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科幻灵色 > 怪谈实录之乡村鬼事

瓶境 五 文 / 雪冷凝霜

    张衡道:“有才孩儿,根骨奇佳,乃我张氏千年难出一个之才。如若潜心修道,必成大器,功不可量…”顿了一顿,摇头叹道:“唉,只可惜贪恋红尘,孽缘缠身,也是天意。他那内子,乃是大唐武帝转世。”“武,武帝?”李淳风诧异道。张衡点头道:“不错,便是当今武后,数十年后,便为武帝,你不是早已算出了么?”李淳风默然不语。张衡叹道:“武后前世,本为佛门修女,本性良善。一日,先父道祖陵公出游,天降大雨,突染风寒,晕倒路旁,被一美貌修女,救至庵中。该女法号婆女,带发修行,艳丽无双。关于婆女,还有一个故事…

    婆女十岁那年,父母双双病故,沿街乞讨。后来,一达官路过,见她可怜,带至府中,当作丫鬟。从此,衣食丰盛,与众丫鬟嬉戏,倒也无忧无虑。这日,元宵佳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婆女和其她丫鬟一起,在后院门前嬉戏,引来不少浮浪子弟,驻足观看。众女浑不在意,只顾玩耍。忽然,围观人中,跌跌撞撞,冲出一名丐僧,满身污秽,臭不可闻。众浪子急忙闪避,四散而去。丐僧爬到众女面前,手拿破碗,恳请施舍。其她女子,捂鼻掩面,躲到一旁,谁也不给。婆女想起自己以前也曾沿街乞讨,顿生恻隐之心。适逢节日,老爷给的赏钱倒也不少,婆女来到近前,掏出一枚铜钱,丢入碗中。丐僧摇头不语,也不接碗。婆女奇道:‘师父为何不受?’丐僧道:‘非我不受,银钱太少。’众女闻言,大声怒骂。婆女急忙制止,又丢一钱,丐僧还是摇头,婆女再丢…众女窃窃私语,均骂她傻。就这样,一直丢到身无分文,再也拿不出钱了,丐僧终于点点头,双手合十道:‘女施主心地慈善,颇具佛性。金钱权贵,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今日受你金钱,乃是为你免灾。老衲即受之,便有一物回赠…’说罢,掏出一串佛珠,递给婆女。此珠不知为何物所制,灰不溜秋,土不拉叽,毫不起眼。婆女伸手接过,戴在腕上。随后,丐僧掏出一堆佛珠,欲给其她众女,可她们嫌又脏又土,怕丐僧敲诈银钱,均不肯受。丐僧无奈,只得作罢,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阿弥陀佛,非我不救世人,乃世人不肯受也。’说罢,摇首离去。就在这天晚上,该达官府上,遭到灭顶之灾。原来,该达官并非好人,贪权乱政,作恶多端,得罪了京城贵人。该贵人勾结山贼巨匪,欲灭其满门。就在元宵节这天晚上,山贼翻墙而入,施迷药,迷倒熟睡中的所有人。把家当洗劫一空后,一把火将府宅烧了个精光,除婆女外,无一幸免…婆女幽幽醒来,发现置身于一片瓦跞废墟之中,大惑不解,跌跌撞撞跑了出去。当来到一条小河边时,白光一闪,面前多了一个方面大耳,满目祥和的僧人。该僧人便是头一日的丐僧,乃是佛祖释加牟尼所化。原来,佛祖来中土云游,路过达官府院时,见上空黑气迷漫,便知不祥,企图救人。但天机不可泄漏,佛祖无奈,只得受人之物,与人消灾,没有硬帮人消灾之理。佛祖化作丐僧,来到前门,刚想求施,便被家丁拿棍棒赶开,于是绕到后门。他给婆女的佛珠,乃当年与他真身舍利一同炼化而成,水火不侵。受婆女多少枚铜钱,便回赠多少串佛珠,一串佛珠,可救一命。无奈除婆女外,其他人均不肯受,佛祖知天意难违,只得作罢…婆女闻知内情,急忙泣拜,谢过佛祖大恩。佛祖道:‘吾来东土多日,未收弟子,施主颇有善心,亦有慧根,不如带发修行,为我座下弟子吧。功德圆满后,可得道成佛,入我西天大雷音寺座下。’婆女大喜,自此,便遁入空门,佛祖赐法号‘婆罗’,后世皆称其为‘婆女’…

