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圣僧来了 文 / 所藤
午后,金耀的阳光从蓝天白云间倾洒而下,在宽广平坦的正宫门道上铺上一层金箔,明煦的视觉更凸显出正宫门的威严大气。
昌天宫,君王、百官每日早朝的地方,宫门外是十九阶石梯,两旁石栏上雕刻着瑞兽石雕,无上的地位与权力,气势磅礴,皇家盛气彰显无遗。
此刻,身着暗黑红边大袍的秦王领着朝中重臣站立在十九阶石梯之上,齐齐眺望着正前方的大宫门。秦王负手而立,挺拔伟岸的身躯合衬地撑起王袍,一挥手,一迈步,尽是帝王气势。秦王身后站着的朝中重臣无人多言,神色凝重地静候着,吹过的风到了这里也不敢放肆,气氛沉如石,吓怕了几位年幼的皇子们。
终于,高大的长方形宫门外渐渐行来一点雪白,炽热的阳光蒸发地面的水分,视线如水纹般摆动着,那抹雪白就如同从镜湖深处缓缓飘来,身旁的污浊尘埃被一股外力所推开,守门士兵呆然出神地看着他从眼前行过,忘记了动作,忘记了生命,仿佛自己也成了画卷中的一叶陪衬。
“大王,圣僧来了。”
简短一句话,让在场之人心脏一顿,只觉空气也变得清凉。
秦王端正神色,大步走下十九阶石梯,亲自迎接名扬七国,超越皇权的仙逝圣僧。
一众皇子、重臣紧随大王身后,每个人的呼吸都不自然地加快,像是将要朝佛的虔诚信徒,越接近就越觉得自己身上布满了尘埃,与眼前白衣超然、空灵圣洁的人永远无法相比,无法靠近。
走近了,君兰也看清了来人的装扮,和景陵所描述的一样,白衣披身,白纱蒙面,头戴雪色斗笠,垂下的轻纱无风摇曳,看不清容貌,却无人能敌,当称神人。
“参见圣僧。”
距离五步时,大王停住脚步,身后的皇子、重臣立刻跟随,双手交握举向苍穹,弯腰间落向地面,拜天敬地,只为一人,就连君王也要如此。
圣僧没有说话,手微抬起时,白纱轻逸。君兰正惊讶大王的行为时,一道清凉有力的微风如浪般涌来,轻易地将她扶起,就连大王等人也不例外。
好厉害!
所以,现在景陵脸上还是青一块,红一块的,唇角更是破开了,看着触目惊心。
看着圣僧手中的玉瓶,君兰眸光闪动,扬着清悦的童音问道,“师父,你要把它给景陵吗?”
“嗯。”圣僧点头,把玉瓶交给君兰,这才迈步走到大王面前,轻然地、微微地弯腰行礼,不等大王说话,他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白纸,交给大王,不卑不亢。
大王用双手接过白纸,打开一看,英挺的眉蹙起,带着惊意道,“圣僧的意思是,今日之事无需多管?”
此言出,众人大惊。
今日之事无需多管?!
方才,大王还在昌天宫内扬言要重罚景陵三人,下一刻,圣僧将早已写好的纸条交给大王,让他不要管今天的事。若说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绝不可能!
在一众震惊下,圣僧点头,自高空吹下的微风拂动他一身雪白,轻盈自然,似乎与风融为了一体,不带一丝涟漪。
大王惊得握紧手中的纸条,语调有些快,“圣僧已经知晓今天校场一事?”
传言,圣僧知晓天命,曾为百人占卦,无一不准,这话在七国国民之中早已流传开去,但能看见到这一幕的人少之又之,君兰就曾经怀疑这些不过是虚传,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预知未来一说,所有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过逝人迷信,将圣僧神化成无所不能罢了。
但现在,连大王也是刚刚才知道的事,圣僧却已经写好了纸条,据陆海公公所说,圣僧是从华阳城外一路徒步进宫的,中途没有停顿。那就是说,他在未入秦国华阳城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校场一事,甚至,在事情没有发生前,他就已经写好了纸条,带上了药膏!
知晓天命!
“景陵顽劣,与小徒自幼相伴,山寺人忙,无暇照料,娘娘大善,景陵得以重回宫中,可十年已过,景陵惯于寺中戏玩,怕,不惯宫中一切,遂让小徒同行。贫僧行游至鹤山,特意前来探望,大王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