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这一段前,先给师父打了个电话,时过境迁,师父如今已是花甲不惑之年,大学毕业工作后,我把师父接到了城市里,和父母一起怡养天年,师父过来后每天只是呆在家中同父亲喝茶聊天,从不出门,半个月后他就受不了了,说还是喜欢山云野鹤的田园生活,不习惯城市里的嘈杂环境,我苦苦挽留半天,师父笑了笑说:“你又不是不了解我,师父决定要做的事情是谁都挡不住的,难得你有如此孝心,师父心意已足,好好对待妻子,把父母赡养好,就权作是对我尽孝了吧…”
见师父心意已决,我只得作罢,在师父包里偷偷塞了两千块钱,他回家后不到半个月就给我寄了回来,还附带了一封信,信中大体说:城市消费高,你赚点工资不易,即要赡养父母,又要供娃读书,师父身体硬朗,扎纸活儿赚的钱足够自己吃用,无需给我钱…
看完这封信后我流下了眼泪,师父在我心中和父亲是同等地位的,他一直把我当作亲生儿子看待,不只教我纸活儿手艺和风水秘术,还教会我为人处世之道,出钱供我读书,当我事业有成后,他却不图我的任何回报,如此恩情当真不知何以为报…
因我工作繁忙,如今已有两三年没回去,没见过师父了,平均两三天我就会给他打个电话,之前打算写这篇文章前,先征得了父亲的同意,如今写到了师父,而且还提到了风水秘术,于是今天下班后我给师父打了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师父听后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笑笑说:“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什么秘不秘的,你想写就写吧,不过有些重中之重的东西,就不要写了,不用我多说,你如此聪慧,自己斟酌…”
“师父放心,我理会的…”
在得到师父同意后,我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不然这个故事就没法继续了,晚饭后,妻和儿子都已早早睡去,我坐在客厅,冲了一杯铁观音,如今已是隆冬时节,夜晚颇冷,嗅着铁观音淡淡的清香,凝望茶杯上泛起的袅袅烟雾,我的视线渐渐模糊,时光似乎倒流,又将我带回到拜师那天,坐在小凳子上听师父对我诉说着他的故事…
师父的老家在江苏徐州,徐州古称彭城,地处中原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人杰地灵,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宰相官吏数不胜数,如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南唐后主李煜…这些人都和本文无关。
在东汉年间,出了个名叫张道陵的人,张道陵字辅汉,汉光武武十年生于天目山,据传张道陵的母亲梦见一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袍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有如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张道陵天赋异禀,五岁时即能把老子的《道德经》倒背如流,成年后修心悟道,创立了道教,因每次传道之后受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教,据传张道陵有一把诛邪剑,能画符捉鬼,斩妖除魔,他游走民间,帮人驱灾免病,人称“张天师”,随着教众越来越多后,“五斗米”教改名为“天师教”。
天师教修道讲求修心,可闭门在家独自修习,除忌荤腥之外,不忌婚娶,老年后的张道陵独居深山之中修丹炼药,研究风水易术,在百年大限到来,归天仙去之前,将一本《风水经》连同那把诛邪剑一起,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张衡。
张衡携《风水经》和诛邪剑隐居在一个名叫盘龙岭的地方,修身练道,偶尔闲游之时,帮人画符除病,或帮达官贵人寻找墓穴,张衡大限之前,将《风水经》传给了后人,带着那把诛邪剑走进盘龙岭后的盘龙山里,从此不知所踪。
而那本《风水经》就这么在张氏后人手里一直传了下来,此经中载有大量驱鬼避邪术和风水秘术,传到北宋年间一个名叫张炎的手里时,不幸在一场家火中被焚毁,张炎只能凭借记忆传给后世子孙。
