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邀请 文 / 范西屏
实际上,对于五亿流言最关心的还是钟石。
在仔细分析了这则消息的前因后果后,钟石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消息应该是圈内人士散布出去的。
这其实很简单,就单单从这个消息最先开始在金融圈内流传就可以推断出来。先是金融圈,然后是传媒,之后各方面的人物就都知道了。
说来也是因祸得福,或许爱华社就是看中廖承德濒临破产这一点,这才找上他的,因为这种人迫切地想要东山再起,很可能会不顾一切,因此会更好控制。
钟石的资金一直是在艾福瑞远东的经纪行作,这是一家英国的金融公司,得益于这几年在香港的市场日益壮大,陆陆续续地在世界各地的交易所都购买了交易席位。
在前世,钟石所作的资金都是走自家的经纪通道,因此对经纪制度了解不多,在和安德鲁那个赌注之前,他还以为收购一家经纪行是非常普通的事,可在他仔细研究了以后,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拿香港的市场来说吧,只要经营期货的香港期货交易所的经纪商是做市商制。
做市商,又称为造市宅是指金融市场上的一些独立的证券交易商,为投资者承担某一支证券的买进和卖出,买卖双方不需要等待交易对手的出现,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担交易对手方即可达成交易。
换句话说,做市商就是夹在买卖双方之间的第三个交易宅当卖的一方将手中的证券卖给经纪商后,做市商的经纪商可以根据证券的价值选择持有一段时间还是立刻找买方撮合,进而从其中赚取差价。而普通的经纪商只是起到一个撮合的作用,从中赚取佣金。
香港期货交易所对这些做市商的经纪商有一定的优惠政铂大致上是减免手续费的八成和减免租金。
想要成为做市商,必需要有大量的自有资金和强大的研究能力,一般这种角色以大投行居多,这类机构钱和人才都不缺,因此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充当好这样的角色。
钱,钟石可能不缺,但是人才就很缺失,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做决铂其他人都是配角。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收购一家做市商的经纪商有可能,但是很难。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钟石还没有到达法人的年龄,没了这个身份,很多事情都不大好办。
左右思量下,钟石最终放弃了收购一家经纪商的想法。
不过对于经纪通道的保密性,钟石丝毫不敢有一点大意,他已经察觉到,艾福瑞经纪公司可能已经不安全了。
经过抽丝剥茧般的分析,钟石和廖承德都认为流言的最初发源地,就是在艾福瑞公司,至于是哪个人,他们就推测不出来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会是安德鲁。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这消息要是安德鲁传出去的,数额就绝对不是五亿港币那么小。安德鲁可是对他们的交易明细知道得一清二楚,是他们这个小团队中仅次于廖承德的第二核心人物,甚至在某些地方的作用还超过了廖承德。
“呃……钟生,你这是什么意思?”
安德鲁就是一愣,他来到香港这么久,依然不适应华语圈人说话的习惯。对于这种将真实目的隐藏得很深,而东绕西绕的说话方式,他一开始深恶痛绝,现在则有了不少领悟。
钟石一上来就是闲聊,甚至问及他的职业规划,看似关心,实际上安德鲁心知肚明,知道钟石肯定还有别的话要说,因此他就反问了一句。
“哦!也没什么,就是想问你,你是不是打算在经纪行就这么过一辈子?”
钟石也没有想到,安德鲁的反应竟然这么快,一下子就抓住了他说话的重点。他索性也不隐瞒,直接说出来意。
“那么钟生,你的意思是?”
安德鲁隐隐猜到了一些,他不禁有些激动起来,但是在未得到正式的承诺之前,他还是不敢肯定,钟石到底是不是他所想的那个意思。
经纪公司有着一套完整的升迁体制,事实上很多交易员都是从最低的职位做起的,后世有部电影,叫做《幸福来》,就是讲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从经纪公司最低的到处打电话拉客户的岗位做起,最终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
除了在这条路走下去外,还有其他的出路,例如成立自己的基金等等。
不同于后世满大街跑的那些经纪人,这些人都有着严格扎实的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培训。后世的那些经纪人,只懂得一星半点的指标分析,甚至连经纪人的资格都没有,就敢明目张胆地去拉人开户。
很多外国企业里好的制度,一旦引入到了华夏内地,很快地就变了形,有的甚至是臭名远扬,例如保险经纪人。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在执行上的差别造成了某些行业和国外同行业的差别。
“跟我混吧!”
钟石一口饮光已经微凉的咖啡,泡沫沾满了他的嘴唇。
“好!”
安德鲁一口答应了下来。
对于钟石这几年的发展,安德鲁都看在眼里,可以说,他是唯一的一个知道钟石金融上事务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这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试想,只要有这种人稍微的一点照应,他的身家立刻能翻上十倍、数十倍,这种怎么可能会被拒绝呢!(第二卷的最后一章明天和大家见面,近几章内容作了一定的修改,希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