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朝堂议政(12) 文 / 林家一哥
大家都在那里做着祖冲之的算数,看看圆跟直径的比率要小到多少位数。这一算,大家都很是深感不妙,每人的算盘里仿佛都写着——事出有因!由于大家都是精明而又特别能见机行事的人,因此曾经那些想靠近他的人,心也逐渐疏远而去。这行动就像当初都想靠近他的人一样,就是那样的神速,一哄而散,快得让爱恩斯特的定论(意思是比光速还快)都特别羡慕。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可见世态炎凉,人情冷淡是谁都避免不了的,因为人生拥有,就会拥有低潮,男人射了精,命根子就变得。
“哈哈!”他振作精神,勉强地扭曲自己的厚脸皮来狂笑两下,好让小丑鸭的场面恢复以往的华丽。他不断地在内心里面激励自己,以谎言的方式来劝慰说那依然是曾经的舞台,被圣上宠信的那个辉煌。他不想让颓废和无力在自己身体里腐烂,作军作王着魔鬼的力量。
在他狂笑里面带着羞涩的水露,就像晚秋的雾水,粘得让人心脆。他说:“皇上你真会开玩笑!微臣是在想,怎样才能回答得上皇上的话呢!请恕微臣思想迟钝,口嘴拙笨,没有恭亲王那样才华横溢,又能说会道,讨皇上的喜悦。”
“朕知道你跟恭亲王一直政见不和,五年前是这样,现在依然丝毫没有改变。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们这一死对头。就像天地万象,阴阳结合,雌雄有别,有忠良就有奸臣,有仇敌就有朋友。
中堂大人!你看朕这话说得对吗?”
“皇上所言极是,英明过人,智慧超群,绝非历代君王所莫及呀!”
“好啦好啦!中堂大人别只顾着夸朕了,”他边说边从皇位上走下来,渐渐地靠近肃中堂,对他耳语说:“中堂大人,请你赶紧回答朕前面的问话吧?不然朕今天绝不会轻易地放过你,放过跟中堂大人曾经那些默契的思想,那都是啊!每当朕回想起来,都会不自觉地称赞中堂大人的睿智。现在替朕分忧解难,正是时候了,中堂大人!”
比较靠近的人,还能隐约听到一两句这样的亲密,比如怡亲王栽垣和郑亲王端华。原来皇上是打着这意思,皇上责难肃中堂,并不适意想让他来当大家的小丑,把曾经君臣之间的美好共事转变成反目成仇。皇上这骂里的寓意全都是爱,就像母亲打她的孩子,越打心就越痛,打的虽然是孩子的,但伤的却是母亲的心。
皇上跟肃中堂的关系,铁的就像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怡亲王和郑亲王从来没有在一件事情上,思想达到如此默契,这是前所未有的共鸣,就像今天皇上突然对肃中堂这么古怪一样。
肃顺道:“皇上!微臣另外一个开源建议就是增加赋税。”
“嗯!”林峰竖着耳朵,故意提高音贝问道:“肃中堂!你说什么啦!朕听不到。”皇上的用意,老练成精的肃顺全看在眼里,他原本想着这事糊里糊涂就能糊弄了过去,却想不到圣上回跟他来这一招。这不是明摆着,要让自己在满朝文武面前大声宣读他肃顺,是增加老百姓赋税的首议宅纵踊宅和罪恶者吗?可见圣上其心之毒辣,非同小可。
在再也无法继续沉默下去的时候,他只好对着圣上向着全体众人说:“依微臣认为,朝廷要想开源粮库,就必须要增加赋税,在国家大难当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还望皇上和各位朝中大臣,明白时事之艰难不易。”
这次对肃顺言论反对的人更多,其中首当其冲的第一人失亲王,他说:“皇上!肃中堂此乃寅粮卬食,不可为继呀!国家连年战乱,百姓早就已经民不聊生,有的人,家园被战火烧毁,导致家破人亡。而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人,好不容易找一个地方建立起新的家园,却又不幸地遭遇了水灾,蝗灾,流离失所,所幸生存的百姓,新增加的人口,还不及战死,烧死,饿死,病死的人口。
曾经肥田沃土,五谷丰登的地方,如今却荒野无际,甚至到了难以恢复的地步。而肃中堂却在这时,管派兵丁,对贫苦百姓穷追猛打,落井下石,肃中堂居心何在,请扪心自问。”
这话肃中堂就不乐意了,他侃侃责难,道:“那本官请问恭亲王!如今朝廷国库空虚,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恭亲王你又是如何开源增收,充裕国库之用呢?”
“皇上!微臣认为,兴办洋务有百利而无一害。西方英夷等国无不是兴办洋务而富国强兵的。”
一直沉默不语的翁同龢,即使是在老师被削爵为民的时候,也是稳重如山。而现在见恭亲王拿夷人的事来推举洋务有百利而无一害之说,他的确是气愤不过。因此精力充沛,郎朗声道:“恭亲王!此言差矣!自古历朝历代,都是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洋人擅于工商,而穷乏士农,此为本末倒置。
士为心,农为本,才是治国之道。如若照洋人那样,人人攻其商业,精于经济,恐怕长久以往,必定人心思变,不利于我大清长治久安也!”
这话听见林峰的耳里,也为之惶恐。是呀!如果全面照搬洋人的东西,而忽视了一些治国根本的要义,恐怕久而久之,会人心思变的。
被送上断头台的君王,恐怕不只是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吧?历史的走向谁也不知道,但必须要名记那些可怜的悲剧。
恭亲王遭受翁同龢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腐儒突如其来的反对,他当然要绝地反击,针锋相对了。他驳斥道:“翁大人!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今世界在变,而我们却在固步自封,实为不智。我们也有一句古老的话,是出自《系辞传》里边的励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我大清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要革弊立新,变法图强。翁大人,你还记得商鞅变法吗?秦国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哪里来的统一六国,哪里来今天的版图。唯有变法图强,才是我大清长治久安之道。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就像一张嘴巴里边的两排牙,上下扭动,互相竞争。他们的国民云游四海,遍地四洲,而我大清的国民呢!却从土里扒不出金山银窝来,而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呢!自从他们殖民了南美洲和北美洲后,他们在那里发现了大金矿和大银矿,经过提炼,一船一船地拉过来购买我们的瓷器,茶叶,和香料,他们的富国之道,强国之兵在于重商富民,开拓疆土。
而反照我们大清,因为我们恋土守旧,安逸无求,才造成今天内忧外患的局面,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大清反思,不值得我们向强者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