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整頓(二)做事要有班子 文 / 更俗
(第二更,求紅票,求收藏)
沈淮又问徐溪亭:“昨天有个叫胡志刚的工人,表现相当活跃,徐工对他有什么看法?”
“哦,是电炉钢车间的骨干职工,是板坯连铸段的副组长”徐溪亭担心沈淮对钢铁行业的技术名词不熟悉,沈淮只是点着头,要他继续往下说,
“胡志刚虽然才是中专毕业,不过是个很愿意用脑子去做事的人,就是闯劲有些太足了,跟车间里的管理层有些合不大来,不然直接担任连铸段的组长也没有多大问题。”徐溪亭谨慎的评价胡志刚,没有把话说得太满。
要整顿生产,说到底还是要有人能用,之前的管理层能留下来的不多,大部分都要汰换掉,沈淮这时候手边最缺乏的就是人,缺乏有能力、有闯劲的人。
徐溪亭对胡志刚的评价,有什么潜台词,沈淮自然听得出来,但他从不认为有闯劲、不受领导喜欢的刺头职工,真就不好。
胡志刚这种职工,恰恰是沈淮需要的能把水搅活的鲶鱼,做事肯动脑子,那是再好不过。
九三年中专学历,凭自身的能力做上相当市钢厂车间副工段长的位子,说明各方面的水平都在水准之上;昨天带头闹事,说明在普通职工中也有威信;实在有什么不足,以后还可以加强。
至于徐溪亭对胡志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喜欢,沈淮也不以为意。
徐溪亭今年四十五岁,是六十年中期毕业于淮海矿大的大学生。
他人长得瘦小,看上去其貌不扬,七十年代给错误的批斗过,性子保守、谨慎。他显然不会喜欢闯劲太足、锋芒毕呈的年轻人,沈淮心里想:说不定徐溪亭对他昨天的作为也相当不认同吧?
胡志刚很快就拿着一套洗净的工作服跟安全帽到厂办来,都一群大老爷们,沈淮就直接在会议室里将工作服换上,略觉得有些肥大。
沈淮个子跟胡志刚一般脯但身材没有胡志刚魁梧,将安全帽戴上,对徐溪亭、赵东说道:
“我们这就直接进厂区,边看边说。”
沈淮又对要离开的胡志刚说道,
“我目前要从钢厂目前两个车间及各科室各挑一到两名优秀的青年职工,临时担任我地别助理。徐工刚才说到电炉钢车间,推荐了你。你愿不愿意担任我地别助理?当然,这个只是临时的职务,也不会有什么额外的工资。”
胡志刚一时间不能理解“特别助理”是怎么一个职务,但想想也知道“厂长特别助理”,哪怕是临时的,即使没有额外的工资,也都不可能是什么坏差使。
全厂就三条主要生产犀共五百名一线工人,只有三到六个特别助理的名额,可以说是跟车间主任一样稀缺。
胡志刚带头领着班组职工闹事,是对钢厂现状的不满跟愤怒,但不意味他不愿意参与进来一起去改变钢厂的现状。
昨天听了沈淮鼓舞人心、直接点他将的话,胡志刚也是兴奋了半宿没睡踏实,没想到今天起早赶到工厂,跟沈淮碰上,就当即获得这么重要的机遇,真可谓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自然是忙不迭的点头答应下来。
“行,那我们就直接去电炉钢车间……”沈淮说道。
沈淮不能立即将管理层都踢赚在摸透钢厂的底细之前,也不能仓促的召开职工大会,故而现有管理层还要暂时使用。
不过,为了保证现有的管理层不暗中使绊子或给他故意的消极怠工,沈淮打算从基层及各科室,挑选一批在职工干部里有威信、有能力又有闯劲的优秀职工,形成一个由“厂长特别助理”构成的临时的准管理层,以确保钢厂在过渡期能平稳的运营下去,也为新的管理层成型,做好准备。
很可惜,这条线的运行非常差。
由于技术力量缺乏跟管理上的严重滞后跟僵化,这条线几乎七成的产能潜力都没能发挥出来。
以两座四十五吨级电弧炉为核心,加上前置处理、精炼炉、板坯连铸机等工序设备设置在内,加上前中后三段的炉料、钢坯以及钢材仓储场地,整条生产线铺陈开来有一里多地。
站在生产区的二道门前,看着连接生产钢铁长廊以及高起的炼炉,现代钢铁工业的魄力尽情的展现在眼前。
可惜的是,这只图有其表,内中尽是败絮。
当年梅溪钢铁厂引进电弧炉连铸生产线时,正竖内乡镇企业发生的高\潮期。受种种刺激,县镇,包括东华市,也不管能不能消化,就拍脑袋决定上马国外八十年代初才成熟起来的先进技术。
市县在贷款上都给了有力的支持,一次就从多家银行贷出近五千万元的资金来。在九零年之前,东华市对乡镇级的企业,就没有这么大的支持力度,在全省来说,也极为罕见。
沈淮当初就作为技术骨干,给梅溪钢铁厂借调过来,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设备安装调试,对这条线的情况很清楚。
即使过去三年了,这条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在国内还是一流的。
只可惜,神兵利器再锋利,没有会使刀的人,也白瞎。
这条生产犀需要一百二十到两百名培训合格的专业工人,就能运行起来,达到人均年产三百吨钢的高生产率水平。
而如今,梅溪钢铁厂在这条线投入的一线工人接近三百人,但真正懂技术的专业工程师,就徐溪亭寥寥几人,生产安全的管理也相当的滞后。
在严峻的生产安全压力面前,以徐溪亭谨慎的性子,也根本就不敢把产能开足。
沈淮在厂办跟徐溪亭、赵东谈了许久,这会儿到生产区,离上班时间也很近,一线工人也陆陆续续的到岗。
经历昨天的事,一线工人情绪很脯但情绪高未必就能把事情做正确。
沈淮走进板坯连铸工段,现在生产线还没有运转,二三十名工人,能照规章穿戴好工作服、劳保鞋、安全帽的工人不足半数。有人甚至穿着棉拖鞋站在扎机前,还有烟头堂而皇之瞪在地面上;板材及器械堆放混乱,地面上到处都是油污。
徐溪亭能感觉到沈淮精于生产管理,因为他锁着眉,虽然不吭声,但目光每扫一处,都是生产管理上所存在的严重缺陷——徐溪亭虽然不负责生产方面的管理工作,但作为副总工程师,也将要给沈淮提拔为全厂技术的总负责人,无形之间还有一股压力叫他难以喘气。
几个副厂长也是赶到厂办后,知道沈淮早上进厂有一段时间了,不敢马虎,还彼此检查有无漏洞,赶到电炉钢车间跟沈淮汇合。
看着几个副厂长进工段,沈淮站在那轧机前,看着他们走过来,对着当中一人说道:“作为管理宅首先要一丝不苟的遵循生产规章制度,你,去把辞职报告交到我办公室来……”
经历昨天的事情之后,谁敢在沈淮面前再马虎?
他们进厂区之前,还彼此检查过,确保没有毛病可以给沈淮挑刺才过来,哪里想到刚见沈淮,就给指责不遵生产规章制,给强令辞职?
给沈淮当众拎出来强迫辞职的副厂长,当即傻在那里,脸涨得通红,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里犯错了。
过了半饷,才有人看出来,扯着他的衣袖,指他的鞋:他进厂区之前,没有把皮鞋换成劳保鞋。更俗[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