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晚明

第十六章 要好处 文 / 柯山梦

    朱印船七日后到了登州,陈新和宋闻贤拜见过孙国桢,孙国桢果然一脸憔悴,不过他还是给了宋闻贤一个手札,是写给威海卫指挥使的,让他好生安置陈新。

    估计是陈新的名气并未传到登州来,孙国桢并不知道他在倒阉党中那么卖力,不过就算知道了,他现在也不敢给陈新小鞋穿,魏忠贤已经上吊死了,各地阉党纷纷偃旗息鼓的,夹着尾巴做人。

    陈新对着他时还失恭敬敬,崇祯收拾魏忠贤很快,但办理逆案很缓慢,孙国桢一日没定性,他就还是登莱巡抚,所以眼前该怎样还是得怎样。

    钟道台也写了一封书信给威海卫指挥,他对京师形势知之不详,阉党倒台他略有些担忧,最近也准备派人去京师打听一番,这种时候就更可能用银子,因此他对陈新十分客气。

    陈新提起要把老婆放在登州,钟道台更加满意,表示会派个丫鬟去帮忙照看。钟道台要派人监视,陈新早有预备,他说先放在宋闻贤家里,等宋闻贤帮忙买好院子,再麻烦钟道台派丫鬟。

    陈新说完肖家花的事情,算是交代了人质,然后便问钟道台要些军资。

    钟道台问道:“不知陈千户要些什么兵器,若是炮一类,就不必开口了,水师和东江镇都不够用。你船上那三门红夷小炮,要不是我压着,都还有人打主意。”

    “这个下官知道,下官想要些刀和火药。”

    钟道台松口气,海防道管着武库,这些东西他倒是一大堆。“那陈千户要些什么?”

    陈新递过去一个单子,钟道台边看边念着,“胖袄两百、网靴两百、长刀三十、长三十、藤牌三十、腰刀三十、镋钯三十、弓二十、箭五千、铁甲……”

    钟道台看完后抬头对陈新道:“弓和箭去威海卫要,铁甲没有,给你十件棉甲,胖袄和网靴也没有,其他都可以给你。”陈新反正是乱撒一网,能打多少鱼是多少鱼,钟道台把单子递给身后一个亲兵,吩咐亲兵去武库领取后送去福船,那福船陈新这次也打算开赚反正有了人质,钟道台也不理会。

    安排了这事,钟道台无心再与陈新摆谈,端茶送客,陈新和宋闻贤出来,带了肖家花去宋闻贤家里,肖家花愣头愣脑的,一路问新房子咋样,宋闻贤对这位少住在自己家里十分抗拒,不过陈新再三请求,说是没时间买院子,宋闻贤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只盼着早些帮陈新买好院子,送走这位姑。

    到宋闻贤家里后,宋闻贤叫来正妻和子女,一一见过陈新,他有一妻两妾,四个子女,最大的儿子都十六了,陈新初次来宋家,给每个小孩发了二两银子。宋家是二进的院子,肖家花安排在二进西边第三个厢房,大家都很满意,唯有肖家花不满意,一直在抱怨没住到正屋。

    两人打算下午就赚疤子已经去召集附近的几个水手,好把福船开走。在宋家吃过午饭后便出门,宋闻贤带路往东进了一个巷子,来到一个院子前,敲开门后,王勇出现在眼前,陈新跟在宋闻贤背后进了院子。

    王勇关好门后,脸色沉下来,对宋闻贤道:“宋先生,陈先生,你吩咐我留意韩斌,他果然不太对劲,上次回来后,每日酗酒赌钱,这几个月少说输了上千两银子,晚上都在眠春院嫖娘儿。”

    宋闻贤他们一直担心这个韩斌,他人在登州,对朱印船这些事情又清楚,如果去海防道那里乱说,会惹出许多麻烦,他甚至有可能分出更多份子,以获取这个海贸的主导权,现在两个大人都是要用银子的时候,万一知道自己打劫过朱印船,没准要来敲诈一番。看韩斌现在的状态,也不是退隐江湖的样子,倒像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宋闻贤阴阴的道:“这人实在难说会怎样,他有没有说过要做什么?”

