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之帝国纵横

  第二十七章:朝堂议政(8) 文 / 林家一哥

    成立总理衙门只不过失亲王的先锋之铂是为了试探朝臣的反应程度,接下来,他还有很多提议,刚才总理衙门滇议在他那儿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他依着皇上昨天的话,就接二连三地向圣上上奏,说:“皇上!微臣刚才跟诸位大臣详细地讲解了成立总理衙门的作用和重要性,现在微臣就把成立总理衙门的辅助诸事,连同来向皇上上奏。”

    “哦!恭亲王博学多识已经让朕叹为观止,震撼朝野,想必在朝堂之上的诸位大臣,都为恭亲王的眼界卓识而虚心向学吧!文祥大人!”他对着军机大臣文祥颔首一笑道:“你觉得呢?”

    “回皇上!恭亲王眼界卓识,实乃微臣所望尘莫及,臣定当来向恭亲王虚心向学。”

    “呵呵!谅恭亲王也不敢居功自傲,是吧?”他又意味深长地向着恭亲王问道。

    “微臣不敢!皇上所言极是。”恭亲王不亢不卑地回道。

    “恭亲王!那现在就请你跟诸位大臣说说,你的辅助事项吧!想必又是什么惊世骇俗之言了,恭亲王总是喜欢给我们来惊喜不断,倭仁倭大人,你是不是也拭目以待呢?”

    “回皇上!老臣正有此意。”

    “皇上!微臣所讲的诸事辅助,乃是要在我大清仿效洋人,成立现代水师。唯有成立现代水师,打造一支精良舰队,才能抵御洋人,剿灭海盗。

    连皇上都说,如今我大清国力不佳,钱粮不够,兵力不足,装甲不良,战力堪忧;所以微臣恳求皇上务必要尽快成立大清现代水师。外可以御敌千里,内可以护国民安。

    只要大清拥有了铁甲舰队,依靠着船坚炮利,我军就可沿着长江水道,直击太平天国京都而去,为大清收复失土,指日可待。”

    满朝文武,听了恭亲王这话,无不惊愕骇然,果真是一件惊世骇俗的进谏,直唬得倭仁赶紧出位,往死劝谏道:“皇上!万万不可呀!恭亲王这是偷梁换柱,混淆而谈,成立总理衙门是一回事,仿效洋人成立现代水师又是另一回事,皇上万万不可被恭亲王妖言惑众呀!”

    “倭仁!你胆大包天,竟敢陷害忠良,目无圣上,蔑视圣威,你这遗腐老臣,今天吃了豹子胆是吧?什么妖言惑众,难道恭亲王在你眼里就不是人了吗?难道朕在你的眼里,就是昏君吗?你倭仁想明白的事,难道朕就饭桶无知吗?”

    站在倭仁后排的大学士徐同,见到恩师已然冒犯了圣上,事态严重,非得站出来替师傅求情不可,便斗胆上谏求饶道:“皇上!倭大人也是因为愈忧民,一时心急,才冒犯了皇上,冒犯了恭亲王,还请皇上明鉴。”

    林峰也不想跟这些遗老腐朽在这里过多地纠缠计较,便举臂挥手道:“都给朕退下去,请恭亲王继续说。”

    “谢皇上不责之恩!”

    恭亲王见他们师徒二人都回归原位,他昂首阔胸地向前一步,接着道:“我们大清不但要建立现代水师,而且还要统一配备现代教育体系,并加以洋人的练兵强军之道。

    臣以为,大清的四经八股已经无法培养出适合现代军用人才了,西夷洋人的那些玩意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若我们今天不变法图强,明日就会落伍于洋人十万八千里。

    臣建议现代教育体系跟总理衙门一道成立,在京城设立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和帝国军事学校。京师大学堂专门培养高端人才,同文馆是为了普及帝国教育,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学堂读书会字;而帝国军事学校是专门为大清培养军事人才,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现代学堂,必须要以西洋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一道并肩而行,不可引入八股科举惨害新学。”

    这满朝文武都不大乐意了,倭仁倭大人听了恭亲王这等进谏,几近气绝而亡。他毫不理会旁人的强力阻拦,非要进谏道:“皇上!这万万不可呀!如果任由恭亲王这么胡作非为下去,我大清必定面临灭国亡族不可。老臣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不可轻信了恭亲王,满口西夷洋人的奇夷巧技对我大清带来莫大的灾难。”

    林峰再也没有心思去理会了这种遗老腐朽,可恭亲王早就想给倭仁来一个绝地反击了,再怎么有涵养修炼的人,对倭仁这种一而三,三而再地极力反对宅也是满腹气恼的。

    他对着倭仁哼哼了几声,表示你这老不知死的东西,尽是跟本王捣蛋,而且还捣蛋得这么畅心所欲,本王今天就在这朝堂之上跟你死扛到底,看谁比谁硬气。你倭仁有骨气,可我这里全都是力气,况且皇上还在那儿帮着咋呢!还怕你这老不死的东西不成了。

    他心里虽然想着这么狠毒,但在嘴上可不能这么嚣张,免得跟这种人较劲,影响了自己美好的形象。他指着倭仁冷嘲热讽道:“倭大人!如若照你这么说,不成立总理衙门,不建立现代教育体系,不建立现代水师,难道让我们大清等死呀?

    如果皇上真听了你倭仁大人的劝谏,只给成立一个总理衙门,这好比是在狗身上装配了马鞍,狗即使再用力,也使不出劲来。因为那史,不是马,懂吗?倭大人!不懂洋务就不要在这里瞎嚷嚷,免得耽误了国家大事。”

    林峰接了他的话,说道:“恭亲王此话有理,依倭大人在朝堂之上,全没有用处,朕现在就决定,摘掉倭大人顶戴,削爵为民,并恩典一百两银子作为路上盘缠告老还乡,此事不再另作商议,钦此!”

    林峰也想不到,倒在自己屠刀下的朝中第一人会是守旧派倭仁,这也只能怪他顽固不化,不知好歹了。这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让满朝文武都惊骇不绝,有的人给倭仁向圣上求情,有的人冷眼旁观,有的人幸灾乐祸,有的人无动于衷,瞥眼笑之。

    替倭师傅求情的人毕竟少数,正应了那句话,树倒猢狲散,各人各扫门前雪,对于那些互不相干的人,倒是可以引以为戒。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