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国

第11章 南洋立国 文 / 方晓

    安置好难民后,穿越一家在林晓的引导下来到了自己在肖良群岛的家,这个家在岛的中部,也是一个四合院,不过比林长富岛的院子要大些,功能也齐全一些。

    回到家时已经是午饭时分,女主人们已经在院子中间的凉棚里的长桌上摆好了饭菜,大家简单洗漱了一下,就聚在凉棚下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研讨起工作来。

    自端起啤酒杯开始,林南洋和张景华就向留守人员绘声绘色地介绍了一番难民的营救情况,没有救到这个时空的林家和郑家的遗憾,让大家又是好一阵长吁短叹。

    林晓也跟着感叹了一番,但很快就被郑风给他的印度尼西亚难民的人员情况统计吸引了,他仔细地浏览了一遍统计情况。

    按理论推测,时空虫洞要在3年3个月后消失,所以想依靠时空虫洞来取得发展优势的穿越一家在这段时间内肯定要以南沙群岛为活动中心,就是要向外发展,也会把南沙基地牢牢控制在穿越一家的手中,所以林晓不惜成本在林郑群礁造陆地十几平方公里的计划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但光有地不成,还得有人口,穿越一家才能真正保证对南沙群岛的有效控制,所以迁徙本时空人口来南沙就是成了负责南沙建设的负责人林晓的渴求,所以这次营救印度尼西亚难民的行动让他动了去南洋移民来南沙和心思。

    现在看到这些难民的素质如此的脯林晓不由地感叹道:“这样的人口素质,原时空的大陆包括台湾都不一定能达到!看来我们的移民重点应该定在南洋,如果这样素质的移民能移到南沙几万,加上我们穿越一家的物质基础和超前的意识和技术,我们南沙的发展一定前途无量。”

    林晓这一感叹,把大家的思想引到了大家关心的移民问题上,其中曾参加了统计的郑拂接言道:“这批印度尼西亚难民的素质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出南洋华侨的人口素质情况,但至少可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印度尼西亚华侨保留了人重教育的传统,重视子弟的教育,有通过培养人才改变家族命运的意识;二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致富有道,普遍都比较富裕,有能力送子女求学;三是印度尼西亚土著存在仇富心里,反华排华的目标首先针对的是华侨中的有钱人,有钱、有地、有房的华侨先倒霉,这和二战时欧洲的犹太人一样,这些印度尼西亚难民的财富成了他们灾难的根源。”

    林清道:“有钱就成了原罪,那这样也太不公平了,这样不行,我不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改变这种现象。”

    “难啊!”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林长富非常了解本时空南洋华人的情况,对改变南洋华人的状况明显信心不足,因此道:“南洋的华侨都分门、分派,什么泉州人、潮州人、客家人,共党派、国党派,千奇百怪,而且内斗不断,是切切实实的一盘散沙,他们自己不团结、不争气,再加上祖国不维护他们的利益,要改变他们的命运,就一个字‘难’!”

    郑风回应道:“其实不团结并不是华人特有的现象,就是以团结闻名的日本也经历过战国时代,德国战车也是铁血宰相卑斯麦以后形成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华人华侨团结光靠教育忽悠是不成的,关键是在于利益的一致性,如果我们能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还能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那华人华侨团结也就不是个问题。”

    这个观点郑风思考过一段时间,还从网上查了不少的资料,这些资料表明,清末南洋华人是海外最支持革命的团体,战争南洋华人也是心向着祖国,他们的这个行为明显就是希望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祖国好不容易把日本人赶了出去,又自己打了起来,直到现在台海两岸还是武力对峙。

    四胞胎的意思就是从原时空再请过来三个自己,这一创意来自肖良群,刚才张景华还极力反对,但谈到具体的军事问题上,他自己却有了松动,看来四胞胎还真有可能出现,大家不由得都笑了起来。

    张景华跟着笑了笑,又道:“海军方面,历来有百年海军一说,我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建成一支有模有样的海军。但陆军可以,本时空印度尼西亚军队的装备非常落后,组织性也不是很好,陆军实力很弱,再空军的配合下,我们如果能组织起4千以上训练有素的陆军,我们就可以控制纳土纳群岛、阿南巴斯群岛;有2万至4万陆军,我们就可以把你说的寥内群岛、林加群岛甚至西加里曼丹都控制在手;有5万以上的陆军,我们就可以把印度尼西亚从地球上抹掉!”

