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祭拜 文 / 夏川
七月二十八,子衿终于在几个不眠之夜中将那一蓝一白两块布料,仔仔细细地缝成了一条长裙一件披肩,摆到眼前再三细细察看,满意之色溢于言表。
待她将衣服整整齐齐的叠好放进包裹时,随喜和欢颜已经端着水,进来侍候她梳洗用早饭了。
早饭之后,欢颜帮她研墨,提笔给冷哥哥留书。
冷哥哥青览:时光飞逝,转瞬三年。还记得我在城东乱葬岗处独自徘徊,并晕倒在你马前,想来一切历历在目,仿佛昨日一般。三年之中,子衿亲眼目睹冷哥哥心灵性敏,好学多思,严寒酷暑更是不曾间断习武练功,无数次心中暗暗敬佩。来到季家,子衿得父母娇宠,得冷哥哥厚爱,有此父母,有此兄长,子衿何憾?但子衿愧无以为报,只求父母平安,冷哥哥珍重!相交易得,知己难求,缘尽于此,后会有期。
子衿含着泪,最后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将信纸吹干折好,亲自送到存书堂,将信纸压在了冷木易的书桌上。便带着随喜和欢颜,抱着琴,提着包裹出门了。
走到“锦绣行”门口时,子衿回头问:“你们两个有一年没回家了吧?想回家看看不?”
两人都是一愣,随即又笑着问道:“,我们可以吗?”
“可以,今儿给你们放假,日落前,回到这集合。”子衿说着掏出钱袋,自里面拿出两锭银元宝,递给随喜和欢颜,“给家里面买点好吃的吧!”
相处三年,二人已知子衿性情,对她们从不吝啬,所以二人也不推辞,笑着接了元宝。想到能回家看看,高兴得几乎手舞足蹈了,可是又想到剩一个人,随即脸上又挂着一丝为难,“那你?”
子衿眨眨眼睛说道:“我去师傅那里学琴,又丢不了。”子衿是一个酷爱弹琴的人,正因如此,季司鹏给她在盛京找了一位琴艺极高的师傅,但是这师傅很怪,再显贵的人家他也不会亲自上门授课,所以每隔三天子衿都会抱着琴去师傅那里一次。由于当时民风淳朴,女子地位不脯待子闺阁的女子更是不易过多抛头露面,所以子衿往往都是遮着面纱出门的。
随喜和欢颜笑着一路小跑地离开了,子衿抱着琴转身进了“锦绣行”。
自锦绣行出来,她却没有去学琴,而是买了一些糕点,水果,酒水等祭拜用的东西,脸上又遮了一块纱布,雇了一辆马车,向柳家的祖坟地走去。
走了约一个时辰,子衿还没下马车,便看到了柳家祖坟地的外围,有一个孤孤单单的小坟头,那便是她的母亲了,佟氏不但生前夺了她的命,连死后都没有让她入祖坟的正宗位置,而是埋在了离祖坟数米外的小地方,连碑上也只简单地写了几个字:慈母董氏之位。
子衿略一低首,睫间未落的泪痕,又籁籁而落,凄声道:“怀念家母,内心感怀,琴由心生吧。”
男子有些动容地看着眼前这个梨花带雨的女子,虽然她半张脸遮盖着面纱,但是只那一对润了眼泪的双眸,以及双眉间那一朵盛开的,就足以让他为之动容,忍不住低声道:“姑娘可否为在下弹奏一曲?”
子衿略一迟疑,但还是点了点头,伸开纤纤玉指,调弦按微,铿铿锵锵又全神贯注地弹了起来。弹的是季明珠所创的那首《如意锦》,这首曲子的曲意是世间男女对如意生活的种种向往,既有男儿沙场征战,万夫莫敌,胸中尽是锦绣山河的豪情壮志;又有女儿家柔情似水,楚楚动人的万分柔情。
男子凝神倾听,一曲将终,他道:“既有高山流水,又有小桥人家,既铿锵有力,又低泣声情,一音一弦,尽在曲中,如此气象万千,当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子衿低首:“公子过奖了。”
“这曲子拭娘你自己所创吗?”男子问道。
子衿起身略一施礼,“是我姐姐所创,曲名‘如意锦’”,说罢子衿又微微福了福,以示告别,转身向马车走去。
“刚才那首呢?”男子急急问道。
子衿也不回头,高声道:”《思亲曲》”
男子正想问她叫什么名字,是谁家的女儿时,子衿已经转身上了马车。这时男子后面跑来一人,低头称了声:“皇上。”
被称做皇上的人不动声色地说道:“去,给朕查一查,这是谁家的祖坟地?”
男子低头称“是”。
***************************
亲们,下一节女主就正式入宫了,大家跟我去虐一下万恶的柳如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