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学 艺 一 文 / 执念已成茧
来到洪谷之外,便看到谷中湖边有一个小院子。柴守礼当即下马,其他人也跟着下马,随着柴守礼来到小院子门外。柴守礼伸手,“咚、咚、咚”的敲了几下门。
不一会,一位十四五岁的清秀书童便把院子的门打开,看着柴守礼一干人等拱手一礼疑问的问道,“请问你们何事?”
柴守礼回答道:“洪谷子先生在不在家中?就说柴守礼前来拜见。”
书童答道:“我家先生在家,柴先生请在门外暂侯,容我回去禀报。”说着书童转身跑回了院子里。
不一会一位老者带着书童走了出来,他身体修长,提拔有力,一袭青衣,慈眉善目,方脸阔面,白头发白胡子,见到柴守礼一行人哈哈哈大笑道:“不知门主远道而来,在下有失远迎,还望门主莫要怪罪老叟。”说这对柴守礼一行人拱了拱手。
听说话声音,柴荣猜测到这位应该就是洪谷子前辈了,说起来可是他爷爷辈的人物了。听他说话柴荣觉得此人随和、谦厚、朴素自然,应该平易近人。
柴守礼对来人一拱手,大笑道:“守礼拜见天叔,多年不见,天叔风采依旧,身体还是如此硬朗。”
柴霆也对来人拱手说道:“柴霆拜见前辈。”
洪谷子对柴霆点点头,显然也是知道他的身份。然后便对柴守礼说到:“门主请进。”
柴守礼说道,“柴霆、柴荣随我进去,其他人在门口的等候。”
众人齐口称是!
然后柴守礼带着柴霆和柴荣和洪谷子一起进了院子,进屋之后分宾主落座,书童倒茶。一阵寒暄之后,洪谷子问起了唐门这些年的状况,柴守礼一一作答,更是教导了柴霆几句,毕竟当年他也是暗堂的。
然后柴守礼直奔主题说道:“天叔,我把荣儿给您带来了。还请您收他为徒。”
洪谷子一时没有答话,笑呵呵地打量着柴荣。
原来洪谷子问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与钥匙无关,只是看一个人是否心思缜密,考察入微,思维是否能跳出条条框框的约束,从框架之外思考问题。所以他故意说钥匙在屋内,然后说想要进屋,该怎么进。按照常人的惯性思维,那屋子的门肯定是锁上的。而事实上是洪谷子故意没有提门的事,就是想看看柴荣会给他什么样的答案。
笑过之后,洪谷子大声说道:“荣儿所答甚好,两个问题,你的回答都出乎我的意料。做人做事就要懂得量力而为,并且一定要胸怀宽广。处事要独立有主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要有远见卓识。细节决定成败,心思缜密,于小处着手,方能成就大事。不受约束,能够跳出框架的约束,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有时候这是出奇制胜的关键。这么优秀的徒弟,老夫收下了,从此以后你就做我的关门弟子吧。”
柴守礼听洪谷子答应收柴荣做徒弟,当即大喜道:“多谢天叔收荣儿为弟子,侄儿拜托天叔为我唐门考虑,定要对柴荣多家培养。”
洪谷子和柴霆听柴守礼这么一说,便知柴守礼有意将唐门门主之位传给柴荣,洪谷子心中便又慎重了几分,对柴守礼一抱拳道:“门主放心,老夫定当全力培养荣儿,定不负唐门众兄弟所望。”
而柴荣也倒了杯茶,在洪谷子面前跪倒,把茶杯举到头顶说道:“师傅请喝茶。”
洪谷子三人哈哈哈大笑,洪谷子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便放在了桌子上,并让柴荣起身。洪谷子转头对柴守礼说到:“文学、兵学、算学等我都可以教荣儿,唯独天下律学的专门知识老夫教不了。毕竟如今天下一分为六,各国律法互不相同。不过虽细节上各有出入,但大体上也是相通的。所以老夫建议让郭将军帮荣儿找位律法上的老师。每月荣儿从我这回去几天,专门学习律法便可。”
柴守礼答道:“天叔所说甚是,我回去就和郭将军商议一下,给荣儿安排一位精通律学的老师。”
又聊了一会,柴守礼等人便告辞洪谷子回去了。
而柴荣回京城收拾一下从次日起,只身一人便居住在洪谷开始了他的形成教育求学生涯。郭夫人虽舍不得让孩子离开自己身爆但为了她的荣儿,她也只有忍了。郭夫人让柴荣带着小翠和小狸也被柴荣拒绝,说自己是去学习的,不是去享福的,老师喜欢清静,带着两个惹老师不喜,郭夫人于是作罢。
就这样十二岁的柴荣,每天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就要爬起来跟着洪谷子的学习。每个月抽出五天的时间回汴京,向郭威给他安排的律学老师学习律学。洪谷子经历丰富,无论讲什么,都能将抽象的理论通过举例、比喻形象的展示出来。老人精辟的讲解也让柴荣易于接受,尽管有来自前世大学的经验,但是老人浩如烟海的教学内容也是压的柴荣差点喘不过气。在群山之中,山巅之上都有着这一老一少留下的足迹。老人还带着柴荣在山林里打猎,教授他打猎的技巧。森林野生动物听觉和嗅觉相当灵敏,伏击他们必须小心谨慎,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在干燥树林里伏击猎物时,脚下的森林杂物会发出声响,给猎物或鸟报警。声音在树林中能传得很远。老人教导他,最好是在附近的灌木中建个隐蔽棚,这样既可吸引动物来,又节省精力,以逸待劳。并且要埋伏在猎物活动的下风处,逆着风伏击,以使猎物嗅不到你的气味,逆风还不利于声音传播。这样避开它的强处,此消彼长,更容易取胜。埋伏时应保持绝对安静以等待猎物靠近。如果是要追击猎物,移动时一定要小心,慢慢地赚尽量保持平静。这样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神不知鬼不觉的干掉他,出奇制胜。
后来柴荣才知道,老人教他捕猎,实际上是在教他兵法。
老人还常常以各种身份带着柴荣走遍汴京的大街小巷,体会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感受劳苦大众的冷暖和无助,磨练柴荣的意志,培养他与人相处的交际能力,以及遇事冷静执着不慌乱的良好鞋。作者的话:
继续码字~~争取今天再来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