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小姑出马 文 / 更俗
(感谢寄拔、舞动de苍鹰等兄弟热情捧场,感谢更多的兄弟充值做好订阅的准备)
沈淮心里对宋、谢、孙家没有特别深的感情,自然也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怨恨,毕竟他只是占了别人的躯壳,以别人的身份而活。
他也不会因为他父亲过来“施舍”两份虚头政绩,心里就有很强烈的屈辱感。
也许谢海诚也有理由打击他;他以沈淮的身份而活,也需要对之前受他伤害的人表示歉意;只是沈淮更清楚,他这时候要是去找谢海诚,那投资意向就真的只是投资意向了。
沈淮知道谢海诚对他的愤恨,而孙启义跟谢海诚在香港长期合作,关系密切,在许多事情上共进退。
沈淮知道,要想让长青集团及海丰实业对东华的“投资意向”变成实实在在有利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他非但不能出面,还必须要陈兵拉着跟他有很深宿怨的葛永秋等人诱孙启义、谢海诚上钩。
沈淮不打算把这事跟他父亲说破,他看得出他父亲对他的拒绝很不痛快,但也是不动声色的将这事给拒绝掉。
宋炳生盯着沈淮看了有那么几秒钟,才说道:“你不愿意去,那就算了。不过在地方上工作,要一点一点去积累,挑三捡四不能算什么好习惯。我想我到淮海后,我们俩父子应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今天不早了,你就先睡在你小姑家吧……”
沈淮与小姑、小姑父送他父亲出院子,看着黑色奥迪拐出巷道口,才掩门走回客厅。
“也不知道四哥怎么想了,”宋文慧忍不住在丈夫面前抱怨起来,也不避沈淮在场,说道,“什么叫挑三捡四,有梅钢的成绩在,沈淮就缺这点虚头政绩?老爷子也说了让沈淮在梅钢扎扎实实的做下去,他偏偏不能理会老爷子的意思。”
沈淮淡淡而笑,说到底还是他父亲对他在梅溪镇及梅钢干出的成绩不认可,就如同小姑所言,他有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在,哪里还需要搞什么虚头政绩去增加光环亮度,心想他父亲心里正为自己的“不识好歹”而气恼吧?
唐建民总不希望关系搞僵,特别是今天老爷子开口,对沈淮有了一定的认同,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实在没有必要为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争执,说道:“做事首重务实,但也要有务虚的策略,四哥他对沈淮也是好意……”
“什么好意,叫沈淮去求谢海诚,他就一点都不考虑沈淮的感受?”宋文慧心里还是愤愤不平,侧过头对沈淮说道,“要搞虚的,不就是签几份投资意向书?小姑明天不回平江,给你找几家部委企业去撑场面去。鸿军对梅钢的事情比较感兴趣,现在就打电话给他,也算他一份……”
“要只是投资意向,而没有后续动作,没必要那么折腾,”沈淮笑道,“不过,我真是有事想请小姑你帮我……”
“我在想能不能由东电先在梅溪镇垫资建造一座中等规模的电厂,建成之后由梅钢或梅溪镇回购,分三到五年归还建设款,可以给东电保证更高的工程利润。东电是部委企业,只要能缓解我们前期的资金紧缺,工程利润多算两倍也没有问题。另一方案,就是电厂建成后,直接由东电来运营,梅钢及附近工矿企业,以协议电价向电厂购卖电力,”沈淮说道,“现在的工业用电每度价格将近0.7元,而电厂上网电价不足0.2元。电厂建成梅溪镇,向梅钢供电,不存在大规模电网的投资建设问题。就算梅钢跟梅溪镇到时候没有足够的财力收购电厂,东电自行运营这家电厂,即使比工业电便宜一半的价格,向梅钢供电,也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
宋文慧点点头,说道:“集团内部也尝试跟地方搞BT项目,不过都是跟省市电力局合作搞试点,也都是建成后交付,还没有跟企业或乡镇合作的先例;自行运营也跟地方电网系统会有矛盾。不过梅钢两到三年后的产能,有把握能将新电厂的电力供应消化掉,我觉得大可以去做……”
“你亲自推动这件事,是不是有不妥?”唐建民颇为谨慎,要是这件事在东电内部给人抵出来,会让妻子陷入被动。
“有什么不妥的?”宋文慧说道,“沈淮在梅钢没有占一分钱的股份,说到底也是部委企业跟地方之间发生关系。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同为什么这块砖不能先添到梅溪镇?”
听妻子这么说,唐建民也只能无语,心想就算会给别人抵出来,又根本谈不上是犯了原则性问题。近几年各地跑部委拉资源,还不是都在动用人脉关系?
宋文慧又说道:“现在东南各省的市县电力局,都要东电替他们造电厂,但工程利润要压得死紧,说是同吃国家饭,地方上资金有限,要东电照顾他们。倒不想想,各地电力局、电厂的职工,一年奖金都能发好几万,我们电力建设部门的职工,虽然同属于电力系统,整年都在外面辛苦搞建设,一年到头也就两三千元工资养家糊口……”
电力系统分三块,基建、电厂及电网,电厂及电网通常都属于地方电力部门管辖,而电力建设公司则归部委直属。由于国内电网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规模又足够大,故而干部职工私分的福利极好;电力建设公司则要差太多太多。
宋文慧这么说,倒不是完全偏帮沈淮,而是电力系统内部的不同体系,彼此存在很深的矛盾,很多大型的电力建设公司都有建电厂自营分润利益的冲动。
宋文慧作风泼辣,何况又殊明正大的帮自家侄子,当即就问沈淮:“电厂的规划选址你们已经在做了,这次有没有带资料过来?”
“我们打电话叫他们明天上午直接发传真过来,”沈淮说道,“不过我们之前考虑到资金的压力,设计规模偏小,投资额限制在三千万以下。小姑你真的要让东电接手,那投资规模最好不要低于一个亿。规模上去,发电成本能进一步降低,而且也只有规模上去,电厂就必须建有专门的输煤码头,就只能从鹤塘镇境内拿地,直接促使两镇合并。暂时多余的电力,可以就近并入唐闸区的电网。我想,东华市里也会欢迎……”
天生港电厂扩建工程要投资十二亿,是考虑到东华市三区七县十年内整体的发展需求。实际就是东华市此时的经济发展情况,天生港电力扩建项目短时间里也不可能有什么指望,但增加一座投资上亿的中型电厂,对缓解东华市的电力紧缺现状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个浑小子,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宋文慧笑道,“两三千万的小型电厂,我倒是可以直接拍板,而且地方上审批也简单。要是建造规模过亿,而且又是跟企业合作,我明天要找戴部长请示一下……”
“以唐闸区的名义直接申请,会不会更好一些?”沈淮问道。
“最好还是以唐闸区的名义,”宋文慧说道,“这样也能避免部里有些人说三道四,说我偏帮家里人。”更俗[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