类。现在却赫然用一行黑体醒目的标题印发了方明的大作——《何必乱割唐僧肉?——小议农村基层工作的怪圈》,作者署名大大方方用了他的本名。
“当前我国农村出现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但凡涉及到利益的工作和事项,许多职能部门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帮扶、支持、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些好事。反而条件反射似的,一下子就盯住那块好处不妨,这个也插一手,那个也踩一脚,总之一哄而上,把本来应该是大好事的东西变成一块人见人爱灯僧肉,都想割一刀、吃一口!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