    婆女于荒山中自建一庵,转眼间,已修炼百年。这日,婆女出山周游,巧遇先父道陵公,身染风寒,昏倒路旁,便救至庵中。先父当年仅二十出头,眉清目秀,英气十足。在庵中养病月余,与婆女朝夕相对,日久后,渐生情愫。婆女凡心大动,终有一日,舍去百年修行,与先父结为夫妻。须知,婆女百岁高龄,驻颜不老,全靠守身如玉,参佛所致。一旦堕入凡尘,难逃生老病死,转世轮回之苦。次日醒来,婆女满头白发,一脸皱纹,先父大惊之下,出庵而去,婆女追赶不上,仅有一日可活。临终前,婆女恼恨无比,立下重誓,来世,必当报复张氏后人。令其有妻不能聚,有子不得生!…婆女死后,数次轮回,皆入畜道。后来,终于投身成人,便是当朝皇后,武则天。本来,她当嫁我张氏后人为妻,实现誓言。怎知下生时,偏逢帝星陨落。于是,阴差阳错,被太宗李世民所得,封为才人。此女前世虽为佛门女子,但由于孽缘,丧失了佛性,满身戾气。本来,她一入宫,掌权后,当祸国鞅民,生灵涂炭。后来,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于佛祖处知道武妃来历。佛租曰,一切皆为天意,婆罗堪不破红尘,转世轮回,大唐应有此劫…后来,玄奘回到东土,于李世民座前讲经时,奏请太宗,准武才人侍立在旁,太宗准奏。武才人听闻佛法,勾起了前世佛性…如今,武后虽篡政乱权,但身有佛性,不致危祸人间,不足为虑。她死之后,将受天遣,入地狱受苦。一千多年后,方得重新转世。届时,婆女千年誓言兑现,转世后,所嫁之人,便是我玄孙张有才。”

    李淳风道:“想不到,前世竟有如此纠葛,殃及后世。”张衡叹道:“先父当年并非有心负情于婆女,只因突见其容貌变化,骇然之下,离她而去。等反应过来,转回去时,婆女却早已死了。唉,冤孽…”李淳风道:“没有办法打破千年魔咒吗?”张衡目光闪烁,捋须道:“本来无法可解,但近年来,我夜观天象,见紫气升腾,竟与星月争辉,知有人与天相抗,改写命格。此人与我张氏,乃同道中人,竟不惜毁去修行,折掉阳寿,令我万分不解。实在不知,此人到底仰仗何种信念,竟以一己之力,对抗上天。初时,我认为此人必败。没曾想,到了后来,紫气非弱反强,掩住星月,竟然胜了…头几日,我见紫气东来,降于此山,知道此人到了这里。暗中观察几天,终于明白,支持他的,原来是情爱的力量。”李淳风脸上一红,默不作声。张衡慈蔼的道:“小友,你虽堪不破红尘,却使我知道,情爱的力量,能超越生死之界,甚至不受天条所制。如今,命格已改,我张氏也能托你之福。”指着那瓷瓶道:“此物本不应出现,被你硬生生造了出来。到时,我那孙媳之魂,只要被招入瓶中,便不致堕入魔道。至于能否与我那玄孙再续姻缘,便要看他们的造化了…”…

    李淳风得张衡点化,出山后,于大限之前算好时日,找到一风水绝佳之地,做了个衣冠冢,含泪将瓷瓶埋下。从此,梦嫣便在瓶境中,在黑暗的地底,沉睡了一千多年…

    梦嫣娓娓讲完一切来龙去脉,每提到李淳风时,她的嘴角,便挂着幸福的微笑,沉浸于当年的甜蜜与幸福之中。这种幸福,经过一千多年的时光,未曾消减,反而更加浓郁。这,便是爱情的力量,超越生死,穿透时空。那么,阿金呢?…阿金听完一切,被震惊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有如此复杂的前世,一时间,沉默无声。

