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柴氏春秋

第九章  天下之势 文 / 执念已成茧

    柴荣刚说完,若水先生一拍桌子道:“好词!好词!好词!果然是军中将士所做,军中将士豪迈,竟能写出如此气吞山河之作。此词英烈气概烁人,读之令人奋起,毕能流传于后世。”

    看到若水先生反应竟如此强烈,柴荣更加肯定心中所想,话锋一转突然问道:“可“同向故地闲度日,管他风景属何人”,真的是先生心中所想吗?”

    若水先生一惊,暗自说道,这孩子可真是机智,刚刚确实是有点失态了,毕竟自己也是年轻气盛,空有报国之志,却也只能壮志难愁啊。只不过莫非这孩子也看出了什么,有可能他是在骗自己,先以言相欺,然后再从自己口中套出什么,但他又怀有什么目的呢!或者说他是自己的仇家派来的,可他小小年纪又能做什么呢,况且他千里之外的仇人又怎么可能买通堂堂柴家呢!!!

    越想越不解,干脆以不变应万变,这么想着,若水先生说道:“在这乱世,在下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如此穷困,便只能独善其身罢了。”

    柴荣不动声色,尝了一点茶水,继续说道:“兴许这短暂繁荣的,华丽的装饰了战争,蒙蔽了先生的双眼吧。”

    此言一出,若水先生稍作思考之后,竟然哈哈哈大笑道,“既然公子已经看出来了,那在下就不再隐瞒了,就不知公子是如何看出来在下心中所想的?”

    柴荣答道:“是先生院子里的花告诉晚辈的。”

    若水先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同时心中也有丝丝的兴奋。

    既然事已明了,若水先生也没打算隐瞒,便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以及到此的原因告知柴荣,他相信凭柴荣的睿智大概也明白自己为什么住在这了。他现在明白了,对于柴荣,千万不能以年龄视之,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

    经过若水先生的介绍,柴荣知道了,原来若水先生,原名杜水镜,本不是汉国人士,是南唐扬州人士。小时候父母早亡,家里的生意、财产等都被家奴霸占,他也被家奴赶了出来,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投靠亲戚,可亲戚知他一无分文便都不愿收留他。所以他只能流落街头,后逃难到了苏州,以乞讨为生,在那里他还经常偷偷谍一位老者在私塾里讲课,后被一位老者发现,与其交谈,发现他的言谈举止颇有大家之气,便将他收为徒弟。从此之后便跟着那老者学习文学、画学、占卜、兵法、律法等等,三年前老者突然逝世。

    老者去世之前告诉若水先生,以他的才能,日后必定会有一番事业,并告诉他曾经为他卜卦,卦象显示,在北方,他能遇到贵人。老师让他一路往北赚找个地方暂时居住下来,并在门前用花摆出六国之势,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安排。只是老师没说在哪暂居,他就带着书童一直往北赚不知道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只知道带的盘缠已经花光了,无奈之下暂居此地,义卖画为生。没想到今天便被一个小孩看出了自己的用意,难道这就是天意!

    水镜先生然后又说道:“唐国北方为汉国,西方为蜀国,东方为吴越国,南方为南汉国,西南方与大理国隔昆明湖相望,地理位置甚为优越,交通发达。吴越国,都城是杭州城,当今皇帝钱,公元940年即位,而今年近三十岁。登基后促进经济发展,保境安民;对外与除唐国外的四个国家都修有盟约,互不侵犯。与唐世代以来都为死对头,兵戈不断。另外这两年他还派使册封新罗、渤海国等国王,海中诸国皆奉他为君长。不过吴越国国土面小,兵力为六国中最弱的。吴越国战事少,官员追求享乐享乐之风渐长。”

    柴荣道:“吴越国水兵较步兵更强,航海技术先进,我大汉更是每年从其国进口大量海外产物,可以用其来牵制唐国的发展。”

    水镜先生继续说道:“吴越国分布在沿海,国内纵横,国人基本人人都善水,与海外贸易颇为频繁。蜀国,都城是遂州,当今皇帝马殷,公元930年即位,而今年近五十岁。登基后对内平定乱军、强藩,并且采取保境安民的政铂重视农桑,兴修水利,使蜀国国势强盛。不过国内各州府仍有兵权,现今不过是屈服于他碟腕统治之下。他死后蜀国必定大乱。不过蜀国能征善战之将颇多,更有成都、渝州两处大粮仓。马殷有三子,长子留在都城遂州,其余二子都在外,长此已久必然催化不同的派系之争。”

    柴荣嘲笑道,“州府有兵权,还敢把儿子往外派,这不是明摆着让他们各自为王嘛,不知道这个马殷数于自信呢,还是自负呢!”

    水镜先生道:“南汉国,都城是兴王,当今皇帝刘隐,公元935年即位,而今年近四十,体弱多病,无子,听说他与汉国汉高祖是宗亲。即位后虽大胆任用贫民为官,与邻国修好,推广科举制度。然而本身残酷奢侈,每视杀人则喜,宠幸宦官,以至政事不宁。国内纵横比吴越国更甚,不过水利尤其发达。南汉国雨季多,降雨量大,尽管水利发达,但每至雨季,国内仍会出现大涝。有台风来临时,国都兴王都有可能被淹。所以每逢雨季,南汉皇帝会迁往别处行宫避涝。南汉国与海外贸易比吴越国更加频繁,很多南汉国人都曾远洋海外,有的甚至已定居海外。”

    柴荣说到:“刘隐真是愚笨之极,将都城建在河流入海口,每逢雨季上游之水皆往下游,就算没有台风,轻易使计,便可将兴王淹没。逢雨季往别处行宫避涝,此举更是失民心。”

    然后柴荣给水镜先生倒了一杯茶,水镜先生品了品茶,继续说道:“大理国,都城是大理城,当今皇上段思良,公元939年即位,而今二十有余。为君以德,施以仁政,与吐蕃越南等国商业贸易频繁,国人多信仰佛教,不喜战乱,不喜杀生。并且大理国地处高原,由于其土壤原因,只有几处州府位置适于人居住,其他地方人烟稀少。不知公子听在下讲解至此,对天下六国有何感想?”

    柴荣神秘一笑,也不作答,稍后说道:“听水镜先生所言,晚辈豁然开朗。晚辈知晓先生有成大事之志,先生也知晓晚辈有使天下一统之心,不知先生可愿助我?”

    水镜先生听柴荣答非所问,更为惊奇,难道他小小年纪对着天下之势也已有定计,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不过水镜先生觉得柴荣为人中龙凤,将来必成大器,他更相信师傅临终所说的贵人便是眼前这位公子。

    于是水镜说道:“在下愿为公子鞍前马后!”不过对一个未成年小孩说这话,他总觉得怪怪的。

    之后,柴荣与水镜先生相约,让水镜先生三年后到汴京来找他,便告辞了。而水镜先生翌日又开启的他的旅程,他准备三年内遍游江南等地。作者的话:

    快要拜师学艺喽,小柴荣也在渐渐长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