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土砖窑里的棺材
依旧从工农桥这个地点出发。过桥后往西南方向走约莫一里路,有个高十米左右的土砖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文讲白影的事里面有个养鱼的单身汉,土窑就在他住的瓦房西南面30多米的地方,拱形的,从老远处看,就像一个巨大的坟包,听爷爷说,那是文革前的产物,算是有年月了。窑北有一个直径两米的洞口,无论十米时候都是黑洞洞的,窑顶有一个砖砌的方型采光井,不大,估摸着,大概一张八仙桌的一半大吧,表面还有些许水泥没有完全剥落掉,窑体外表,长满了各种野草灌木,还有几颗树木,植被下,是含有岩石块的泥土。这土窑,我站在家里二楼,透过窗子就能看到,小时候,常常跟村里的伙伴去农田水沟里玩,特别是夏天放暑假,玩什么呢?上面提到过,就是挖螃蟹,那种生长在水沟里、农田里的本地土螃蟹!每年夏天都会挖到很多,回来一分,每人都有烧满满一大盆的量,这螃蟹,挖回来,放在水里养上几天,让它把肚子里的脏东西排排尽,然后红烧,油锅里一过,蟹壳顿时变红,表面还零星地沾有一点泛着光亮的油星,吃起来味道简直棒极了!特别是汤,那味道别具一格呀!泡饭吃可好吃了。还可以用面粉一裹,往油锅里一扔,炸着吃,嘣脆嘣脆的,香着呢!唉,算起来,已经小十来年没吃过了,想起来就嘴痒流口水!
通常都是我跟堂弟,再带上一两个跟着我们“混”的伙伴,穿上雨鞋,拎着塑料桶,扛着锹,盯着夏天的日头就往田里去,一个夏季假期,总要挖那么4、5回,没辙啊,馋啊!那时候街上也有这种螃蟹卖,可是我们农村的,谁会去买这个东西吃呢?
村里的地,就那么多,泥水沟也就那么多,经不住我们这么干啊,每年夏天不多挖几次的原因就是,经过两三次一挖,就少了,想要那么多的量,必须得等来年。那回,我们已经挖了半桶了,可是不够分啊,眼见着天有点暗,起风了,十有**要有雷阵雨了,有人说要回去,我和堂弟不死心哪!这才哪到哪?都不够我们两兄弟自己分的。不行,再找找,往那边去!那边是前面村的地,我们从来没有去过。
这里要提一下,挖螃蟹,经常性地会破坏水沟,待在洞外的螃蟹最好捉,在洞口的也好办,用锹在它后面一铲下去,把它后路一堵,也不用挖,稍微动两下锹,它就会自己爬出来,就怕的就是躲在洞里的,你眼瞧着它钻进洞里,整条手臂都伸进洞里了,只能摸到它的脚,扣不出来!那就只能用锹破坏性的挖了,时常的,被人家看到了会挨上一两句骂的,这也是我们不去别人村里挖的原因。
在我和堂弟的威逼利诱下(我们也想着少一个人便少分一份,可是有些事是要有人做的呀!比如用手伸进洞里扣螃蟹这种要承担扣到蛇的风险的活,比如探路这种事情。)另两个伙伴最终还是跟着我们到了工农桥那边的农田里。我和堂弟带着他们就往土窑南边绕过去,因为对土窑总是有种好奇害怕的心理,所以不敢从它北面洞口过,只能绕点路了。
一过去,便看到一条沟,凭直觉和多年来的经验,我和堂弟面露喜色相视一笑,今天要丰收了!这算是抄上了,别琢磨了,开干吧小伙伴们!果真,沿着水沟一路走过去,钻进洞里的一概不要,就捉洞外的,还有潜伏在水沟里的石块、水草下面的。水沟到头是一个满是芦苇的池塘,说是池塘,里面没有多少水了,拿锹试试,的确,池塘里的水也就能漫过脚掌。原本倒也没想到去这个池塘里,试探性地翻开几个石块后,发现数量惊人的螃蟹!这还了得,顺手拉着倒在池塘底部的芦苇杆和水草,一扯一堆螃蟹啊!饶是我们见多识广,也没见过这阵势,根本来不及捡!没说的,直到两只桶都满了,还有很多都没有捡。堂弟说留着吧,下次来,这次够吃两天了。
小孩子兴奋起来就容易忘了北,堂弟这人就是这样,一个激动就不知道哪是哪儿,眼见着收获这么多,乐坏了,激动地心情无处发泄,怂恿着去土窑里面探险。我胆子不大,但这会儿也高兴过了头,想也没想就同意。没成想就这么脑子一热,又一次吓掉了魂。( 农村里让我害怕过的事——说到哪里是哪里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