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多彩的乡村

第一章3 文 / 何申

    赵国强是在他老爹去看大块地的时候,从南河套工地回家的。进了屋他就问桂芝,听见前屋爹起来没有。桂芝说听见骂来着,出去转了。赵国强赶紧跟桂芝说快把咱腊月宰猪剩的肉啊啥的都煮上,如果不够就从街上买新的。桂芝知道老爷子要过六十六,就说你家有那么多闺女割肉,还用得着咱显勤。赵国强笑笑说让你做你就做,今天大哥大姐夫二姐夫都回来,我得请一顿。桂芝说准是为你的水泥和铁丝。赵国强一指灶坑边的火,说真有你的,小心火。桂芝用脚尖一挑,就把蔓出的柴火弄回灶坑里去了。

    赵国强身上都是汗。一清早他就去南河套了,垒坝建稻田的工程进展得不够顺利,缺钱缺物是一个方面,更叫人头疼的,是村民思想不统一。有人从一开始就反对,说跟龙王爷争嘴,没有好果子吃,早晚架不住龙王爷一口唾沫,白受累。村干部中也有人认为,又不是过去大队生产队了,搞这么大工程,太担风险,万一砸手里,谁负得起责任。村支书李广田外出瞧病前,跟赵国强说三将村人难弄,不好整咕,自己当干部几十年的体会,就是淡白他们,少搭理他们,你若热心给他们办事吧,他们准蹬鼻子上脸给你找麻烦,自己这病,就是想给村里办个粮油加工厂时气的。李广田五十多了,他说的是真话。赵国强不能当面反驳支书啥,但事后他想自己毕竟从金矿回来了,要是啥也不干,还回来干啥,所以,李广田前脚走了,他后脚就开会研究垒坝的事,还算不错,多数人赞成,赞成的原因也很说得过去,三将村地少,要不咋把当街的空地都盖了房子呢。垒坝能把河滩地改成旱涝保收的稻田,还能护村子,大水来了,冲不了人家。持这种意见的村民,大多是姓赵的和姓李的,为啥呢?原来这两大姓绝大多数住在东庄,也就是新街老街这一片,这片地方,从德顺老汉的庄头大院往下,犯水,所以,前人才给留下那么一片空地。青龙河水大了,小南山两边就是进水口,说泡半个东庄就泡半个东庄。

    是,三将村除了东庄,还有两个自然村,一个是河西,就是青龙河在未到南河套拐弯之前、从北往南流的西岸上。河西有几十户人家,钱家是那边的大姓,钱满天就紧临河边住。还有一个小自然村是从河西村北头再往里,就叫沟里,有不到十户人家,孙二柱和玉琴就住在那。历史上,因为东庄人多,地势相对开阔,大队部、小学校都在这儿,所以,这边就被公认为主村。赵国强垒坝的主意,河西和沟里的村民不反对,但也不那么积极拥护。因为河西和沟里地势高,发水冲不着他们。就不爱参与这事。赵国强和村干部开始想主要用集体的钱干这项工程,后来算算账钱不够,又想多摊些义务工,摊多了群众又有意见,想来想去,就想出入股的主意,就是把工和钱都变成股,入股多的人,将来多得稻田,入得少,就得的少,不人没有。这办法挺灵,不少人都入了,但工程大,得垒近一千多米的大坝,水泥灌缝儿,铁丝网的坝牛子,还差二十多万缺口,没处安。赵国强就希望钱满天他们那些有钱的也加入进来。虽说满天是国强的二姐夫,但因为满天办木板加工厂占地占道的事,跟村里一直弄得不和气,所以,国强不好意思上门去说,他想借满天来给老爷子过生日的机会,把这件事办一办。此外,他还想从大哥国民、大姐夫家权那争取点支持,得着点是点,张嘴三分利,不给也够本。

    听到前院有桂芝的声音,国强就知道她把爹接回来了。他赶紧从柜里拿出两瓶酒一条烟,这是前些日子大妹妹玉琴趁国强不在家硬搁这的,起因是玉琴住在沟里,养了几头肉牛,效益不错,她想再往大里干,需要些贷款,国强跟乡信用社的人熟,帮她办了。玉琴挺好外面儿,虽说是亲哥哥,该谢也得谢,就拿这东西来。国强为这还好埋怨桂芝,说你不该收,桂芝说你不收就送回去,咱俩一推让,反倒让人知道了。国强忽然想起爹要过生日,问桂芝咱送点啥,桂芝说钱都让你拿去垒坝了,非得送,缸里还有腌的肉,快起哈喇味儿了,你爹不嫌弃就给他吃。国强说快拉倒吧,干脆用这烟酒当生日礼物吧,就留下了。

    桂芝从东房山的夹道往后院走,正碰见国强抱着烟酒过来。国强小声问:

    “回来啦?”

