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多彩的乡村

第十六章5 文 / 何申

    村民代表们来了不少了,围在四下里听。有人点头,有人皱眉头,有人晃脑袋,看来是刚进来听了半截,不知说的是咋回事。

    李广田终于说话了。他说:“你说的这些道理,倒是不错。咱有个现实的问题,一山难容二虎,一家子不能有两个做主的。三将村两个果茶厂,熟悉的客户就那么多,买了他的就不买咱的,把咱晒了,你说咋办?”

    孙万友摸摸下巴的胡茬:“对,这是要紧的地方!咱这个村民代表会,就得把这个事弄清楚,是不是呀?”

    众人七嘴八舌说对对对。

    赵国强对柱子说:“你说说。”

    柱子不愿地说:“我说啥呀,大家都明白,现在讲市场经济了,就得竞争,咱们想法子跟他争呗,早晚得有一个趴下……”

    李广田说:“问题是咋争?”

    孙万友说:“你哪那么多问题,你就直说了吧。拉半截子屎,难受不!”

    村民们笑了,屋里乱哄哄的。

    金香几个女的说:“村民代表咋说话这臭?该开除代表资格!”

    孙万友说:“敢开除我老干部!别看我嘴臭,我心里香着呢!你们到老了,就都知道了。”

    李广田心一横说:“好吧,作为一名村民代表,同时,更是一名党员,我想给赵支书提个问题:你是三将村的一把手,全村人把你视为主心骨,你就应该大公无私,把全部劲头都使到集体事业上来。你呢?为啥没有做到呢?”

    全场一片肃静,个个都仔细听。

    柱子说:“过啦,说过头啦。赵支书咋没把全部劲头使在集体事业上。村里大事小,哪件他不操心?”

    孙万友说:“是这么回事。广田呀,你别乱扣屎盆子。”

    李广田说:“不是我扣屎盆子,我说得有道理,钱家的事,他总是那么关心。河西集资入会,把咱东庄都甩了。啥意思?那就是闹独立呗!、对这事该咋办?应该针锋相对。竞争嘛,就得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赵国强同志却去帮助钱满天排忧解难。请问,你的立场在哪里?”

    孙万友问:“有这事?”

    赵国强说:“有,是……”

    孙万友说:“是啥呀!你们本来就是亲戚,应该回避!你咋还主动去呢!你是不是得钱家啥好处了?”

    赵国强说:“绝对没有。”

    柱子说:“这个我以担保。”

    李广田说:“这年头,不给好处谁给办事……当然,你赵国强能不是那种人,问题是,眼下钱家既有投资人,又有产品销路,集资以后,实力肯定会大增。而我们呢?刚刚把电解决了,往下的设备投资,产品销路,都在哪儿?”

    众人把目光齐刷刷地对准赵国强。赵国强一看这个劲头,心想反正也没想躲过这档事,干脆就把自己的想法全亮出来吧。他就招呼大家都坐下,然后说:“也好,咱们这会,一下子就进入到实质问题上了。大家担心的,还有广田说的,确实是我们面临的实,不认真对待不行。我是这么想的,搞市场经济,有竞争,但竞争的关键在于谁的产品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价钱还低。想胜利想赢,就得朝这条路上走。搞投机取巧歪门邪道,长不了。像钱满天搞这种高息集资,我看就长不了,而且危险特别大。咱实话实讲,我是冲着那些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交出的乡亲们,我才出面,要不,我才不管呢……话说回来,咱们咋办呢?我最近做了一番考察,我发现市场上对果茶不那么热火了,见凉了。在这个时候,咱就不能再往果茶上使劲了,咱得转产,生产旁的产品。这么一来,咱就避免了盲目投资,还能开辟新的市场……”

    孙万友说:“全县好几十家果茶厂,都马不停蹄地生产。果茶要是不中啦,人家会不知道?”

    赵国强说:“这很难说,也许他们眼下资金和销路还都有,所以不忙着转产。”

    福贵说:“生产新产品是好事,咱不能一棵树上吊死人。是,咱的设备都是专门生产果茶的,想生产别的东西,这些设备不是白搭了吗?”

