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家栋梁

【转】浅谈饥馑灾害对日本战国合战的影响 文 / 冰镇乌梅汤

    近年来,引起人们注目的一个课题是战国时代是一个历史上少见的饥馑、灾害与疫病横行的年代。据学者藤木久志的研究,以公元1400年代为分界犀将之前的

    镰仓、室町幕府时代与之后的战国时代分野,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前者的年代发生断断续续的饥馑,可以称作“断续型”,而后者中除公元1520年代

    的短暂中断期外,基本处于连年的饥荒,被称作“慢性型”。同时,疫病也弥漫于世。(在藤木的研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内容,那就是气候变动对于日本史的影

    响,根据菲尔普利兹教授的”海平面曲线”对海平面高度的分析中,气候温暖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罗得耐斯特海进”于西历1110年左右达到最高点,此时相当

    于日本的平安时代,处于向中世社会演进的初期;而之后海平面逐渐下降,海退期(寒冷期),至十五、六世纪(日本的战国时代接近终结)达到最低点,被称

    为“帕里亚海退”。)

    整个战国时代的战争便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了饥馑、灾害与疫病的背景下展开的。战国大名除了倾注精力于国内的复兴外,还将对外扩张的战场演变成地头与百姓们糊口乃至生存的场所。

    在这样饥馑、灾害与疫病频发的战国时代里,人们不同程度地经历着饥饿的压力。秋收之后经冬天过年,在春天畠作物收获

    前有一段难熬的过渡期。若是上一年秋天歉收,乡村之间便会陷入深深的粮食紧张之中;万一遇上不作,百姓只得借钱、借粮以渡过这段艰苦的光景,时常发生不得

    不依靠出卖自己的妻子与下人以维持基本生存的事情。

    对于室町时代这种百姓生活处于危机重重的过渡期,学者田村宪美在关于中世人群生活状况的研究中有比较深刻的剖析。他

    在对《下总国本土寺过去帐》的分析中得出这样一个结果:中世后期人们的死期主要集中在早春至初夏(旧历一月至四月),而初秋至冬季这段期间死亡人数便会减

    少许多。这段集中的死亡期间与前面所谓的过渡期基本吻合。

    因此,战国大名往往以对外侵略战争来克服领国内的饥馑、灾害与疫病。根据动机不同,可以将战国时代的战争分成两

    类:1)挑选适当时机发动对敌国的有计划战争,与2)在水稻成熟、收获期和冬季农闲期或春夏之交的过渡期发动的掠夺战争。当然,即便是后者的掠夺战争也包

    含着很大打击敌国、扩张领土的战略考虑,但是可以发现此时期战争的动因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战略需要了。以下,将通过对甲斐的武田信玄与越后的上杉谦信出兵的

    时期分析,浅谈一下战国时代天灾等给发动战争带来的影响。

    前述蒂木久志在对上杉谦信对外战争的时机分析中指出,在出兵北陆对一向宗等势力发动攻势、对武田信玄发动的北信浓

    攻略中,并没有明显的规律。而在对北条氏的关东出兵中,却存在明显的两种模式:1)冬季越山(三国峠),在关东过年,春夏归国,与2)秋冬季越山后于当年

    内归国(参见下表《上杉谦信关东出阵越年表》)。道理其实很简单,在对北陆与北信浓的出兵时机选择上,谦信很大程度上受敌方采取军事行动的影响,没有一定

    的倾向性。但在谦信自己组织的战争中却可以发现关于这个过渡期对其决定出兵时机所施加的影响,即第一种模式可以乘敌方出于粮食短缺期,死亡率高的时期

    出兵,增加自己的胜算;第二种模式则主要靠掠夺到了成熟、收割期的稻米以充实己方,相应削弱敌人。

    《上杉谦信秋冬出阵关东越年表》(参考网站“战国武鉴”)

    永禄三年(1560)五月,初次出兵关东,于厩桥城越年。至第二年(永禄四年)三月,包围小田原城,闰三月,于鹤冈八幡宫拜领关东管领,改名上杉政虎。

    永禄四年十一月,出阵关东,在武藏生山与北条氏康交战,于厩桥城越年。

    永禄五年十一月,出阵关东,于沼田城越年。

    永禄六年十月,出阵关东,于厩桥城越年。

    永禄七年十月,出阵关东,攻略唐泽山城,当年归国。

    永禄八年十一月,出阵关东,越年。

    永禄九年十一月,出阵关东,于沼田城越年。

    永禄十二年十一月,出阵关东,入沼田城,催促关东诸将参阵,并于关东越年。第二年(元龟元年)四月归春日山城。

    (此外,天正二年一月与天正六年一月,谦信两次发布关公出阵令,随即出兵关东,但因为没有越年,所以就不在我们抵论范围之内了。还有元龟二年(1571)十二月,上杉势为攻略武田信玄属城石仓城,入关东厩桥城越年,虽不是针对北条,但也符合上述规律。)

    虽然上杉谦信出兵北信浓具有很强的针对武田信玄出兵的倾向性,,我们还是可以整理出上杉军的川中岛出阵与北信浓农作

    物的收获期之间存在着连动关系:第一次川中岛合战(天文二十二年,1553,八月~九月),第二次川中岛合战(天文二十四年,1555,七月~闰十月),

    第三次川中岛合战(弘治三年,1557,四月~八月),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永禄四年,1561,八月~九月),第五次川中岛合战(永禄七年,1564,七

