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权臣

第一五二章亲征之争2 文 / 王风

    在士大夫中,至少在士人蹈论中,亲不胜理、国不如朝是至理。

    转瞬间的犹豫之后,他立即说道:“陛下,契丹马如风雷,片刻耽误不得,一旦有警讯传来,再出御驾就晚了。”

    在场众人甚至包括王旦在内,都是一愣,虽然观点不同,但他们都不曾想到,王璇会当众下王旦的脸面。

    到了王旦的地位,离那宰相仅仅半步之遥,任何人都知道,王旦出任宰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倒着这种层次的大臣,最在乎的也就是名声和脸面,王璇作为王家晚辈,又是仕途后进的双重身份,当众毫不客气地落王旦的面皮,他们想都没想过。

    个个暗自揣测,老好人王旦,会不会勃然大怒。

    毕士安瞥了王璇,淡淡地说道:“王直阁,官家御驾亲征,岂能儿戏。”

    王璇听出毕士安警示的口气,他何尝愿意公开与王旦唱反调,只是坚持自己的执念而已。

    多去一日就多争取十二个时辰,胜算就多一分。

    他微微躬身,很恭敬地说道:“相公,如今军情紧急,下官所料契丹国主与王太后亲自南下,国内精锐必然全部出动。万一,他们不打定州唐河大阵,而是取道瀛洲南下,试问几天可以到达大河?”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一惊,王继英作为枢密使,又是武官,他比在场文人更了解契丹军队的战斗力,在毕士安质问的目光中,正色说道:“如果契丹马队从高瀛洲南下,抛去辎重、不掠城池的话,其前锋五六天内就能饮马大河。”

    实际上,多年的战争,大家都有经验,对王继英的断言并没人反对,咸平二年底的那场战争,契丹偏师的远程奔袭能力,让大宋君臣记忆犹新。

    如果,一切都建立在假设上,如果契丹大军真的不顾一切,从东线南下,御驾亲征很可能来不及。

    寇准很不屑地白了王钦若一眼,他虽对王璇断定契丹有和解之意将信将疑,但还不相信契丹会和宋军坚固无比的军阵硬碰死磕,用充满讥讽的口吻说道:“契丹虽是蛮夷之邦,却也是北方大邦,岂能不知朝廷平戎军阵的厉害,给事中多虑了!”

    直接称呼王钦若的本官,绝对是一种看不起人的口吻,怎么说王钦若也是参知政事,脸色马上不太好看,连赵恒的目光也不太自然。

    毕士安亦是不满,即不满寇准的辛辣,也不满王璇不分场合的决然。

    但他没有溢于言表,反而稳重地说道:“契丹去碰大阵的可能固然不多,却不能没有准备,陛下还应缓缓而行,遥控河北战局妥当。”

    赵恒对王璇当众否决他的见解,并没有太往心里去,毕竟几年前王璇是白身的时候,也曾经违逆过他,威虏军之战时也曾如此,对于王璇的坚持,他不能不谨慎起见。

    如今都堂的宰执们各执一辞,他也想听听枢府三位执政的意见,于是缓缓地说道:“枢府有何意见。”

    枢密院被称之为西府,枢密使、副使亦是执政相公,但他们的地位,却明显不如东府宰执。

    尤其,王继英这种潜邸出身的武人,相对于毕士安、寇准、王旦等人,身份甚为卑贱,甚至被中书门下的员外郎们称之为潜邸家奴。

    冯拯、陈尧叟虽是文官,也被赵恒所器重,但还是无法同都堂抗衡。

    此时,在都堂宰执出现分歧之际,枢密院隐然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怎么不让他们在意外之余,产生一些兴奋。

    王继英既然是枢密使,当赵恒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后,连平时对他看不上眼的冯拯、陈尧叟此时也沉默不语,他不得不思量再三。

    寇准、王璇主张天子火速北上,甚至有深入河北之意,毕士安,王旦等人却主张持重缓行。

    这个时候含含糊糊,会把两边的人都得罪了,明智的做法就是两害取其轻。

    瞬间,他做出了自己的决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