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笑谈 文 / 希行
京城,因为天凉,菊花比江南这边开的更盛。
周六郎的院子里摆满了各色各式盘子大小的菊花,丫头们环绕其中赏玩,莺声燕语悦人。
“再折两个。”秦郎君说道,他的手里捧着一个捣罐,正一手用杵子噔噔的捣着。
两个丫头应声是跑着过去折了两个菊花拿回来。
花丝被毫不怜惜的揪下噔噔的捣烂。
“桑子你竟然会做这么摧花折叶的事,说出去一定没人信。”周六郎在廊下屈膝斜倚笑道。
“这是在做茶,做好了更能诱人,岂不是更美。”秦郎君说道。
“好好的总是捣鼓这些东西。”周六郎说道。
身后有丫头快步走来,在廊上跪坐下,推过来两碗茶。
“公子,郎君,请用茶。”她低头说道。
周六郎伸手端起一饮而尽。
秦郎君却是没接,依旧捣花。
“我不吃这茶,难吃。”他说道,“我要试试自己做的。”
周六郎笑而不语,丫头却惊讶掸起头来。
“郎君也觉得这煎茶不好吃?”她问道。
秦郎君的手停了下。
“也?”他问道,看向这丫头。
“半芹,你也觉得这茶难吃?”周六郎问道。
半芹低下头。
“是,奴婢粗浅。”她带着几分不安说道。
秦郎君笑了摆手。
“不粗浅,不粗浅,难得遇到像你如此明理的人,很好很好。”他笑道。
周六郎撇撇嘴,将给秦郎君的茶也拿过来仰头吃了。
半芹在秦郎君的笑声里少了几分紧张,这秦郎君见了自己之后,那审视的眼神总让她心里不安,此时此刻他看自己的神情好了很多。
“那你觉得茶应该如何才是好吃?”秦郎君含笑问道。
半芹不知所措,有仆妇走过来,打断了他们的说话。
“六公子。”她施礼说道。
看到这妇人,半芹有些失态惊喜坐直身子。
“那边回信了?”周六郎漫不经心的问道。
“是。”妇人答道。
“还没说清?”周六郎问道。
“是,原是铺子一分为二,田庄则全归咱们,程大夫人同意了,但程二爷不同意,说娇娘子将来可要靠田庄吃穿的,如今又重新分呢。”妇人说道。
周六郎冷笑一声。
“一下子吃了那么多年,吐出来肯定舍不得。”他不屑说道,“那就慢慢的分,想要白占我家的便宜,没那么容易。”
妇人应声是。
“老爷夫人正是如此吩咐的,我即刻要再去那边的。”她说道,说到这里迟疑一下,“还有,那孩子,被送到道观去了。”
“是啊,又给新的丫头也起了名字,还叫这个名字。”秦郎君说道。
“程家的人哄那傻子不闹的而已。”周六郎说道,“你就想着这些芝麻绿豆的事,真无聊。”
秦郎君笑了不以为意。
“如果真是那程家人的无心之举倒罢了。”他说道,“如果是那傻子的意思,那…”
“傻子?那如何?”周六郎问道。
“那这傻子,可真是个很小气很记仇的人。”秦郎君慢慢的抚着手说道。
周六郎看着他一刻,仰头哈哈笑了。
“那说不定那丫头在程家人面前说的话做的事也是这傻子教的。”他收了笑肃容说道。
秦郎君点点头。
“也说不定。”他看着周六郎说道。
周六郎再次拍膝大笑。
“桑子,也说不定我是个傻子呢!”他大笑道。
周家的院子几进深,笑声隔了又隔传不到门外。
门外的小厮正洒扫街面,一队马车急促而来,看到为首的差役开道,依仗威严,周家的小厮知道这寿宦人家,而且还身份不低的官家,便忙让开了。
“这是谁啊?”
大家互相议论,京城中最灵通的就是消息,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新任吏部相公大人陈绍。
这位少年神童,成年及第进士,内阁以及地方都曾任职历练多年的江南名士,在为母守孝三年后终于在天子期盼中重新入仕了,且直接获任六部之首,掌管官员升迁任免的吏部尚书。
陈相公大人离京三年,曾经的宅院虽然有人看守,但久不住人还是显得有些破败,当然,想要提前给修葺房子的人几乎能从家门排到城门口,但一向清正廉明的陈相公自然不会如此做。
就连来迎接的人街面上都没有,一辆简单的马车,几个随行的老仆,打发走了官府的差役,陈相公门前就如同小门小户一般不起眼。
“父亲。”年约四十五左右的陈相公亲自从车上扶下一个老者。
“爹爹。”老者身后钻出一个女童,笑吟吟的喊道,“丹娘要去街上玩!”
陈相公含笑先把女童抱下交给仆妇,自己再搀扶父亲。
老者的面容有些憔悴,可见这路途奔波的确有些吃不消。
他慢慢的走上台阶,忽地停下脚,身子僵了下。
“父亲?”陈相公担心的问道。
老者站立不动一刻身子松弛下来。
“这腰有些痛,活动一下就好了。”他说道。
“让父亲奔波劳累了,儿不孝。”陈相公面带惭愧说道。
老者没说话,一只手在身后重重的揉了揉。
最近一阵一阵的麻痛越来越频繁了,是坐车时间太长的缘故吧,总算到家了,好好歇歇,这把老骨头可不敢有事,三年为母守孝已经耽搁了儿子前程,如果自己再出事,那儿子这辈子的再进一步的希望就彻底没了。
老丈,你的病要尽快治。
耳边似乎闪过一个声音。
让老者迈步的腿略停了下。
“父亲?”陈相公忧心的问道,“不如请个大夫来瞧瞧。”
老者迟疑一刻,点了点头,迈进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