    “回来啦。”

    “咋样?”

    “不咋样。”

    “因为啥?”

    “弄不机密。”

    “笨样。”

    “哼。”

    这两口子之间的对话,实在是太简练了,但彼此都充分知道对方问的答的是啥意思。青龙河畔的人有点自己的方,比如这事弄不清楚,以说成弄不机密;这味道不好闻,说成不好听;问你干啥去呀,说成你干啥勾当呀。这些词在年轻人中用得少了,怕出去说让人家笑话,村里的老人和妇女说得多,也不觉得不合适。

    国强抱着东西进了东屋,爹和娘都在屋里。他把东西轻轻地放在柜上,笑呵呵刚要叫爹,忽然德顺老汉瞥了一眼问:“干啥?”

    国强说:“给您老过生日。”

    德顺说:“你咋拿来,咋拿回去。”

    国强心里格登一下,忙笑上加笑地说:“爹比我们当干部的还廉洁。”

    德顺说:“你小子少给我戴高帽。”

    老伴说:“你爹呀,你中啥邪啦,儿子好心好意孝敬你,你咋好赖不分。”

    国强说:“没事没事,我爹能哪不舒服。”

    德顺说:“我身上舒服着呢。”

    老伴说:“是舒服大劲了吧。”

    德顺指着国强问:“你说,那大块地,你是咋给我经营的?种成那个属样?”

    国强这才明白爹为啥生气。他刚要说实在太忙顾不上,忽然院门咣噹响,大黑狗汪汪叫着跑过去。原来,国民两口子,二柱和玉琴,还有玉秀、满天和玉玲,前后脚拎着东西进院了。顿时,这饱经岁月沧桑的老院就热闹起来。

    按习惯,赵家闺女都给爹割肉来。割肉是有讲究的,你跟卖肉的说给老爷子过六十六,旁的你就甭管了。人家给一刀,割多少是多少,不能再动第二刀。一般这一刀也就三四两,咋着?因为这肉得让老爷子一顿吃了,一刀割五斤,那不把人撑坏了。今天,大闺女赵玉秀割的是肘子肉,是熟肉,二两多。四姑娘玉玲割了有三两瘦猪肉。二姑娘玉芬没来,托玉玲捎来一小条猪肉。惟独三女儿玉琴,用马莲草拎着足有十斤新鲜的猪肉,进了娘家的院。

    德顺的老伴把东屋的窗户开了条缝儿,大家明白这就当过去的窗户眼了。过去是纸窗户,姑娘割的肉,是捅个窗户眼儿扔进去,眼下全是玻璃了,不能拆玻璃,就得想法儿变通。玉秀和玉玲把肉扔进去,德顺在屋接着。这活得他自己接,旁人不能帮忙,六十六,你掉块肉,所以闺女给你补上。玉琴这十来斤,就麻烦了,窗户不都打开进不去。桂芝说:“你咋割这些?”

    玉琴说:“买肉时忘了说啦,一刀下去就这些。”

    说罢,玉琴狠狠瞪了二柱一眼。二柱装没看见,抽着烟卷跟国民说大哥别看你当县长,论收入你不如我,我一头肉牛挣好几千块。

    玉琴说:“在家咋跟你说的,少吹牛。”

    二柱扭着头说:“在家管,在这还管我……”

    大家都了,国民说今天政策放宽呀,男女平等。国民的妻子黄小凤,操着她的浙江方,说:“就似(是)嘛,就似(是)嘛,在我老家温州,男人说话,女人似(是)不能插话的。”

    玉玲说:“那是你们温州。”

    德顺在窗户缝里喊:“啥热粥温粥的,还有肉没有?没有我不等着啦!”

    众人互相看看,国强说快扔进去吧。玉琴点点头,上前把窗户一把拉开,说:“爹,我给您多补点!”

    德顺哈哈笑:“好,好呀。”

    国民说:“您别一顿都吃啦。”

    德顺说:“我不傻,都啥年月啦,我慢慢吃。”

    黄小凤举起胳膊,像她在县妇联给妇女做报告似的说:“对,改革改革嘛!我们温州人过去是不经商的,现在不然,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我们温州人……”

    ( 多彩的乡村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