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钢铁大亨

第一百五十二章 股权改制 文 / 更俗

    沈淮没有跟陈丹、小黎说他在英皇国际遇到寇萱在那里做“公主”的事情,他能感觉到寇萱是很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也许是自尊心过强了一些,从她身上能看到之前那个“沈淮”的影子,真要伸出援手去强拉她,反而会叫她拧着性子往另一边加速滑落……

    接下来,在四月中旬的党政会议上,沈淮就将梅溪钢铁厂股权改制方案及今年的钢厂发展规划,对镇做内部通报。

    除了汪康升、钱文惠、徐溪亭、赵东等人钢厂代表外,镇列会的仅有十三名党委委员。

    在会议上,沈淮明确提出钢厂今年的目标是四亿产值、四千万利润。

    “要达到这个目标,钢厂今年的钢材产量就要达到十五万吨。目前钢厂已经开始在做前期技术的筹备,也跟设备厂商在接触,但要想今年完成这个目标,”沈淮也让人在会议里准备了一块写字板,方便他直观的将一些数据跟趋势图画出来,他站在写字板前,指着列写出来的一个个数据,“钢厂就要在年中之前,筹集到三千万的发展资金用于设备改造、扩大电力供应。目前靠钢厂自身的利润及折旧资金积累,在年中之前大概能完成其中的一半,那就还有一千五百万的资金缺口……”

    “由于现在钢厂负债比例很脯短期内向银行追加贷款,可能性不大;可行的办法,就是集资。集资方式的也有很多种:借钱付息,向工人收取保证金等等。很多企业也都通过这些方式筹集资金,有做得好的,有做得差的。我觉得我们要改一改,我打算借股权改制的机会,进行股权集资,”沈淮说道,“道理很简单,就跟合资成立紫萝家纺公司一样,梅溪钢铁厂的审计净资产,目前有五千万,这是属于梅溪镇的集体财产,所有的股权集资款,都拿出真金实银来,进行摊算股份。按照有关规定,加上资产办代表梅溪镇持股外,改制后的股份公司最多可以有两百名股东。我这次打算主要向三个方面扩大股权,筹集资金:第一,要使钢厂管理层跟钢厂利益保持一持,这样才能叫管理层有发展企业的动力,而不是一门心思撬企业的墙脚,我这次计划向钢厂管理层进行股权集资募股不超过10%;第二,招商引资是目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计划引入外资持股不超过10%;第三,钢厂属于梅溪镇集体财产,维护钢厂的权益,是在座大家都要尽的义务跟责任,我这次计划向镇工作人员集资募股不超过5%……”

    镇这边唯有郭全协助沈淮负责资产办的工作,对梅溪钢铁厂的运营了若指掌。何清社、李锋、黄新良等人,虽然知道梅溪钢铁厂在沈淮的整顿之下,在崛起、在振兴,但他们了解得还不够多。

    一年四亿产值、四千万利润,加上应上缴的国税、地税,利税总额将超过六千万——这个数字是何清社、李锋、黄新良他们以前所不敢去想。

    虽然他们以前不敢想象这个数据,但沈淮当成目标提出来,他们又不觉得没有太夸张。

    钢厂目前已经连续五个月盈利超过两百万,就算什么都不做,今年的盈利也将超过两千万。能赶到年中之前,完成股权筹资,进行设备改造、电力扩容,产能进一步增加,完成年产值四亿、利润四千万的目标,并不是不可创造的奇迹。

    也许这就是奇迹,但在他们看来,沈淮就拥有一双创造奇迹的手,不然梅溪钢铁厂前后在杜建跟沈淮手里,为什么会这么大的云泥之别?

    当然,沈淮提出的股权改制方案,要一次性解决管理层持股、引进外资股东等一系列问题,相当于让梅溪钢铁厂从管理结构上进行彻底的改变。步子迈得相当大,何清社、李锋等人本不应该支持,但沈淮同时将募股对象扩大到镇内部,他们就不得不考虑这将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

    何清社、黄新良、李锋他们比较关注国内钢铁产业发展状况的。

    很显然,国内钢材长期处于紧缺状态,九三年从海外进口钢材比例接近20%,消耗了大量的外汇。

    梅溪钢铁厂之所以以前举步唯艰,不是市场不行,说到底还是有些人贪得太狠,管理及技术水平又跟不上。以宝钢等国内一流钢企的利润水平来衡量,梅溪钢铁厂能把产值做到四个亿,四千万的利润不算夸张。

    当然,真正要作期,要么沈淮,要么何清社,必须要有一个人盯着这件事,沈淮不想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想让何清社来抓这件事。

    何清社点点头,把这事承揽下来,心想:沈淮的步伐还真是大,钢铁厂设备改造、电力扩容,就要投三千万进去,江港码头要是赶在今年启动建设,再加一条两公里长的公路,再拿三千万出来,怕也是不够。

    不过这些还好,是以梅溪钢铁厂为主体,梅溪大桥及下梅公路的重建及拓宽工程,这个就要以镇为主了。

    何清社心想着,照沈淮的这个速度,钢厂股权改制的事一过去,他就会推动梅溪大桥的重建,但路桥工程两三千万资金的缺口怎么填?

    众人都签过字,方案书又重新递回到沈淮跟前,他略看了一下,又说道:“方案这两天就提交上去之后,不过,我希望大家不要太多的去谈论这件事……”

    何清社倒是明白沈淮的担忧,毕竟这次改制,迈出的步子太大了,自然也蕴藏着极大的政策风险。一旦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跟争议,就连谭启平也未必能承受得住压力。

    不想这次的改制胎死腹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埋头做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沈淮将众人形成决议的方案书丢给郭全,就宣布结束会议。

    改制材料还要进一步准备,管理层这次的持股比例要达到10%。但江康升、钱文惠、徐溪亭等人,上百万的资金去持有股权?这个还要跟业信银行谈判,要求业信银行同意提供股权抵押贷款。

    这些工作都陆续准备好之后,沈淮才会在恰当的时机再上报区、市相关部门,干脆利落的把改制这事完成掉,这样可以避免引起大的争议。

    会议后,沈淮让赵东到办公室,问他:“徐溪亭、汪康升,都只愿意持千分之五的股权;他们两个人多出来的份额,我希望你来接手,有没有压力?”

    “虱子多了不怕咬,别人是百万‘富’翁,我也算是,不过是负数的‘负’,”赵东拉了把椅子在沈淮跟前坐下,“你真的就不打算持股吗?”

    “这话我跟你说过了,在,没有既当官、又发财的好事,我也唯有不沾好处,才能理直气壮的,推动改制往前走。我要是私蝎重,我的底气就不够硬啊。”沈淮说道。

    “看何镇长、李书记他们的意思,估计也会投钱进来。”赵东说道。

    “他们的锋芒没有我露得这么凶,所以也就不遭人恨。再一步,老何跟老李,都四十多了。现在提倡干部年轻化,他们再往上升,也会在区县副职停止不前,他们拿钱投到钢厂里,这时候支持钢厂发展,将来钢厂发展了,他们拿这笔股权当作养老,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就算有人纠缠不休,他们大不了这官不当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沈淮自嘲道,“我就不行,我官瘾大。”

    “……”赵东跟着笑了笑。更俗[9167]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