    听张景华这一说,郑风深受鼓舞,于是插言道:“有张叔这一说,我都觉得南洋立国就在眼前了!只是陆军的装备怎么办?空军的地勤保障怎么办?没有地勤,飞机是没法上天的。另外,没有初、中级的教练机,歼-11BH和歼-16的飞行员培养也是一个大问题。”

    由于哥哥是空军,郑风对空军比较关注,提的问题直中要害。空军要形成战斗力光有飞机和机场是不成的,还得有雷达、空勤、地勤等部门的配合。

    郑拂答道:“这个我有考虑,但需要大家的同意。我们可以与大陆联系,用飞机换陆军装备和空勤地勤保障设施、教练机甚至飞行员。大陆空军的飞机都来自苏联技术,大陆与苏联反目后,苏联不想提供先进的飞机,生产技术更是层层限制。虽然通过种种努力,1961年大陆中共与苏联签订了转让米格-21及其发动机制造技术转让协议,但苏联大部分资料都没有给中共,给了的资料也错误百出,真正有用的也就是几架样机。所以大陆不得不照猫画虎以米格21为原型自行研制飞机,直到1966年1月才仿制出自己的飞机,也就是歼-7飞机。在原时空,虽然歼7飞机2006年停产,但因为军费不足飞机换代较慢,我们师就还装备有歼7的改进型歼-7B和歼-7E飞机,我的二个死党就驾驶这二个型号飞机,如果我动员他们飞过来,我们就能拥有很多歼-7B、歼-7E飞机,这些比米格21更先进的歼-7的改进型飞机,大陆空军一定能会不惜代价得到它们。我记得七十年代末期,大陆就曾经用550万美元购买过埃及因事故报废的米格21改进型米格21MF飞机。因此,我们拿出几驾歼7B型飞机,肯定能从大陆空军那里换到我们想要的一切。”

    “你们南航还装备有歼-7B?不是你海航已经列装了歼-10、歼-11和歼-16吗?”听了郑拂的一番话,郑风非常疑惑,想了一下,又道:“呃!我知道,怪不得你们南海舰队迟迟不敢对南沙动手,原来是装备不行!我原来还责怪对内有手段,对外无雄心呢!原来是对外无能力啊!难怪!难怪!”

    出于保密原因,刻板的郑拂以前从来不谈自己部队的情况,装备情况就更不露一丝的口风,现在穿越了,保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郑拂也就没有什么可忌惮的了,于是回应道:“由于经费和产能问题,海军航空兵总是先换装把守京津门户的北海舰队航空兵,然后换装针对日本、台湾的东海舰队航空兵,最后才轮到我们南海舰队航空兵。我们南航目前主要装备还是歼-7、歼-8、歼轰-7和轰-6,歼-11BS、歼-16只装备了少部分。”

    “我们穿越的时候,网上不是说有歼-10在西沙起降吗?”郑风又问。

    张景华道:“这也不是空来风,目前有两架歼-10A在南海进行适应性训练,就驻在我们的陵水机场,不过是空军的飞机。目的是为突发事件做准备,也就是积累南海地域的飞行和空勤保障经验,一旦南海发生军事冲突,歼-10就能马上进驻,并很快形成战斗力。”

    林清问道:“为什么不直接用你的歼-11BH和歼-16飞机与大陆中共交换?歼-11BH和歼-16飞机不是更先进吗?”

    郑风道:“呆!歼-11BH和歼-16飞机在当下是超时代的飞机,以现在中共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不可能仿制出来,而歼-7B就不一样了,能生产歼-7,生产歼-7B就没有什么大的难度,当然,仿制歼-7B的雷达系统和电子设备还是会有难度的。”

    “三豆说得对,给最好的不如给最合适的。”郑拂肯定了郑风的观点,又道:“大陆仿制歼-7都用了六七年的时间,而发动机还很长时间不过关,所以当时的吴法宪喊出了歼-6万岁的口号,后人都吴法宪眼光短浅,其实是歼-7老掉下来,吴法宪不敢用歼-7。而歼-11BH和歼-16飞机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更多,就拿发动机来说,直到穿越一家穿越时都过不了关,以大陆目前的技术能力根本就无法仿制出来,连维修都保障不了,因此,当下真正适合大陆空军的飞机应该是歼-7飞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