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问事鬼神

序章:妖夜寻郎  一 文 / 木隐

    湾湾明湖如镜,座座青山白头,处处幽谷含锦绣;

    缓坡藏羚驰骋,静水游鱼深藏,长空万里见鹰扬……。

    八月的昆仑山脉,雄浑壮美,生机无限。

    暮色四合,长风浩荡。

    风势在西昆仑群山间呼啸回旋,卷扬起终年不化的山巅积雪,纷纷扬扬洒向万壑千岩。

    偶尔,有几星细碎的雪沫,乘风扶摇着。比它们纷纷坠落的同伴,飞舞得更高、更远了一些。当风势终于遇阻,它们便悄无声息地,落向一处背风的山谷。

    在这个狂风都难以窥伺的幽谷中,散扎着六黄一蓝七顶野外。间的空地上,一丛篝火刚刚燃起。

    陆曼曼在她自己的中,于似睡非睡间挣扎了许久。她觉得梦魂深处似乎有片幻境,奇彩瑰丽,曼妙无穷。

    她一心想要沉醉进去,但无论怎么努力,那片幻境却总是绚烂着,闪耀在梦的彼端。

    就如同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期待、最安心的幸福。明明就在那里的!可任凭你用尽了心力,却总是遥不可及。

    外模糊的人语声、篝火的“噼啪”声、汤锅的“咕噜”声,伴着烤肉的香味儿隐隐约约透了进来。陆曼曼的肚子不争气地连声轻叫,以示响应。

    她左手猛然拉开睡袋拉链,极不情愿地翻身坐起。右手握出个秀气的小拳头,恶狠狠地自语道:“真要把人烦死了,这美梦和美食,简直就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对头!”

    她气呼呼翻出皮筋,把半长的头发扎成马尾。扎到一半,禁不住“扑哧”一乐,心想:“我干嘛非要跟自己的肚子过不去?骸待我吃饱喝足之后,晚上再来发梦。就不信你能逃得出本姑娘的魔掌!”

    乌黑发亮的马尾辫左摇右摆,朝着想象中不知飘在哪里的美梦一通示威后,轻快地向外兵而去。

    外篝火熊熊,七人围坐,汤浓肉美,笑语不绝。

    这七人中有五人都是陆曼曼此行的科考同伴,另外二人显然是今晚遇到的“新朋友”。

    陆曼曼停下脚步,仔细向二人望去。这二人是一老一少,老者干枯瘦小,身着灰色僧袍,秃顶白髯,满面皱纹堆叠,盘膝坐在篝火旁的一块大石上,是个八九十岁的年迈老僧;少年人二十出头的年纪,身形壮硕,面色微黑,一头寸许短发,看起来是个长得很精神的小和尚。

    陆曼曼瞧着这一老一少两位“新朋友”,心底不由自主地高兴起来。她本就酷爱每晚这个时候。深山科考,至为艰苦,晚上的篝火夜话,是一天中最让人期待的放松时刻。

    尤其是当火堆旁多了陌生人。不知是这块土地上,民风特别淳厚;还是人没了利益牵扯,更容易打开心扉。一路行来遇到的,无论是牧人、山民还是旅行的背包客,人人都极易相亲相近。

    大家今日陌路相逢,天南地北,把酒纵歌,赤诚相待,谈笑忘机;明晨挥手惜别,山高水长,各奔前路,心间脉脉,尚存余温。

    在苍莽雄峻的昆仑群山间,如此这般相遇别离,另有一番潇洒自如的味道。这与她从小到大,所经所见的人情世故,有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差别。

    旅途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她自己。似乎仅仅换了种环境,就轻易活出了原本生命中,不曾有过的新意境。

    陆曼曼瞧着跳入眼帘,肆意舞动的篝火。脑子里的念头愈发信马由缰:或许,古时候那些真正的侠客、诗人,都该是有着这样味道的人。“落拓江湖载酒行,但为弱小除不平。”……;“把酒笑言平生志,心弦响处语成诗。……”

    昆仑山脉地域极为广阔,东起四川西北部,在境内横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省,西至帕米尔高原(今塔吉克斯坦境内,古称葱岭)。延绵两千五百余公里,全域面积超过五十万平方公里。历史上称其为“中华龙脉”、“万山之祖”。

    更妙的是,这件事和正常的科考活动完全不冲突,只要利用好吃饭、休息的时间就足以完成。一切设想都完美无缺,简直如同梦幻般美好。

    如果说,爷爷在北京找麻烦的行为还好理解,那么当他们到达昆仑山前进基地后,陆曼曼就彻底迷惑了。

    指挥小分队在抵达前进基地第一周就宣布成立了。直接为指挥小分队工作的研究助理及后勤人员,多达一百二十四人;配属给指挥小分队的保卫力量,为某山地步兵师的一个加强营。

    小分队成员六人:总指挥,物理学家陆明轩,七十二岁(这是肯定的);

