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问事鬼神

序章:妖夜寻郎 三十三 文 / 木隐

    空念老和尚闻言一笑,道:“看来这位窦施主当年,对老僧的怨气着实不小哇!”

    孙川接道:“是啊,在二零零三年去峨眉山拜访大师之前,窦明泉已经接手研究这支洞箫上的铭文近十年了。任何一个接触过古文字研究的人都清楚,搞古文字研究其实与破解密码极其类似。无论多么奇难险怪都不要紧,最怕的就是缺少足够数量的文字样本可供分析。

    而这支洞箫上的铭文恰恰就是如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购回国内开始。几十年的研究分析、资料搜集,除了箫身铭文这孤零零的两行三十六个字,寻遍天下,再也找不到哪怕半个同类的文字样本。

    这种情况,对于任何一个搞古文字研究的人来说,都是毫无疑问的绝境。尤其是从一九九九年初,得知凯瑟琳·阿丹教授和陆老的研究方向后,上面明确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尽最大可能加快对这支洞箫的相关研究!’

    窦明泉主持的铭文研究几年时间毫无寸进,上面给的压力愈来愈大,他当然要想办法另辟蹊径。二零零三年二月,在一个会议上,从同行口中得知了空念大师您,在甲骨文研究领域的超卓水平后,他就决定前往峨眉山探访。

    他在后来的工作报告中,详细记录了和您见面的过程,用以佐证他对您的怀疑。根据他的记录,他在跟您见面之前,是准备了多套文字拓片的。从最全的两行三十六个铭文拓片,到每个单字的、两字一组的、三字一组的、一句一组的都有。他本意是循序渐进,从少到多试探,以确认您是否真能对箫身铭文有所认知。

    没想到他刚拿出第一张两个字的拓片,您就几乎毫不迟疑,很肯定地说,这两个字是‘昆仑’。这让当时的窦明泉立刻疑心大起,因为依照常理,除非您以前对这种文字,有过相当深入的了解,否则不可能出现如此情况。

    而在窦明泉看来,数个研究机构,依托国家的力量,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都没有搜集到哪怕半个相同类别的文字样本;您只不过是个闲居深山的普通僧人,那么您以前就对这种文字有深入了解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所以窦明泉当时便倾向于认为,您是个大言不惭、信口开河的沽名钓誉之徒。

    接下来的过程,据窦明泉描述,是你们二人相互套话的过程。他想套出您以前在何处见过同类文字;您想套出他手中的拓片从何处拓来。结果就是谁也没能得逞,那次见面最终不欢而散。

    在窦明泉看来,他之所以不能明确回答您的问题,那是因为必须遵守保密纪律;而您之所以不能明确回答他的问题,则毫无理由。最大的可能就是您以前根本没见过同类文字,为了不使先前假充博学的谎言露底,才不得已顾左右而言他。由此,窦明泉认定您是个文化骗子,他受同行误导,白跑了一趟峨眉山。”

    空念老和尚听到这里,微微一笑,瞧着孙川道:“孙施主把这段往事叙述得如此详尽,恐怕心中也有相同的疑虑吧?”

    孙川笑道:“大师见谅,的确关于没有足够文字样本这个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尽管尚有不解之处,但我依然选择相信大师。毕竟您这些年来对甲骨文、红岩天书、岣嵝碑、夜郎天书、仙居蝌蚪文等的研究成果,业内有口皆碑,水平远超同济。且始终僻居峨眉山寺,从无以学识博取名利之举。

    窦明泉当年之所以在工作报告中把您描述成骗子,更大的因素是源自他的狭隘,他从内心深处就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在掌握的人力、物力资源远不如他吊件下,取得他无法达到的成就。换句话说,他潜意识里就不允许他承认,有人在学术上能比他更优秀。

    但他那次峨眉山之行,并不像他自己认为的,是白跑了一趟。尽管他在工作报告中认定您是骗子,可上面的命令是要求研究分析一切与这支洞箫相关的线索。所以对您的背景进行的相关调查,还是按要求启动了。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除了您方才讲述的与‘莲师笔记’相关的事件,因时间太早,没能查到外;其他的事件,比如白猿祖师的青铜铭盘、您云游时接触的人与事、您在各种古文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等等。这些情况都被调查人员写成报告,汇集起来。

    当这些报告形成的脉络逐渐清晰时,已经有人意识到,当年窦明泉所做的判断,恐怕是极其错误的。甚至连窦明泉自己都动摇了。

    但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的错误时,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坦然承认,尽力改正;另一种则是竭力遮掩,有时甚至不惜为此犯下更大的错误。

    往往掌握着某些权力的人,更乐于做出后一种选择,因为后一种选择成本更低,且权力能使被揭穿的几率变得比较小。

    窦明泉就采取了后一种选择,尽管他无权停止对您的调查,但在淡化调查影响、雪藏调查报告方面做得很不错。

    阁中的书籍,每一本我都亲手整理过。这点研究古文字的爱好,就是那会儿种下的,起因便是本满篇怪字,我一个都认不出的杂书。

    当然,少年时候没有仔细研究分析的耐心,问遍了其他人,都不识得,我也就丢开了手。记得后来还是找到了‘莲师笔记’的那一年,有天晒书时,我又翻到了那本怪字杂书,便勾起了兴趣。

