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文 / 醉梦清歌
(求收藏,求推荐!)
苏源不想看到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做了嫁衣,更不想看到自己的努力被别人搞得一塌糊涂。于得水敢趁机落井下石,他就不会再对他客气。
这时候,王炳权就问道:“苏源,你说清楚,你手里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什么?在座的谁不想看到?”
苏源淡淡一笑道:“王书记,证据的事可以先放一放。我现在要为我自己讨回公道。”
王恒面色凝重,王炳权置身于外,心知苏源是得理不饶人的人,但既然来了,就想听苏源到底遇到什么不公之事,不看王恒一眼,当即回道:“好吧,你说。”
苏源一脸严肃,沉声说道:“我与田梅之间清清白白,这事起源于田梅婆婆姚华来问她要钱不成,听信她赌鬼小儿子的谎言,便说我与田梅有男女关系。然后她就来乡闹我,意图给我施压,逼迫田梅把钱给她。于乡长当时也在场,因为他一直认为是我举报了宏发爆竹厂对我怀恨在心,便一直暗中叫姚华造谣生事,三天两头来白河乡来闹事,闹过我不说还去我家里去闹我爱人,给我和我爱人的生活带来的极为不好的影响……。”
苏源未说完,于得水当即否认道:“苏源,你别血口喷人,我就不认识什么姚华!”
苏源冷声笑道:“于乡长,这事容不得你否认,姚华是谁这屋内白河乡党政领导都知道,也有很多人见过你亲自接待她。”
于得水面色一沉,冷汗就不停的流下来。苏源又说道:“今天一早,田梅搭我的车回县城给姚华送钱,正巧碰到姚华去我爱人单位闹事。她看到田梅拿了钱,为了尽快把钱拿到自己手里,就已经把你卖了。你再否认,那我只能把姚华叫来当面对证了。”
苏源说完屋内一众人都盯着于得水看去。于得水被众人盯着,不觉得脸上一红,就急忙说道:“苏源,你做过的事就要承认,大半夜翻寡妇门进出,这不是你做的?难道是我?”
苏源淡淡一笑,说道:“我承认我从田梅门上翻出来,但那是因为我为了消除姚华带来的不利影响,想让我们夫妻二人的生活平静。三番五次劝说田梅把他丈夫去世之前,留给她和她女儿的抚养费交给姚华,被她多次拒绝,田梅就不想我进门再说这些话,我才迫不得已的翻门进出,诸位不信可以叫田梅来当面说清。我做过的事承认,没做过的事绝不承认。”
于得水当即沉默下去,苏源得势不饶人,继续说道:“于乡长既然一直因为宏发爆竹厂的事对我记恨在心,一直想找我的麻烦,今天又趁机落井下石,那我就把最近你所做的事跟大家说说,你觉得怎么样?”
于得水这会儿也失了分寸,苦着脸站在王恒面前,说道:“王书记,您别听苏源的乱讲,这都是他给我下底,那些证据都是假的……。”
屋内没人听于得水说话,王恒和王炳权在思量如何处理这事。李昆此时也敏锐的发觉机会,不管苏源还是于得水离开,白河乡一二把手的位置都会空下一个,他只要争取一下就有可能进步。
刘宝利却是认为苏源的问题根本就不算问题,即使此时停职,也会在不久之后就恢复职务。就算是他和田梅有关系,也是你情我愿的事。但于得水就不同了,作为领导,知法犯法,那就要做出必要的惩罚。想想于得水才来白河乡短短几个月,看来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他真真是不自不量力,拿鸡蛋碰石头,明知有把柄在苏书记手里,却还故意往上撞。
只是十几分钟不到,胡万军就拿着苏源所要的证据进了乡会议室,见只有于得水站着,其余人都坐着,再看王恒和王炳权的脸色,就知道事情闹大发了,直接就把手里的东西递给苏源,说道:“苏书记,您要的东西都在这了。”
苏源接过仔细看了眼,随即得意的冲于得水一笑,便将材料先递给了王炳权。他的这一动作,让王恒蹙眉,但却恼不起来,也让其他人看出苏源与王恒之间确实有了裂痕。
王炳权却是不管王恒和苏源之间如何,接过来仔细看了两眼,便蹙眉问道:“没有于得水的罚款收据?”
苏源就微微笑道:“当时为了考虑影响,我就没要求对于乡长罚款,但是程光华的罚款金额里已经把他的也算在内了。”
于得水此时像是霜打的茄子,王炳权只是看了他一眼,就算是没有这些证据在手,也认定他有问题了。
王炳权将证据递给身边的王恒,王恒看也不看,便吼道:“于得水,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你看你都做了什么,背后煽动人诽谤党政领导干部,居然又跟商人一起去招妓,你到底还想不想好了?”
王恒发火归发火,但从他话里,众人已经看出苏源的处分应该就要消除了,而于得水则是要大难临头。
苏源也听在心里,脸上淡淡一笑,说道:“王书记,既然事情已经搞清楚了,就我没什么事了,那我就先回去了。正好最近我也觉得挺累的,趁着停职的机会也好好休息休息,南方正是好气候,我也抽空带着爱人出去走走。”
王恒正在气头上听见苏源说这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却是没将火发出来,转而淡淡的说:“事情搞清楚了,这都是于得水因为记恨在心暗中唆使姚华造谣,你的停职处分取消,恢复正常工作,但是与七三集团蹈判你就不要参加了,免得让人不满意。”
不等苏源接话,王恒便又说道:“我代表县委决定,立即对于得水做出停职处分,刘宝利暂时接任乡长职务。”然后又盯着刘宝利说道:“我希望你能和苏源配合好工作,共同努力创造新白河乡,带领乡亲们走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