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亲征之争1 文 / 王风
王璇认定朱文不得到好处,绝不会善罢罢休,这个好处就是名声,显然朱文是要下狠刀子。他心下一惊,立即正色道:“朱大人,契丹探子不过是潜伏于洞元观,正如张文通等人一样,如果如大人所指,那机速司岂不干系更大。”
朱文被王璇反驳,一时间无话可说,他眨了眨眼睛,暗道王璇还真是不好对付。看来自己还得谨慎才是,当下笑道:“王大人说的有理,但兹事体大,大人与契丹探子之间,不查明是不妥的,否则连累了洞元观确实不好。”
口气是软了下来,但明晃晃的刀子,依旧架在他的脖子上,裸的威胁昭然若揭。
王璇心下看不上朱文,忍不住冷言冷语道:“朱大人说的才有道理,在下已准备奏请陛下,彻底整肃机速司。朱大人可以上奏陛下,对洞元观进行彻查,以免漏掉契丹匪类。”
朱文一怔,马上意识到王璇的毒辣,洞元观的云浮道人岂又是易于之辈,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道人,在士人中的能量就不是他所能比拟。
要真的被上了套,不得不去动洞元观,恐怕到时候整个开封的佛道人士会群而攻之,相当的士人也会对他口诛笔伐,名倒是能出,不过是臭名罢了。
眼看朱文愣住,王璇冷冷一笑,暗道朱文小子竟还不死心,你一个区区监察御史,就想要利用国策来谋利,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在朱文恍惚之间,他又笑道:“朱大人,怎么了?不知还有什么要问的。”
朱文转过神来,不太友好地白了王璇一眼,有几分尴尬地笑了笑道:“大人何必认真,下官不过是有些疑惑罢了。”
王璇见朱文口气软了下来,也就温声说道:“朱大人,在下也知道御史台诸公的难处,但在下也有难处,如今机速司在契丹搞的风起云涌,各位公开露面的大使臣们无不遭到跟踪,甚至刺杀也难免。如今,朱大人也是知道的,前日寇相公蒙受不白之冤,要不是毕相公,恐怕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所以在下被人诽谤,还请朱大人明鉴。”
朱文当真尴尬之极,三言两语就被王璇占了上风,口气间明显有隐隐的威慑,又抬出毕士安压他的势头,他心下盘算一下,说道:“王大人说的有理。”
“倒是这件案子,朱大人要好好查一查,虽说肯定是契丹探子所为,但有没有朝廷中的官员,谁也说不准,毕竟他们能收买我机速司中的推官,手段不是一般。”王璇认为自己在朱文这里完胜,也想利用一下朱文。
“陛下说的是,陛下亲征需得越过天雄军,不然岂能鼓舞军心。如今契丹在汴边地磨刀霍霍,朝廷主力大军久悬在外,陛下亲征可速不可缓。”
寇准白了毕士安一眼,他在公务上对事不对人,讲究君子不以私德爱人,虽说毕士安对他有大恩,但他绝不说违心之言,在他看来赵恒不走出大河,绝不算是御驾亲征。
毕士安却依然态度和缓,很平静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契丹来势汹汹,陛下遥控河北战局即可。”
王旦亦是说道:“臣附议毕大人所言,此机速司官塘所报,契丹大军已经超过二十万,此战必然深入河北,陛下岂能亲临矢石。”
一提到机速司,赵恒想到王璇在场,于是转脸向王璇道:“王卿家认为如何?”
王璇心中一动,当即说道:“陛下,臣以为澶州最为合适,澶州主城横跨大河,陛下在北城可攻可守。”
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剩下的就交给赵恒等人去琢磨,既然历史注定要发生在澶州,自己何不顺水推舟。
毕士安,甚至王旦他们,很显然对这场战争没有信心,即便是他秘密陈述契丹有和解意图也不行。
看来,历史的惯性几乎无法阻止,毕士安、寇准虽有抵触,但毕竟是策略不同罢了。
所以他的建议,既以逸待劳的意思,又过了大河。
王旦却说道:“陛下在大河沿岸遥控河北,臣以为澶州位置恰当,但州城太小,又被大河一分为二,无法供应行在大军长期驻扎,所以臣认为陛下车驾,还是稍晚启动为好。”
王璇有些诧异地看了看王旦,他本不想和伯父发生争执,但此时他话已经出口,如果退缩,只能被别人看做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