    赵国强说:“能改造就改造,不能改造的,能卖就卖,不能卖的话,只能淘汰……”

    李广田说:“说得轻巧,那叫几百万的设备,不能说扔就扔。我看,只要钱家那头生产,咱就不能改,一改了,等于把道全给人家啦。”

    孙万友说:“要改也得让他改,他不是有钱嘛!咱不能这碗饭还没吃完,又吃另一碗,太浪费。”

    村民代表们纷纷议论起来,几种意见争得不开交,整个屋内人声鼎沸,乱成一锅粥了。

    柱子把赵国强叫到一边喊着说:“这么乱戗戗,也戗戗不出个啥结果呀!”

    赵国强说:“大事,还是发扬民主好,让大家把心里话都说出来。”

    柱子指指李广田的后背:“他又犯老病啦。”

    赵国强说:“也好,省得一堂一边倒,少犯错误。”

    村委会里正嚷嚷着呢,门外街上锣鼓喧天,一下子把屋里的声音给盖了下去。原来,丁四海心里高兴,回到小学校把一拨儿练高跷和秧歌的村民引到街上来,说亮亮相。嘀嘀哒哒的唢呐朝着亮光光的日头吹,丁咚丁咚的锣鼓像点燃了的爆竹……院里的屋里的人都跑出来看,比比划划说谁扭得好谁踩得棒……

    赵德顺老汉和一伙老爷子蹲在太阳地里看,边看边说些啥。德顺说现在这些年轻人扭得欢实倒是欢实,就是味儿不够。孙万成说咱们年轻时的锣鼓点没他们这么快。正扭着的人就喊:“老爷子们,在那儿晒,哪如进来扭扭,满身是汗呀。是不是不会扭呀!”

    “我们扭的时候,你们还不知在哪儿呢!”

    “有能耐就上场!光说不练是嘴把式。”

    “你以为我们扭不了呀!老哥几个,咱们上呀!”

    赵德顺忽然觉得身上有了股劲,猛地就站起来。身后的老汉们也跟上去。他们一下子就站在秧歌队的队头,一身鼓囊囊的冬装格外显眼。他们手里舞的不是花绸,而是烟袋锅子和烟口袋,虽然脚步蹒跚又不齐整,但别有一番趣。村里人都被这些老爷子引过来,有叫好的,也有说别累着的……

    冯三仙带着张小梅也出来看热闹。冯三仙一看心里就发痒,埋怨丁校长为啥不找她,说自己是扭得最好的媒婆子。丁校长有点不信,冯三仙说你们看着,我给你们来两下子。说罢下场拣了根高粱秆当长烟袋,肩膀一抖,扭了起来。果然是身手不凡,显出功底不浅,旁边有人就鼓起掌来……

    开村民代表会的人这时也都到了门外,孙万友说我给你来个瘸拐李吧,拄着拐棍也上场,和冯三仙面对面背靠背斗着扭。原来,三将村这一带历史上五行八作人来人往,常有戏班子马戏团到这跑码头,耳儒目染之下,这里的人自然就喜欢上这类活动,逢年过节闹花会,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总要吸引很多人,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把那些行头一把火烧了,才弄得人们不敢张罗了。这些年虽然恢复了一些,但家家户户都忙着挣钱,花会没能搞成规模,今年有村里的支持,又有丁校长的张罗,局势一下子就闹红火了。赵德顺这些老汉们年轻时都是玩闹的高手,这会儿重现身手,尽管扭得气喘吁吁,但心里都是格外痛快。

    张小梅挺喜欢三将村,在这儿,她觉得有点像在城里的感觉,比自己家那强多了。特别是三将村的人性好,一个个大大方方,没有山沟子一些人小里小气的样子。再有就是干娘冯三仙给自己介绍的这个赵国强,村里老少都夸,看来真是个好人。如果跟上赵国强,一下子当上村支书老婆,那岂不是变成了人上人。

    张小梅这么想着,不由自主地也就跟着扭秧歌的队伍扭起来。这工夫,大街全被扭秧歌的人站满了,会扭的扭得欢,不会扭的,也不害臊,嚷着笑着闹着使劲扭,说扭完了吃饭香。

    冯三仙毕竟年龄大点,撒了一阵欢,腿肚子就酸痛。孙万友一条腿瘸,扭不起来光晃荡。他小声对冯三仙说:“嫁给我吧,看我多有劲。”

    冯三仙也小声说:“就怕你到炕上就草鸡。”

    孙万友说:“革命老干部,不是一般材料做成的。孙猴子的**,那叫能耐硬,不信咱较量一宿!”

    ( 多彩的乡村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