    月~十月)。基本上都发生于秋冬之交,与稻谷成熟、收获期吻合。

    此外,根据上杉方的记录(《川中岛五箇度合战之次第》)来看,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之际,在谦信的认可下,上杉军的杂兵

    对武田方据点海津城周遭及武田领的妻女山一带展开了大规模的“乱取”行动(抢收作物)。作为军记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大名自家的武功与伟业,从此例来

    看,将乱取作为武功之一来记述,表明普遍存在于战国大名军队中制度化的“乱取”行为同样也发生在上杉军中。可见,川中岛合战对于上杉谦信来说,不仅仅是对

    抗武田信玄扩大领土的战争,还包含着实施抢夺粮食,解决国内饥困疲敝地殊使命。

    相对应的,武田家的情况如何呢?可以从以下武田氏领国饥荒、灾害与疫病一览表中看出规律。此表主要跨越了由武田信虎

    继任家督的永正四年(1507)至武田信玄第五次川中岛合战前一年的永禄六年(1563)这一时段。在此,特截取一部分加以说明。(参见以下《武田领国凶

    作、灾害、疾病实录表》(部分),第一句为年代,第二句为饥馑、灾害、疫病及作物情况,第三句为当年大事。主要依据《妙法寺记》、《胜山记》等记载。)

    《武田领国凶作、灾害、疾病实录表》(部分)

    天文九年。五至六月大雨,八月十一日大风起(天文九年台风),大灾害,当年无雪;大麦丰收。武田信虎出兵信浓,合战频仍,寄子众疲敝。

    天文十年。春饿死(天文十年大饥馑),八至九月大风吹,世间凶。武田信虎被嫡子晴信追放。

    天文十一年。秋,大风三度,遂饥馑(连续三年饥馑)。武田晴信进攻诹访。

    天文十九年七月十五日筑摩郡林城等七月三日~

    天文十九年十月一日小县郡户石城~十月七日

    天文二十年七月二十日佐久郡岩尾城七月二日~七月二十五日

    天文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安昙郡平濑城十月十五日~十一月二十一日

    天文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安昙郡小岩岳城八月一日~八月二十五日

    天文二十二年四月九日埴科郡葛尾城三月二十三日~五月十一日

    天文二十二年八月五日小县郡盐田城七月二十五日~

    天文二十二年九月至十月第一次川中岛合战~十月十七日

    天文二十三年八月六日佐久郡九座城池七月二十四日~不明

    天文二十三年八月十六日伊那郡神之峰城七月二十四日~不明

    天文二十四年四月至闰十月第二次川中岛合战三月七日~不明

    天文二十四年闰十月至十一月木曾谷侵攻战三月七日~不明

    弘治三年二月十五日水内郡葛山城不明~十月十六日

    弘治三年七月五日安昙郡小谷城三月二十五日~十月十六日

    弘治三年八月二十九日第三次川中岛合战三月二十五日~十月十六日

    永禄四年九月十日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八月十八日至九月下旬

    永禄四年十一月出兵关东西上野十一月下旬~不明

    永禄五年九月出兵关东西上野九月~不明

    永禄六年二月四日武藏松山城十一月~二月

    永禄七年三月十八日出兵水内郡野尻城三月~不明

    永禄七年五月关东(西上野)五月~不明

    永禄七年七月飞騨侵攻战七月~七月下旬

    永禄七年八月第五次川中岛合战八月上旬~十月上旬

    永禄八年六月仓贺野城等五月上旬~不明

    永禄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箕轮城闰八月~不明

    永禄十年四月山野果白井城等五月~不明

    永禄十一年七月十日水内郡饭山城、越后国关山城六月三日~十月

    永禄十一年十二月至永禄十二年四月第一次骏河侵攻作战十二月六日~四月二十四日

    在以上的举例中,武田出兵期合乎过渡期的只有唯一的一次,那就是永禄六年(1563)的关东出兵(攻略武藏松山

    城)。此外,在二、三月的出兵也只有天文十七年(1548)企图消灭村上义清石遭到失败的上田原合战与永禄七年(1564)信越国境野尻偿略战两者而

    已,前者为信玄急欲击溃村上氏的冒进,而后者则是基于信越边境豪雪纷飞,对上杉谦信难于行军的军事判断,从而乘隙攻击其军事要冲地殊情况。

    武田信玄对邻国信浓国诸国人的作战更是与当地作物的成熟、收获期有直接联系,纳入出兵时机考虑的因素主要便是苅田了。根据对武田信玄一生出兵时期的分析显示,每每到了春夏之交或秋冬之交,便迎来其出兵的。(参见以下《信玄月别出兵表》)

    《信玄月别出兵表》(天文十年~元龟三年,参考小和田哲男著《三方原之战》)

    1月:3次

    2月:6次

    3月:10次

    4月:7次

    5月:8次

    6月:10次

    7月:11次

    8月:16次

    9月:11次

    10月:6次

    11月:6次

    12月:6次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上杉、武田两者出兵时机的模式不尽相同,但其内在动因却同样揭示了战国时期饥、灾、疫

    对于发动战争的影响,而战争区别于战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其动机可能包含了更多更复杂的因素。希望此文做到讨能为分析其他合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