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努力适应新生活 文 / 丫丫有点闲
去年下半年,乾康皇帝的三儿子,据说因初出生便克死其生母,一直为乾康帝所不喜,被监禁在宫中除冷宫外最偏僻的一处宫殿,由一名吴姓贵人照料长大的夏过突然被乾康帝想了起来,给封了个梁王。
乾康帝还将自己未登基前居住的宁王府赐给他。那个照顾他的吴贵人也连跳数级,被晋封成昭仪。
加之夏过的生母是那位曾得到乾康帝独宠数年,直到其过世一两年后乾康帝才将目光投到其他嫔妃身上的贤德惠贵妃刘若瑶,这无疑为如今大皇子燕王、四皇子齐王、五皇子魏王三足鼎立的储位之争增添了一个变数,朝野上下人心也跟着震荡了一番。
当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今年入秋之后,新封了梁王的皇三子夏过正式入住宁王府。从此,宁王府改名为梁王府。
梁王府开府之初,优先录用以前宁王府的家生子以及现在正在王府干活的下人,并且鼓励下人们多签死契,也就是完全卖身于王府。
同样的岗位和工作量,签死契的下人每个月的工钱要比签活契的多。
就拿花大娘与许氏来说,她们的针线活不分上下,做的量也差不多,但是因为花大娘全家签的是死契,许氏因着向宁远有功名在身,还惦记着让小宝读个功名出来,只肯签活契,所以花大娘每月能拿一吊钱,许氏每个月只能拿八百个钱。
只是,如此一来,向甜甜家中的经济自然也更加紧张,连解决温饱都成了奢求。
今年年初,梁王的院中要招一批签死契的丫环服侍,因见她们生活实在艰难,花大娘便再次善意的建议说,向小宝要考功名,不能与王府签死契,但向甜甜拭娘家,与王府签死契未尝不可。
在王府中,丫环签的虽然是死契,但到了适宜婚配的年纪,王府一般还是会给发配出去,或者指配给府里体面的大小管事,这王府的丫环出去后,比一般门户的还要吃香得多。
而向小宝尚且年幼,加上向甜甜确实经常往外跑,更是不疑有它,反倒对向甜甜增添了一份崇拜之情,喊起姐姐来也更心甘情愿。
从次之后,向甜甜便经常打着去街对面私塾偷学的藉口外出,不过,她外出倒也不是在闲逛,而是想寻找寻找商机,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挣钱的办法,减轻家中的负担。
可惜的是,一是她没有本钱,二是她尚未年幼,别人总是容易将她当成个普通孩子,不拿她的话当真,所以总是找不到适合她的路子。
为此,她曾尝试着跟在许氏后面学绣花,无奈的是,她确实不是块学绣花的料,绣出的东西歪歪斜斜、横七竖八的,卖不出去不说,还浪费布料,最终只能打消靠这个挣钱的念头。
随后,她又退而求其次,自己将许氏绣好的绣品去街上贩卖,这样能省点给中间人的辛苦费,运气好的话,价格还能喊高点。
但是,因着京中绣坊众多,许氏绣出来的东西虽然不错,但终究比不得专业的绣娘,所以绣品卖不出好的价格,对于改善她们的生活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更何况向小宝早已到读书启蒙的年纪,许氏还想努力攒钱,争取明年开春能将小宝送到街对面的私塾去正式上学。
看着许氏因为劳过度而愈发消瘦和苍白的面孔,以及向小宝和自己因营养不良而一直未能很好发育的身躯,向甜甜的心中每日都跟油煎了似的。
看着周边邻居家因着孩子一个个在梁王府谋到差事,经济状况一点点的变好之后,她最初不肯与人为奴为婢的坚持也在慢慢开始动摇,毕竟,在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温饱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时,来谈尊严、人格、自由之类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
而且,梁王府刚建立不久,正是大量用人之际,除了招募一些签死契的下人之外,也招募一些签活契的,许氏就是其中一例。
或许她可以像许氏一样,签上几年的活契,不说多,至少可以解决她自己的温饱问题,减轻许氏的压力和负担。
而且,待几年的活契结束之后,她年岁已大,可以重新寻找活计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