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客远来 文 / 双人力
第七章有客远来
陈泽宇在日常表现的非常懂事,平时就是帮着母亲带着弟弟,两位兄长去上私塾的时候,就一起跟着去,连带着最小的四弟陈其采也都跟了去。私塾里的老夫子看到这么小的孩童来学文也很高兴,并未多说什么。
吴兴地处浙江北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这个时代也是商业非常发达的地区,此地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面不远处就是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
太湖水从东北的城门穿城而过,吴兴县的私塾就在这穿城河流中一座石桥的南岸,每次来读书的时候,几个兄长都是带着自己和四弟从这座桥走过。
私塾占地不大,前后两个院子,前院里几座屋子就作为教室,后院则是老夫子一家自己住。
老夫子姓陈,六十多岁的样子,真要说起来还是陈泽宇一家的远亲,早年曾中过举人,这在19世纪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一般读书人中举后,朝廷就会安排一个官职,像陈老夫子这样回来教书的不能说没有,但也是不多见。
陈泽宇猜测这老头大概是在官场上玩不过别人,被排挤回老家的。
虽说如此,老夫子教起书来一点都不含糊,四书五经也就罢了,这竟连兵书战册都有所涉猎,对时事的讲解也都有独到之处,不是那种一味拔高国学看不起其他学问的腐儒。平时都是上午给学子们讲授课业,中午们学生们就直接回家了。
这时候不像现代交通发达,家住的远些的光走一趟的时间就要好半天。
一般的假期也有,都是一旬放两天假期,也就是每十天的最后两天都会放假。如果是遇到逢年过节的一些节日庆典什么或是天气不好的话,老夫子也都不用学生来回的跑,通常都会放假,比现代社会的学校可要人性化的多了。
平时遇到每旬的假期,陈泽宇都会和三个兄弟到处乱跑,吴兴周边的飞英塔,铁佛寺,莫干山等都是跑了一遍又一遍。
若是遇到父亲进山收药材则会跟着一起去。
俗话说,靠山吃山,吴兴邻近天目山,于是经营着医馆的父亲每过一段时间到天目山收药材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了大宗货的,父亲还是会每月从药贩子收购,不过一些经常稀缺的品种则就要求自己想办法了,而且药贩子的药材品质也参次不齐,因此自己或是让伙计定期上山收药材便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吴兴一带东部多为水乡平原,而西部则就以山地、丘陵为主,很早的时候就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说法,也因此住在西边的山民平时没事都会到山涧采些药材补贴家用。这时候父亲所在的医馆就显出作用了,当然,有时在山路上碰到珍惜材料也不会浪费,直接采下便是。按照祖制大哥陈其业必须继承祖传的医馆,所以每次上山父亲陈延佑都会带上他。
二哥陈其美则是单纯的想借机出来玩耍,至于陈泽宇,则纯粹是无聊。
“陈大夫,您来啦”
“您好啊,陈大夫”
“我上次采的些都存着呢,就等您来拿了”
看得底下的小弟阿采直嘟嘴,“大伯,还有我呢!”
“哦哦,差点忘了我们最乖巧的阿采了”大伯又把四弟一起抱了起来
陈延佑:“来来来,大家先吃饭,幼珊,让伙计开饭”
“好叻”
吃饭的时候,桌子上的气氛十分热烈。
少说多听,陈泽宇知道了,大伯名叫陈延昰,年轻时候在广州十三行做事。
后来生意遭遇变故,远走南洋,并且还入了美国国籍。不过在这个时代,的国籍管理并不是很清晰,有人加入几个外国国籍也很正常。
从几位兄长和小弟惮度看来,这位大伯以前也来过几次,不知道现在怎么就突然回来了。
一家人吃过晚饭,陈泽宇照例准备回自己房间,其实是偷偷回自己空间看看。
谁知刚和几个兄弟站起身,陈泽宇便被父母叫了过去,和几位长辈来到后厅,母亲吴幼珊把陈泽宇抱在怀里坐在一爆父亲和大伯坐在另一边。
等丫鬟上好茶水后,“阿宇,到父亲这儿来”父亲把陈泽宇叫道近前。
陈泽宇不明所以的走到父亲陈延佑身前,“父亲!”
“阿宇,你大伯父希望你能跟他去南洋继承家业,你愿意去吗”陈延佑直截了当的对儿子说出了目的。
陈泽宇看着父亲稍带不舍的面孔和大伯期待的眼神,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意思。自己这位大伯大概是没有子嗣,在南洋打拼半生,终又想起了家族中子嗣繁茂的父亲这一房。
难得的是,父亲他们在这方面居然能询问陈泽宇自己的意见......
陈泽宇回过头看了看母亲,说实在的,自从来到十九世纪后,自己又重新的融入了另一个家庭,一个有别于前世单亲家庭滋味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原名,身前的父母亲,几位兄弟,有时想想就这样过下去,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现在,这个梦醒了,当一个走出去的机会放到眼前的时候,陈泽宇这才发现原来他的心并不是真正的属于这里,虽然,这里有慈爱的父亲,温柔的母亲,可敬的兄长,可爱的弟弟,现在让这一切都暂时划上一个句号吧。
“我愿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