    王勇回忆了一下:“倒是没听到过。”

    “大人,钱副将手下兵额是三千多,吃了一半的空饷,养了三百个家丁,大部分家丁有马,不过没有什么编制,习惯用啥兵器就是啥兵器,剩下那一半兵,月饷也是克扣过的,勉强吃得饱饭,要是打仗的话,就得靠我们这些家丁了。”

    陈新奇怪道:“那上次征调你们去山海关,钱副将怎生凑得齐人?”

    “路上抓些乞丐流民就是了,或者出发前找些地痞游手,到了点过人数就算,以前邓柯山都来点过两次卯。”

    “嗯。”陈新点点头,这样的队伍打得过建奴才怪,自己眼下这个鸳鸯阵的编制缺少远程打击力量,他打算把朱国斌那一队全部变为火铳兵,自己队伍中能射箭的只有朱国斌和周世发,培养一个弓手至少要半年,熟练的起码两三年,而且身高臂长和力量都有要求,自己可没精力去培训,所以火兵是必须要的,一到威海就要让匠户开始做火。

    陈新心中最重要的对手是后金,这些鞑子在大明的民间几乎是威名赫赫,光凭名声就能吓跑一半,看到辫子再吓跑一半。他想起朱国斌是辽东来的,转头问他。

    “国斌,你以前在辽东当的什么兵?你看过鞑子打仗没?”陈新还是第一次问起朱国斌的出身,朱国斌显然是当过职业军人,而且还识字,以前在海船上,大家身世都不清不楚,不太好问,现在朱国斌愿意当自己的属下,自然可以问了。

    “大人,属下参加过辽沈之战,属下当时是夜不收伍长,所在的军伍离浙兵不过十余里,属下到过离浑河战场几里的地方。我到的时候,川兵已经从北岸退回。”

    陈新动容道:“国斌竟然目睹过浑河血战,当时情形如何?”

    朱国斌露出回忆的神情:“鞑子打仗军容严整,士卒悍不畏死,当时浙兵炮震天,鞑子以游骑在外围游赚引诱浙兵射击,到浙兵火药耗尽,建奴四面围击,箭如飞蝗,冲阵时重甲长兵在前,轻甲短兵在后,领催和白甲押阵,号令森严,无一退缩,破阵之后浙兵和川兵仍是死战,作战之坚韧,不输于鞑子,他们是我见过最好的大明军队,每次想起,就觉得对不住他们……”

    朱国斌停下不再说,陈新对浑河血战有些了解,因为明朝廷刻意的宣扬,民间也流传甚广,只是没想到自己身边能有一个见证者。陈新听着这个旁观者的讲述,心中沉甸甸的,辽沈之战前,谁能想得到沈阳竟然一天都守不住,浙兵和石柱兵是大明的精兵,名声在外,竟然也全军覆没,对明军的士气打击非常之大,在上升时期的建奴战力果然强悍。

    陈新又好奇道:“那后来呢?国斌你又是如何脱险的?”

    “浙兵和川兵覆灭,大家都吓破了胆,将官带头逃跑,属下所在军伍溃散,属下虽有心杀敌,却也不愿白白送死,抢了两匹马先回了辽南老家,回去的时候家人都跑不见了,找了些时日也没找到,没想到各处墩堡很快就投降建奴,我想去辽西时已经走不通了,便与几个人做了个木筏出海,想到登州来,半路浪大,木筏坏了,其他人都死在海里,我抱了根木头,被赵东家救起来,然后,大人你就知道了。”

    陈新点点头,每个辽东逃出来的人,背后都是一段血泪史,不愿做奴隶而漂海出来的人不计其数,死在海中也是不计其数,光是逃到鸭绿江爆不愿为奴投江而死的义民就有两万多人。

    朱国斌最后叹道:“也不知道我家里人后来怎样了,跑掉了没有。”

    “放心,咱们总有打回去那一天。”

    朱国斌遥望着北方辽东的方向,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当然,建奴不过数万兵马,我大明一时不利,总有一天能灭了他们。”

    陈新则长长出口气,这时的人恐怕没人会认为建奴能定鼎中原,因为后金一贯表现得更象是有组织的马贼,实情也确实如此,如果不是大明被内乱耗尽了力量,这帮野蛮人也不可能有机会。

    陈新随后几日便带着几人在甲板上演练武器和阵型,一边练那三小队战兵,第五天上午,两艘船经过刘公岛,来到了威海卫城。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