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品富貴

第四十章 挖祖墳(上) 文 / 午後方晴

    畫家柳景看著這兩幅畫︰“九郎,這樣的房屋能造起來嗎?”

    “讓你畫你就畫,管它能不能造起來?”宋九道。實際它的技術含量未必能達到那個雙虹橋的技術含量。不過想造起來也不容易,這個得慢慢來,趙匡胤將河洲給他經營五十年,東水門外,經過細心丈量,未來可利用面積能達到近三十九頃,近兩百五十萬平方米,說大也不大,但說小絕對也不小。

    放在前世不算什麼,听說一個二級城市樓盤總建築面積就有一千八百多萬平方,但前世與這一世不好相比的,前世一個上海本地人加外來人口面積就有四千萬,是現在整個宋朝三四倍以上,而上海面積僅相當于京畿數縣面積的一半。

    在這時代,它算是一個不小的面積了,相當于城內七八個坊面積,比史上蔡京豪宅還大上三四倍,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地理因素!有汴水,有東水門,有京城,它相當于什麼?浦東!

    而是若經營得當,它是浦東的核心區域。

    得一步步來,涉及到許多技術含量在這時代比較高的東西。

    又道︰“畫下一幅畫吧。”

    四個畫家無奈,沒辦法,端了人家的飯碗,就得受人家的管,況且薪酬足夠脯每月六緡錢的收入,比朱三薪水還多上一貫錢,甚至相當于普通私塾先生的五六倍。

    宋九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能不能造出來是宋九的事,不然何來一個名詞︰天上人間!

    宋九將畫拿到房中鎖好,橋畫出來沒事,這個正店畫出來,必須提前將一件事做好,挖人家祖墳!

    鎖好屋,前面的終日敞開,後面幾間屋不行了,有一些暫時見不得光的東西,還有一些錢帛。而且燕張兩個博士腐味十足,偏偏又重視雅興,帶領學子將後面小花園進行改造,現在看起來是養眼,但兩個博士下課後坐在涼亭里喝茶吟哦,也有學子到後面小花園讀書或者玩耍。人多了就雜。

    好在響漸漸到來,天氣越來越熱,旁听的人少了,倒是有一些外坊的游客過來觀看,他們是絕對不讓進後面小花園的,那是私人場所!

    交待好朱三與燕張博士,不能天天放假,許多人吵著要加教室,甚至有人說我們加你錢,不就是隔壁住著幾戶人家,每月能得到一貫房租嗎?我們認了。讓他們重新找下家租房子,我們再出錢將房客那些房屋打通,重新修葺,多蓋幾間教室。朱三听得黑臉,宋九不答應。最後又有人說,真不行我們在河中買下一塊空地方,替你蓋一個新的院子,將房客安頓過去,院子擁有權還是你的。看看你家幾戶房客是做什麼的?兩戶賣小百貨的,兩戶賣苦力的,一戶雜耍賣狗皮膏藥的,這里是什麼所在,書香門第!

    話還沒落音,讓宋九與諸學子一起轟出去。

    宋九好一點,這些學子那一家是好的!全是苦力後代。能樂意听麼?

    不能懷疑他們的好心,不但他們想派人過來學習這種新式算術與管賬方式,河中有多少苦力,有多少孩子,也想宋九加教室。然而問題,問題是宋九不能一分兩。

    物格必須他教,會計必須他教,實用略可以分心一點,算術張博士插手,可是作用不大,宋九同樣不敢放,還有他本人亂七八糟的事務,眼下教兩個教室學生都吃力,還擴招?找罪受啊。

    大太陽光芒刺人眼楮,白白地掛在空中。

    張博士意會,問︰“九郎,你真的準備建設一所書院?”

    “那是當然,雖我種種行為與你們格格不入,但你看我什麼時候說過誑語?”

    “書院哪!”

    “燕博士,何謂京城,京城不但應是政治中心,還是軍事中心,文化中心,商業中心,經濟中心,教育中心。太乙書院高高在上,傲然世外,這也不好。老釋講出世,夫子講入世。請問太乙書院學的是夫子之道,還是老釋之道?你們學的是夫子之道,還是老釋之道?知識可以遠離政治,但不能遠離國家。”

    話雖糙,理不糙,兩人陷入沉思。

    實際是魏晉風氣的延續,包括宋朝也是如此,只要清脯不過問世事,再有一兩篇文章傳于世俗,那就了不得了,如後來的林和靖,一提他的名字,宋真宗與宋仁宗都正襟危坐,一臉敬仰。然而正人君子不入世,入世的都是小人,這世道還能好嗎?

    第二天,宋九開始接受學子的報名。

    出忽他的意外,居然有八十多名學子報名,幾乎佔了五分之四。有可能他們一時沖動,他們家人也一時沖動。但不會是他們想像的那麼糟糕,宋九從中挑選了二十名物格與算術天賦比較高的收下。將這兩十名學子帶到他的臥室,說道︰“你們先看。”

    讓他們看契約。第一條必須隨宋九學習三到五年時間,並且以後協助宋九教授其他學子,也就是只能一輩子做老師。

    第二條是與宋九一道動手研發各種物事,必須保密,若非宋九許可,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否則必須賠償一百萬貫損失。這是一個笑話,恐怕此時整個京城也沒有幾戶人家財產能有一百萬貫。但怎麼辦呢?泄露出去,難道將他們杖笞流放?沒有這個宋律。但立了契約,只要泄露,到時追債,官府都無法過問。

    第三條是補償,一旦契約簽訂後,第一年主要是學習時間,每月給一緡錢補其家用,讓其家人安心。第二年薪酬每月就是兩緡錢,第三年則是四緡錢,第四年則是八緡錢,第五年則是十六緡錢,第六年是三十二緡錢,以後會根據收入還會浮動上漲百分之二百到百分之三百,也就是最高年薪能達到近一千一百多緡錢,幾乎相當于現在的朝廷四品官員的年薪。

    第縮還是獎勵,在不得泄露技術前題下,允許他們接受朝廷詔命,協助朝廷,也可以接受朝廷散職官職位,只是不能接受差官之職。做了差官就不能做科學家與老師了。

    已讓二十個學子感到驚喜,就是一年後到了朝廷能做什麼,一個小吏罷了。什麼差散官職官的,誰敢想?宋九都未深想呢。

    然而秦娃子擔心地說︰“九郎,一人三十二緡錢,二十人是六百多緡錢,一年是好幾千緡錢。你……”

    李柱道︰“九郎,你不要擔心,我們既然留下來,就決定了不能忘本,將那個十六緡錢,三十二緡錢去掉吧。每月收入能有八緡錢,一家生活就會很好了。”

    二十人紛紛勸阻。

    宋心心中感慨,看來這世上比我講良心的人還是很多啊,道︰“若連這個薪酬都付不了,又怎麼能讓河中兩三千戶人家過上好日子?放心吧,我們帶上契約,到開封府。”

    元三樹道︰“到開封府做什麼?”

    “我怕你們學了幾年後學問淵博,朝廷會強行將你們征賺所以這個契約必須與二大王親自簽,還有,找二大王商議,讓他替我挖人家的祖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