    第一队员,古生物学家周远山,五十六岁(这个没问题);

    第二队员,考古及历史学家孙川,四十三岁(这个也没问题);

    第三队员,有“昆仑活地图”之称的老向导胡随远,六十八岁(这个是必须的,但向导不是应该在野外起作用么?有什么必要在前进基地里还每天和爷爷泡在一起?关系密切得只能用“同吃同住同劳动”这种过时的词汇来描述了);

    第四队员,基因及遗传学博士研究生陆曼曼,十九岁(我是被迫来打酱油的好不好?而且还是个自费的!有什么必要空占个指挥小分队成员的名义?太让人郁闷了!);

    副总指挥,材料科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何传礼,二十七岁(这个最让陆曼曼困惑,此人的学术素养,连给陆曼曼当助理都不够格,却堂而皇之地成了仅次于爷爷的项目副总指挥。据说此人的祖父是不久前刚刚退休的国务委员,此人的父亲是某部高官、中央候补委员。此人明显是来捞取学术资历的。可陆曼曼清楚,此人的所谓“背景”,绝不是爷爷默认这一安排的理由。爷爷在学术领域,向来的原则都是“一视同仁”。连亲孙女都只能自费打酱油,有什么理由要容忍这个何传礼呢?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当然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整个前进基地里,除了陆曼曼,再没有任何人对此有异议。)

    好在陆曼曼同学有海一般广阔的胸怀,还有《昆仑陌谈录》这样伟大的事业需要去奋斗。所以一时想不通的事情,可以先抛到脑后不去想它。

    科考项目验收工作次第展开,给陆曼曼的感觉是目不暇给、是震撼!

    五百一十六个专业小分队,三年多来的新发现、新成果,多达两千余项。其中最多的是地质及古生物发现,高达六百零二项;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也有三百二十七项。

    尽管陆曼曼不能直接参与这些项目的验收,但她依然开心得分不清东西南北,似乎到处都是轻飘飘、软绵绵的。能近距离接触这样庞大的科学考察,简直就是人生至此,万事俱足。以后际遇如何,甚至都可以不必再去期待了,生命最好就停留在这一刻。这种感觉是甚么?这种感觉就叫做“幸福”!

    陆曼曼被的幸福感环绕着,每一天都是充实快乐的。但幸福也有审美疲劳,渐渐缓过劲儿来的陆曼曼发现,这段时间她其实一直是在“自娱自乐”。

    爷爷和另外两位专家,面对报送来的新发现也很高兴。但他们的高兴极为短暂,似乎每一项新成果,都不是他们所期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人脸上的失望之情愈来愈浓。

    副总指挥何传礼更是奇怪,整天扎在加强营的通讯室里,很少露面。向导胡老爹则持续在作进山的各项准备工作。

    陆曼曼忍不住跑去问爷爷。陆明轩的回答让她很意外:“我是签了保密协议的。既然你加入了指挥分队,那就早晚会知道答案,到时候别忘了签保密协议。”然后就甚么都不肯再说了。

    时间眨眼就过了一个多月,所有新成果报送完毕。陆明轩要求各专业小分队,于当前位置原地驻扎六个月。研究进度自行掌握,所需物资由前进基地配送。随后指挥小分队单独前出,由东昆仑向西昆仑腹地行进。各支持小组及配属加强营相隔三到五十公里随行推进。

    接下来几个月,指挥小分队就在昆仑群山间,沿着一条奇怪的线路走走停停。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绕着几座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但每次扎营,都肯定是一处山谷。

    每次扎营后,其他五名成员便很默契地无视陆曼曼,直到吃饭时才聚在一起。陆曼曼知道这都是那该死的“保密协议”的缘故。

    于是被迫打酱油的陆曼曼,被迫养成了扎营就补觉的习惯。被迫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昆仑陌谈录》这项伟大的事业里。

    这下子出现在篝火旁的陌生人,就全成了陆曼曼眼中的人形宝藏。她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朝篝火旁瞄来瞄去的眼光,无限接近于盯着鸡窝的黄鼠狼。

    今夜西昆仑长风浩荡,残雪漫天。指挥小分队扎营的幽谷中,却是和煦如春。偶尔有几星细碎的雪沫悄然落下,也只是为八月的昆仑翠谷,平添了一分韵致。

    陆曼曼被烤肉的香味着走出,愉快地发现篝火旁坐着一老一少两位陌生的僧人。她的《昆仑陌谈录》,又多了两个“讲故事的新朋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