    良久,梦嫣轻轻一叹,道:“妹妹,你我都是苦命女子。我在这瓶境中,一住便是一千多年,如今,轮到你了。”阿金脸色一变,向后退去,颤声道:“不,我不要住在这里。这不是真的,我在做梦!”梦嫣道:“这不是梦,妹妹,你的孩子就要出世了,如果你不住在这里,到时她一出世,便会生灵涂炭,你也将洗身成魔。只有呆在这瓶境之中,才能化去你和她身上的魔性。”阿金痴然不语,一滴清泪,自眼角滑落。梦嫣心疼的为她拭去泪水,轻轻将她抱在怀里,柔声道:“好妹妹,等我出瓶后,会帮你保管肉身,你就安安心心呆在瓶境,好好修炼吧。”“不,我要见我的才弟,我不要…”阿金浑身搐动,哭道。梦嫣玉臂轻揽,将她抱在怀里,安慰道:“不哭,总有一天,你一定能见到他的,一天能的…”微风吹来,花瓣飞舞,景致如画,却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与忧愁…

    阿金一觉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她的意识,她的灵魂,被永远封印在了瓶境之中。从此,她便不知外面发生何事。没过多少时日,她在瓶境中产下一名女婴,起名云儿。

    阿金和云儿被封印在瓶境中,不得而出,诺大一座庄园,没有黑夜,门也早已关闭了。梦嫣走时告诉她,每一年岁末,后花园的花便会凋零一次。阿金便数着,转眼间,后花园的花已凋谢了八次,也就是说,她们在瓶境中,已呆了八个年头。这八年中,阿金面貌没多少改变,云儿却一天天长大起来。梦嫣传了些修行的法门,告诉她,须得静心修炼,方不致年华老去。阿金见云儿还小,决定等她成年后,再一起修炼。云儿乖巧可爱,天真无邪,每日在后花园中,与虫鸟嬉戏。八年中,阿金经常给女儿讲些外面的人情世故,好奇的云儿总是眨着小眼睛,问长问短。阿金知道女儿身有魔性,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对她异常疼爱。只是有一点,阿金却没有跟她讲过,那就是关于她的身世和她的父亲。阿金把这些全部埋在心里,所有的痛苦,她决定一人承受,不想加在女儿身上。云儿问她,娘,为什么我们不能出去,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呢?阿金便告诉她,孩子,什么时候门开了,娘一定带你出去…花开花落,几度沧桑,也许是上天可怜这对母女,后花园开门了…

    这一天,阿金发现后花园的小径上,莫名其妙多了一棵杏树。瓶境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是画上去的,千百年来,不曾改变,突然间多出一棵杏树,只有一个解释,此树乃外来之物。终于,这对母女,通过这棵杏树,来到了外面,也就是马一刀家里。

    出瓶后,阿金前世的戾气,与云儿身上的魔性,便展露出来,变得如鬼魅一般,只是这么多年,被瓶境化去不少。她们的本元被封印在瓶境里,不得走远,只能在马一刀家里徘徊。她们一旦出瓶,必将带来祸事,而马一刀作恶多端,注定应有此劫。

    这天,云儿将马一刀儿子招到了瓶境里。阿金见女儿无伴,想让这孩子陪她玩耍一日,便送回去。没曾想,此子颇有劣根,竟然将云儿咬伤了。一向温柔的阿金,竟勃然大怒,她不知自己为何会如此恼怒,只觉心里有个声音在对她说:关起来,把他关起来…于是,阿金鬼使神差一般,把他关在了李淳风当年囚禁邪物的山洞里。并决定,到时将他家人全部抓来,关在一起…

    阿金和师父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竟会以这种方式,在这种地方相见。一切,恍如隔世一般,唯一不变的,只有那份深情。( 怪谈实录之乡村鬼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