    那会儿我已近而立之年,对古文字多少有了点认识,也自己琢磨出了一些研究分析的小窍门,便兴致勃勃地想拿这本怪字杂书练练手。

    没想到这一头栽进去,就是十几年。最难的当然就是没有旁证可供参考,好在全书总计十二万八千七百余字,文字样本的数量算是充足有余。就这么一边摸索、一边琢磨,断断续续的直到四十五岁那年,我才确认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种怪字。”

    空念老和尚讲到这儿,眯起眼睛瞧着孙川道:“孙施主方才说到,你们搜集的资料显示,确定过那场‘无边大梦’的,至少有六个人。其中便有那位好称‘万古丹中王’的,东汉魏伯阳真人。

    魏伯阳真人所著的那本《参同契》,号称‘丹经鼻祖’。后人注解者极多,大都认为此书所以起名为《参同契》,为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而会归于一,‘妙契大道’,故而得名。”

    孙川闻言瞪大了树脂镜片后的小眼睛,情不自禁插口道:“难道那本怪字杂书便是……?”

    空念老和尚点头确认道:“老僧详细比对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加上后附的一首《鼎器歌》,共计六千余字,皆脱胎于那本怪字杂书。

    事实上那本怪字杂书,便是魏伯阳真人自那场‘无边大梦’中醒来后,将梦中修炼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分条记录下来的一本杂记。其所用的文字,与这支洞箫上的铭文同属一脉,按孙施主你的说法,当是前劫之人,当时所使用的文字。

    无论是‘莲师笔记’,还是越王所铸的青铜铭盘,都提到过。梦中所习神通,醒来后无法用于现世。莲花生大士是以其理,驱动原本的密宗术法;白猿祖师司徒玄空是循其理,创立了中华武术;而魏伯阳真人是将修炼之法简化后,参合道家理念,著成了《参同契》一文。

    事实上魏伯阳真人亲笔所录的那本杂记,其间的种种变怪神奇,远超《参同契》千百倍不止。尽管有‘莲师笔记’、越王所铸青铜铭盘等等为佐证,可这么多年来,老僧依旧对其记述心存怀疑。因为那实在是完全超越了常理,真要按那本杂记所记,普通人修炼到最后,力可移山倒海、术能胳换地,实与神明无异。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为谎言。”

    空念老和尚说到这里,侧首向那个蓝色带旋柄的小盒子看去,皱纹堆叠的老脸上,神情极为复杂。口中接着道:“直到今夜,老僧自己亲身感受,方知前人果不欺我。那场‘无边大梦’若当真如同莲花生大士所说,是前劫之人留给后劫之人的讯息。那前劫的世间万象,只怕与咱们所熟悉的人世间,会有太多的不同之处,甚至有可能是天差地远。”

    篝火旁的几人听了空念老和尚的话,反应各有不同。陆明轩与周远山二人缓缓点头,显然是对空念老和尚的判断大体认同。

    陆曼曼与沈鸿叶二人则面面相觑,沈鸿叶虽与空念老和尚相处日久,但也是头一次听他说起,认识这些古怪文字的经过。二人毕竟年轻,神仙道术之流的传说当然听得多了,传统文化嘛,可谁也不会把传说当真事儿。但空念老和尚方才那差点撼天动地的表现,又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现在他以亲身感受者的身份,说甚么神仙啦、修炼啦之类的确有其事。两个年轻人都觉得脑子里全乱套了,智商在此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二人在彼此眼中能看到的尽是混乱与迷茫。

    只有孙川根本不在意空念老和尚的结论,猛然站起身来,盯着空念老和尚颤声问道:“大师,那本魏伯阳真人的杂记……,它……,它现在……?”

    空念老和尚瞧着孙川紧张万分的样子,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轻声叹了口气。

    孙川双目一闭,脸上立时满是痛心疾首的神情,口中喃喃自语道:“我就多余有此一问!连大坪寺都没了,还能奢望一本书能逃过劫难?真他娘的痴心妄想!”他情切之下爆了粗口似乎仍旧不够解恨,紧接着抬起右手在自己脸上重重抽了一巴掌。

    众人倒是都能理解孙川此时的心情,但绝没想到他的举动会如此激烈。按说此时孙川的样子其实颇为滑稽,可没人能笑出声来。

    陆曼曼今年只有十九岁,又大部分时间呆在海外,本来对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没甚么特别的感受。就连适才空念老和尚,讲述他在那场浩劫中的遭遇时。陆曼曼也只是觉得,老和尚的遭遇很可怜,值得同情而已。但眼前孙川这看似滑稽的自虐行径,不知为甚么,竟让她瞬间就感受到了孙川心底的纳浓浓哀伤。以往不经意间读过的那些有关那场浩劫的文字,突然就在她的脑海中生动了起来,让她莫名的就对那个年代的许多人和事,产生了某种深深的厌恶。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