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吴霸天下

第五十四章 置流民屯田襄阳 文 / 泰平天下吉

    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初,孙策自南阳返回襄阳,这次出行,不仅将四千余随军家属安全护送回到襄阳,还顺带收留了一千余名从南阳迁徙而来的百姓。

    在回来的路上孙策眼见南阳满目苍夷,袁术为了粮食和赋税不断用各种手段抢掠百姓,而百姓本来便不多的财富便日渐被剥削殆尽,结果为了逃避袁术的统治宁愿躲进大山。这其实归根结底不就是袁术没有能彻底解决经济问题,袁术拥握数万兵马,粮草如果短缺,不采取这种最直接的方法确实无法解决军需供应问题,这便是汉末军阀普遍采取解决军需的粗放式方法。

    东汉末年蝗灾频繁发生,再加上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农耕设施受到战争广泛破坏,大量壮丁更被军阀强征入伍,农作收成大大减少,粮食供应便变得十分短缺起来。

    反观曹,推行屯田制,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曹势力更是积极地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推行屯田制度,使得粮草供应大大得到保障,还减轻了农**粮的沉重劳役负担。

    孙策又想,说白了,大分裂时代的混战不就打的是粮食嘛,所以说战争终究打的就是经济,有地有钱又有粮,何愁没兵没将没有相,

    孙策再想,虽然眼下依仗着支持孙家的襄阳世家大族捐钱纳粮,这倒是勉强能短暂维持孙家的军需,但是从长期来看,假设有一天这帮世家大族们万一再来一个反水,这不就等于掐断了孙家的经济来源嘛,如此一来大军的粮草供应不也断绝了,为了改变粮食短缺的问题孙策回到襄阳后便想将屯田的思路向孙坚汇报起来。

    这天,孙策回到刺史府中休息一晚后,早早便去找父亲孙坚商议起这件旨在解决江东军粮草问题的大事起来。

    “父亲,可否能将郡中空置田地,分与这些军属及百姓集中安置,官府再再给予耕牛,令其耕作,并约定分成,待有产出,官府便可按分成获取粮食,此番一来便可充实府库,又可安置诸多百姓,更可强兵足食。”

    “主公,屯田一事古来有之,我朝武帝元狩四年大破匈奴,武帝便命人在边地置官屯田,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所以元直以为伯符此法的确可行。”徐庶在一旁细细听完孙策的建议后便上前对孙坚说道。

    “主公,如今若是全靠几大世家豪族,一时间确实能满足军需,可是长期以往,我军必将受此掣肘。”桓阶觉得孙策的建议确实是可以施行的,毕竟只要江东军有了直接的经济来源还是十分有利的。

    “大家皆言之有理啊,只是,这个,不知巨达以为如何啊?”孙坚其实也觉得这样做是十分有益于江东军解决粮草问题的,但是自己毕竟是在人家荆襄世家豪族的地盘上,屯田一定需要大量人力和田地,这就有可能会触及到当地这些世族的经济利益,向朗作为荆襄世家豪族在孙氏阵营里面的代表,自己必须征求下他的意见才好。

    “主公,可听闻过魏文侯出游之事耳?”向朗最初一直默不出声,见孙坚问道自己,便上前拜道。

    “这倒是未有听闻,巨达但说无妨。”孙坚见向朗这样问来,不知道这个向朗葫芦里究竟是在卖什么药,于是问道。

    “这巨达师兄不会为了维护本地世族的利益会阻止这事吧,屯田当然要多多碉地和人力啦,不过这倒是有可能与本地世族的大庄园经济有所冲突,不就是为了争夺人力和田地嘛,唉,改革总算需要牺牲的,巨达哥,你就依了朕吧!”孙策见向朗突然问了孙坚这样一个莫名奇妙的问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私底下自言自语起来。

    “伯符师弟,你何故如此自言自语?说来大家听听便是。”徐庶见孙策一个人不知道在唧唧歪歪些什么,于是便靠前问道。

    “没事没事,师弟我只是猜想魏文侯究竟是谁呀,哈哈哈,莫要介意,莫要介意。”孙策见徐庶靠上前来便忙推笑解释道。

    “主公,巨达这便为主公细细道来。昔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向朗一边说来一边在正厅慢慢踱步。