当传到晚清张国安这一代时,所传的东西只有原书中的十之一二了,而张国安就是我师父张有才的祖父。
张氏后人为人低调,不喜入朝为官,大多隐居乡野山村,潜心修道,因帮人驱病免灾,寻找墓穴换得不少钱粮,购得大量良田,故世代家境殷实,都是显赫一方的地主。
到了张国安这一代时,战乱不断,天灾频繁,家道日趋中落,不过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家在当地依然是数一数二的地主,张国安思想比较传统保守,隐居盘龙村(盘龙岭已易名),但求避祸于乱世,守着祖业留下的百亩良田,安稳度日。
他不想让儿子张志铭跟自己一样没出息的窝在乡村一辈子,故将儿子送去北平读书,不久后张志铭在北平受新文化影响,参加了五四运动。
张志铭当年只有16岁,满怀爱国情怀加入了示威队伍,并与同学一起火烧赵家楼,痛殴了驻日代表章宗祥,此举震惊了北洋政府,火速派军警前去镇压,冲突中,张志铭的一条腿被打断,被捕入狱。
张国安听说后,星夜赶往北平,花了不少钱打点关系,才把张志铭解救出来,可由于断腿未经及时医治,落下了终身残疾,出狱后的张志铭返回家乡与父亲一起过起隐居的生活,由于身有残疾,一直未能婚娶,于52岁时方娶得一16岁贫家女为妻。
张志铭虽然隐居,但思想先进,时刻都在关注着国家动向,政局变化,当共产党成立后,他很看好这支无产阶级政党,认为将来的中国必是共党的天下。
后来,淮海战役爆发,眼看共党胜利在握,张志铭欣喜若狂,捐出大量钱米油粮,并购得许多鲜肉粉条,雇了不少驴车,亲自押送给了前线的人民解放军,首长握住他的手,感动的热泪盈眶,声称将来胜利后一定不忘百姓的恩德,张志铭心情亦澎湃不已。
不久后,解放军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即实行土改,张志铭的土地被充了公,但他无怨无悔,认为土地本来就是国家的,只要人民在新政权的领导之下能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就是张家世代以来所有人的愿望。
然而,世事并非如人所愿,土改后实行的土地公有制,吃大锅饭,养出了一大批混饭吃的懒汉,粮食的产量越来越少,虫患越来越多。
到了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家家户户除了做饭的锅,炒菜的铲之外,所有钢铁制品,包括缝衣的针,门上的锁,全部被收去提炼了,国家又开始注重起工业来,渐渐忽视了农业。
大跃进第二年,中原地区突发旱灾,粮食几乎颗粒无收,饿蜉满地,粮仓里空的能饿死老鼠,入冬后,能吃的东西基本被人吃光了,张志铭由于私藏了一些银元,跑到黑市花天价购得不少小米,白天怕引来饥民,直等到夜深人静时才敢煮食。
而就在这一年,他结婚多年的妻子居然怀孕了,张志铭老来得子欣喜若狂,妻子怀胎六月,便产下一子,取名张有才。
师父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仅重三斤四两,皮肤蜡黄,气息微弱,张志铭(后面称太师父)见是个男婴,激动不已,老泪纵横,但看到孩子如此虚弱,忧心忡忡,不知这孩子能不能保的住。
师父出生当天就有三次没了呼吸,但每次都奇迹般活了过来,似乎天生就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太师母将师父贴肉抱在怀里,泪水连连,爱惜无比,由于营养跟不上,师父出生后的第三天就断奶了,是太师父每天深夜时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嘴对嘴将他喂大的,由于生师父时脱了力,再加上后面没调理好,一个月后,太师母就撒手人寰了,剩下年愈六旬的太师父和刚刚满月的师父相依为命,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持续两年的饥荒岁月。
那是怎样一个年代啊,到处都是饥寒交迫饿死的人,能吃的东西全被人吃光了,草根树皮,甚至是从地里挖的蚯蚓虫子蚂蚁卵,到了隆冬时节实在没有东西吃了,人们就开始吃观音土,观音土是一种白色的泥巴,毫无营养价值,入胃后吸水膨胀,撑死了许多人,盘龙村支书见这样下去实在不是办法,就带领全村的人准备去江南一带讨饭,此举惊动了当地公安局,派了三辆警车十几名警察守在村口不让去,说太给社会主义抹黑,警察端着枪站在那里腿都在打颤,他们也饿呀!…就这样一大批人都被饿死了,包括支书在内。有人要问了:那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呢?
