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文 / 暗墨沉香
田玉香一见叶梅带着方圆回来了,心里就彻底定下了,知道这是家人同意方圆跟她学艺的事情了。她还怕圆圆家不同意呢,毕竟孩子太小。她好不容易找了个聪明又贴心的孩子,可不想放弃。
这不,叶梅马上跟她说:“田姨,家里都同意圆圆跟你学厨艺的事情了,以后就麻烦你多费心了。你放心,以后,也别给我工资了,我还像以前那样照顾你,咱们就跟亲人一样,就别提钱不钱的了。”
叶梅是觉得,既然圆圆拜了田姨当师傅,那她也得把田姨当正经亲人来对待,那就不能按照原来的行事收田姨的钱了,她得再想别的办法赚钱过日子。
不怪叶梅这样想,拜师还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到方圆这里拜了师傅,田玉香就跟她亲差不多了。田玉香孤身一人,方圆以后要给师傅养老送终地。
田玉香说:“方圆跟我学艺,以后就跟我孙女差不多……”她想了一下,沉吟道:“反正我这是家传的手艺,只是想找个传承,辈分上没那么严格,我看就这样好了。不若你给我当干闺女,我把手艺传给圆圆,以后圆圆就是我孙女了。”
虽然这样有点乱,却两全其美了。
田玉香是想:她自己是个苦命的,后半辈子过得悲苦。正好圆圆合了她的眼缘,把这娘俩留下,以后能名正言顺地照顾她们。她还能有几年好活,现在她也想开了,留下她们,就让陪伴她剩下的岁月吧,总比一个人孤独老去地好。
叶梅感觉田姨的说话和她想的没差,就同意了。
正好隔天就是阴历十五,是月圆的日子,田玉香觉得是个好日子,就说:“咱们今天准备一下,明天再办个简单的仪式。”
田玉香让叶梅到附近的集贸市场去买了一些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准备明天做一席菜,先磕头上香,然后祖孙三个好好吃一顿就行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方圆看妈妈和田就开始忙活着做菜,像炖肉、煲汤用的时间长,都得提前准备。幸好田家既有煤炉,也有煤气灶,能倒腾得开,不然还真不好弄。
方圆看俩人忙活一上午,弄出一桌色相诱/人,味道浓香的菜肴。
菜色看上去很平常,像老鸭汤,是将几种中药(甘草、陈皮、人参、茯苓等)和大枣一起置入鸭腹中,再用线将鸭子扎好,放到砂锅,加入水和适量酒,用小火煨炖至熟。据田说这道菜有养胃益肺,补血益脾的功效。
还有默廷老豆腐,方圆亲眼看见,里面加了山蘑、肉丁、辣肠丁等,加入各种调料和鸡汤一起炖,做出来后颜色鲜亮,汤中还有醇厚的肉香味和鲜香的蘑菇味,闻起来就忍不住流口水。
活鸡是以羽毛丰润,鸡冠鲜红,脯肉肥厚,捕捉时竭力挣扎,拍其背部,能发出咯咯的叫声为上品。
鸡蛋是蛋壳坚固无裂纹,表层明亮,附有一层白霜粉末,无黑色斑点,拿在手中比较沉重为好。
除去这些,还有其他东西掉选,但凡田玉香知道的,都细细跟方圆说了。
方圆思想上不是真正小孩子,不然学这些早烦了。田见她喜欢学,还主动问一些不懂的地方,让她颇为高兴。
田玉香还给方圆讲了一些关于美食的故事,比如如“翡翠银针”,就是用绿豆芽的嫩梗和鲜芹菜一起炒,烹制后入盘,其绿白相映,煞是美观。这是乾隆皇帝在孔府吃的“油泼豆芽”演化而来;还有朱元璋和“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
还有中药的药性和搭配使用方法,食材相克的禁忌,哪个地方有特色美食材料等。
田玉香把知道的一些窍门和法子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方圆,同时还用笔记录下来,留给方圆以后看。
比如热水煮肉肉味美,冷水煮肉汤味香。炖鱼汤时加几滴牛,不仅煮出的鱼肉白嫩,且汤味格外鲜美。还有,老母鸡不易炖烂,可以加两把黄豆与鸡同煮,鸡肉会更容易煮烂。还有要想炒出的牛肉不韧,先是要注意刀工,切时必须顺纹切条,横纹切片,把牛肉的纤维组织破碎;腌制牛肉时加点小苏打,可以使牛肉韧性减弱;最后要注意火候,油温过高会使牛肉失色和变韧……
的饮食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博大精深。
在过去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民以食为天”,自然地产生了美食文化,从而传出很多关于美食的轶闻趣事,经过代代相传后,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
人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等。
方圆每天听田讲这些,了解的越多,越发兴趣盎然,恨不得将田说过的美食都吃上一吃。
方圆愈发坚定了以后当小富婆的想法。想前世她初中毕业时在给同学的留言薄上写的就是:游遍天下好风景,吃遍天下香美食。不说游遍天下,起码这辈子要去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顺带吃吃各地的美食。
方圆上午跟田学厨艺,下午练习毛笔字,当然也是田指点她。她现在还没条件去青少年宫学才艺,跟着田学点传统才艺也不错,像绣花、剪纸这两样,方圆偶尔也让田教她学些。学会这些东西,将来自己做点东西装饰自家也不错。
技多不压身,多学些总不会吃亏,何况,这些学了就是自己的,谁都拿不去,说不准将来能用上。趁现在有时间,方圆卯了劲学这些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