    “巨达说得好,此便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处是也,原文乃是出于刘子政之《新序》。”徐庶听罢便马上上前对孙坚说道。

    “正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巨达无能,愿代向家将主公献上一半田产以资主公屯田所用,向家愿誓死追随主公,这田产家业事小,主公霸业为重,望主公勿要担心,其他诸家请交由巨达说服便可,保管在半月内取得屯田所需耕地。”向朗待徐庶说完后便大义炳然地朝孙坚拜起说道,向朗想,在乱世当中即便是众多田产又能怎么样,能投靠在一位明主之下为家族谋得一份功业,远比拥握那些死物要好得多,说白了在这乱世当中各大家族不就是为了家族前途,这才纷纷将赌注投到那些一个个的英雄或者枭雄身上,他们赌得就是明天,所以世族和主君相互间就是毛皮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

    “巨达这番心意,实在忠诚,元直佩服。”徐庶见向朗虽然平时不大说话,但是做起事情,说起话来,还确实是彰显丞相之才。

    “果然正如先生所说,巨达乃是众人中品德最脯有高才,他日必是丞相之才,如今所见确实如此。”孙策听过向朗这番话后也十分感慨,看来司马徽确实没有看错人,向朗还真倒是个人才,孙家霸业有望了。

    “巨达啊,听得你此番话说来,我十分感激啊,伯绪、元直、伯符,我看这屯田一事便交由巨达安排便是,如何?”孙坚见向朗这样忠诚,为了能让屯田制实施居然将一半田产都捐献了出来,功劳确实是大大的,于是决定干脆让向朗统筹就是了,反正所需要的人力、田地和耕具还不得先向各地世家豪族筹措着先嘛,有向家二少带头,事情也好办得多了。

    “我看可行,主公可置屯田都尉一职,以巨达任之,全权负责襄阳屯田统筹一事,所需民夫百姓,可由南阳迁徙而来的一千余百姓及四千余军属充实。”孙策见状连忙将自己原先的规划说了起来。

    “好,这事便是如此,伯绪即刻着手去办,先置官署一座,并拔五百兵士交予巨达差遣,巨达屯田所需,一应资予。”孙坚见大家上下一心很是高兴,连忙让负责人事任免的主簿桓阶速速安排起来。

    “主公,至于这屯田分成一事,阶以为荆襄世族捐纳田地、耕具乃是大功,可在收成之后给予相应分成,此一来屯田百姓丰衣足食,官府稻黍满仓,当地世家更是乐得收成,使得三家皆愉,各取所需啊。”桓阶见孙坚已经拍板做了这一决定,而关于收获后分成的细节则需要仔细推敲,于是想了想便对孙坚献计道。

    “如此甚好,我看,百姓可获四成,各家族可获两成,剩余四成皆交予官府便是。”孙策想起曹屯田制中将收获的谷物按比例分成,用官牛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宅官私对分。所以孙策觉得按照如今襄阳现实情况,屯田可以采取全部予以耕牛和田地,因为这些东西官府都不用出,直接就从各大家族的捐纳中出来,各大家族只负责投入生产用粳而最后根本无需负责管理,管理则交给了官府,而官府则负责统筹所有资源,并对所有屯田事务进行专门管理,百姓所要做得就是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将一亩三分地的农作物好好伺候,一到收获的时候便可留下四成收成,其余全部上缴官府,虽然剩下的粮食只能勉勉强强过活,但寿府却提供了相对安稳的生产生活环境。

    “百姓拥有四成却也可过活,平时衣、食、住更交由屯田都尉官署统一分配安排,以绝屯田百姓后顾之忧,虽然各大家族只收回两成,确是一笔好买卖,却也十分合理,官府收得四成,却也可满足眼下所需,正所谓集腋成裘、积少成多,长期以往必可解赀粮之困。”徐庶听后连忙拍手称赞道。

    “好啊好啊,如此一来霸业可成,哈哈哈哈!”孙坚听过之后兴奋地站起身来上前来的众人面前大笑起来,一直以来困扰江东军的赀粮之困,如今终于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了,孙坚仿佛看到了孙家霸业的希望曙光,于是十分兴奋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