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说服 文 / 酷酷的冰
既然人家这么说了,姚冬跟过去看看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待得到了办公室,只见郭慕孙院士从其办公桌低层的抽屉中取出一本封面写有硅晶研制的笔记本,递给了姚冬。
“这是我之前参加研制硅晶材料的笔记,上面记录了我铭家目前制造硅晶的采用的工艺方法,以及一些实验的数据,请妥善保管好,学习完之后希望你能再还给我。”
对于有志向的年轻人,虽然还不知晓其姓名,但郭院士是非常愿意提携的,毕竟一个国家科技的兴起单单靠哪一个人是行不通的,而是必须要靠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的积累。
姚冬对于郭院士的话没放在心上,而是拿起笔记本便随手翻看起来,翻看的速度极快。
对于姚冬的这种行为,郭院士心里还是在叹息的,毕竟是年轻人,好高骛远是难免的,也许只有等到其真正成熟了的时候,才知道科学研究必须是一步一个脚印。
不过如此,看到姚冬那认真的沉入其中的表情,郭院士也不好出声打扰,只是在一旁做起了自己的工作。
看完这本笔记,姚冬只用了二十分钟左右,心中充满了哀叹,简直是太落后了,咋们这是在把人家玩了几十年的东西还当宝一样的对待。
表现在神情上,姚冬不断的并连声稻息。
“年轻人,你这是怎么了,难道我这笔记本里面记述的内容对你来说还太深奥?”
郭院士疑惑的问道。
“不是太深奥,恰恰相反是太粗陋了,院士的笔记中关于制造硅晶材料的技术基本上疏化镁法,即小松法。
这种方法公布于1953年,是由日本小松电子金属公司所创。
虽然院士你们对于SiH4的合成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此时国内吊件毕竟有限,无法生产出小松电子那样的高纯度多晶硅原料。
而且我可以肯定的告诉院士,即使是小松电子也无法做到用此工艺方法大批量生产高纯度多晶硅。
因为该方法用于大规模生产线上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
一、液氨的循环利用。要实现液氨循环利用,必须实现从六氨氯化镁络合物中的氨分离出来,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姚冬也不急,既然自己都被逼到这个境地了,不拿出一连套震惊这些大牛们的组合拳,怎么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目前自己的困境。
又过了还一会,郭慕孙才缓缓的回过神来,直叹自己这些年是不是活到狗身上去了,连姚冬这个眼里的毛头小子都不如。
“这位先生,不知道你这次找到老头子我所为何事,想来应该不会是专乘来消遣老头子我的吧?”
回过神来的郭慕孙此时哪能不知道姚冬此次来找自己肯定是另有其事。
“郭老说笑了,小子哪敢来消遣您。要不是实在出于无奈之举,实不应打扰郭老清闲。
实不相瞒,一个多月之前,我还是在国外的,这次回国是带着一连套下到高纯度多晶硅上至单晶硅的技术以及关键设备回国准备报效国家的。
哪知道我们的项目资料上交到对外招商局,一直便是被卡在那里。不管我们怎么催促,得到的只有官方敷衍式的回复。
时间宝贵,拖延一天就等于是浪费一天的时间,因此今天到此想找郭老帮忙,凭着郭老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以及全国劳模的身份。
希望郭老能把我们的愿望直接上报给国家,以便我们的项目得以尽快的落实,姚冬在此感激不尽!”
说完姚冬便躬身一抱拳。
“真是岂有此理,对望招商部的那帮眼睛瞎了吗,国家这么急需的技术项目就这样被他们无限期压在办公桌上了?
不知道现在国外对于我国的技术封锁有多厉害,我们引进一项高科技技术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么,姚冬小子你放心,这于国于民的善事,我帮定了。”
说完郭慕孙便走出他自己的办公室来到办公大厅,这是专供集体办公的地方,因为并不是每个讲师都有自己的单独办公室。
“徐明,你跟这位先生走一趟,去他那帮我拿份文件回来。”
“好的老师……”
用类似的方法,加上郭慕孙院士,姚冬一共找到并说服的三个大牛,分别是专攻电子雷达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毕德显、陈国良院士。
至于其余的三位,姚冬是努力找了但是没碰见人影,不过也没什么大碍了,有三位大牛帮自己直接上达天庭,这回心应该可以放肚里了。作者酷酷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