剩下的一小部分活下来的,靠的是吃死人…
据说有一个母亲,饥饿难奈,半夜里看到自己儿子的胳膊裸露在外面,以为是猪腿,一刀就给剁了下来,怕有人跟她抢,跑到外面连皮带肉生啃,啃完之后回到屋才看到儿子失血过多早就死了,自己刚才吃的是他的胳膊,母亲悲痛欲绝,但大家绝对想象不到她接下来做的事情,她认为儿子即然已经死了,埋了可惜,用盐腌制成了腊肉,一天吃一点最后给吃光了…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确有其事,在那几年里,人吃人的现象屡见不鲜。
还有一次,村里不知从哪里跑来了一头小野牛,瘦的皮包骨头实在是跑不动了,被村民发现后,几百号人蜂拥着围上去,片刻间,就给啃成了骨头…这种情形,单是想想就令人头皮发麻,心惊胆颤…(朋友们,那种生活是我们永远体会不到的,请珍惜现在的幸福,节约每一颗粮食吧)
当然,也有不吃人的,因为他们私藏的有东西吃,太师父就是其中之一,幸好他当初没有把银元完全交公,藏了不少,正是这些银元救了他和师父的命,他用银元在黑市里换回了天价小米,在那种饥荒的年代,粮食比黄金都贵,可再贵也要买啊,饿死了要钱有什么用?…太师父就这样勒紧裤腰带,每天靠那么的一点稀稀的小米粥,又当爹又当妈的拉扯着师父,熬过了那艰难的岁月。
终于熬过了饥荒年代,村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已不到一半,师父也渐渐长大了,由于营养不良,身材矮小,面黄饥瘦,从小体弱多病,太师父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和祖传下来的风水秘术,他自己也靠替人看相占卜,画符除病养家糊口。
师父虽身体瘦弱,但天生聪慧过人,不管什么东西一教就会,令太师父欣喜不已,匆匆数年过去,师父已经十岁了,身体日趋强健,太师父也已是古稀之年,眼看再过数年师父就是一个茁壮的少年,自己就可以撒手而去了,每念及此,太师父颇感欣慰。
然而,接下来到来的文革风暴彻底粉碎了太师父这个愿望,太师父靠给别人看相驱邪为生,更要命的他是地主出身,很快就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天天被拉去游街,狂批狠斗,太师父已是花甲之年,哪经的起这般折腾?不久后,就在一次批斗中卒死街头,可怜太师父空有满腔爱国之心,却落得个横死街头的下场。
师父哭的昏天暗地埋藏太师父后,自己就成了孤儿,再也没人疼没人爱了,自己的家也被查抄封掉了,队里见他可怜,安排给他一个放羊的差使,师父晚上就睡在羊圈里,冬天时天寒地冻衣衫单薄,晚上就抱着羊儿取暖,因为他是牛鬼蛇神的后代,村里没一个人喜欢他,只有一个叫刘大伯的很心疼他,给他送来了棉衣棉被,有时还端一些热粥给他喝,师父感激不已。
这一天,天降大雪,刘大伯突发肺痨,躺在家里呼吸艰难,眼看就不行了,老伴儿坐在床边不停抹泪,刘大伯在村里人缘极好,很多乡邻都赶来看他,师父也去了,他见到刘大伯那可怜的样子,不禁泪流满面。
刘大伯没有子女,乡邻们帮他请来了郎中,郎中把过脉后叹了一口气,说除非取盘龙山上的千年雪参熬成汤喂他服下,方可痊愈,别无他法。
乡邻们听后都倒抽一口冷气,这无疑是判了刘大伯的死刑,一直有传言说,盘龙山上有千年雪参,生长于悬崖边上,可谁也没见过,至于究竟有没有无人知晓,而且盘龙山长年累月妖雾迷漫,平时都无人敢去,更别说这种大雪封山的季节了,去了无疑是自寻死路…每个人都脸色凝重,摇首叹气。
唯有师父听后眼前一亮,虽然他小小年纪,但意志很坚强,他在心里暗下决心,管它崇山峻岭,即使是刀山火海,只要能救刘大伯,他也要闯一闯…( 怪谈实录之乡村鬼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