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无敌修真

第九章 前辈 文 / 长歌扬

    夜晚,华灯初上,杨逸和葛灵两人走出小区,来到不远处的一条街道,昏暗的灯光照在两人身上,倒映出两人的影子来。

    现在才八点左右,由于是酷热的夏季,街上还有不少散步的居民。走到一个小摊前的时候,杨逸停下了脚步,对葛灵道:“就在这家吃吧。”

    这是一个卖盖浇饭、肉丝面和饺子的小摊,便宜又实惠。杨逸知道葛灵家境不好,所以倒没打算去周围的小饭馆。而且就小饭馆的烹饪水平,还不一定有这些小摊上的东西好吃。

    “给我来一份大碗的饺子。”杨逸对着摊主说道。

    摊主看上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额头有着深深的皱纹,听到杨逸的话,带着笑脸热情地道:“好嘞,先来里面坐一会儿,马上就好。”

    杨逸走到摊主搭起的棚子里,找了张干净的桌子坐下,葛灵这时对杨逸的印象又转变了几分——她答应请杨逸吃饭,杨逸竟然这么为她省钱,倒是有些体贴。她也没矫情到非要请杨逸下馆子吃顿好的,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她从来不做。

    杨逸见葛灵在自己对面坐下后,对她道:“把你抓的那副中药拿给我。”

    刚刚两人出来的时候,杨逸让葛灵把她抓的中药带上,他打算看一下。

    葛灵一听,连忙将装着中药的黄色牛皮纸包递给杨逸,盯着杨逸问道:“你要这副中药干嘛?”

    “等我看过再告诉你。”杨逸接过牛皮纸药包,然后把它打开,各种黑色、黄色、白色的药材混杂在一起,传出一股浓郁的中草药味。

    杨逸翻找了一会儿,对照着脑海中洛元前辈的记忆,分辨着每一种药材的效果及特性。不一会儿,杨逸眼睛猛地一亮,两根手指捻起一块黑色的药材,道:“找到了!”

    葛灵将目光移到杨逸手上,疑惑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半夏,而且是生的半夏,你妈妈之所以患上肺癌,这东西占了一大半的影响。”杨逸将捻着这小块黑色药材,声音略微有些严肃。

    “什么?”葛灵一听,失声叫了起来,抬起头紧紧盯着杨逸:“你是说洪济堂李师傅给我妈开的药,反而让我妈妈病情加重,变成了肺癌?!”

    “不错,有一大半的原因。”杨逸点点头。

    葛灵进来之后,发现李师傅并没有在,便对这老人问道:“你好,这位老人家,请问一下李师傅在哪里?”

    这老人手中正捧着一本古书看地津津有味,桌子上还放着一支笔,听到有人问话,便抬起头来。看到杨逸和葛灵后,老人微微一笑,笑容和煦无比,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你们是来找小李看病的?他回家了,你们明天再来吧。”老人说完,低下头去,继续看书。

    葛灵一听,转头看向杨逸,小声道:“既然李师傅没在,那我们先回去吧,明天再来。”

    杨逸却是对她笑笑,然后直接朝着身穿唐装的老人走去,口中道:“这位前辈,你应该跟李医生很熟吧?能不能把他的电话号码给我们,我们有急事。”

    老人听到杨逸称呼他“前辈”,不由再次抬起头来,将手中的古书放在桌子上,饶有兴趣地看着杨逸,道:“年轻人,为什么要这么称呼我?”

    杨逸微微一笑,道:“晚辈也略通医术,遇到您这样的杏林高手,自然应该称呼一声前辈。”

    “哦?你怎么知道我当得上‘杏林高手’这四个字,难道看了一些医药书籍的人,就算得上医学大家?”老人看了一眼被自己放在桌上的古书,那是一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他以为这年轻人是见自己在看医书,所以才这样猜测的。

    “会看一些医学书籍,最多只能算学医的人,没经过实践和磨练,连医生都称不上,更遑论医学大家,这点晚辈还是知道的,自然不敢随意称呼。不过,能够对《伤寒杂病论》上的许多古方进行纠正,甚至改进的人,自然是一等一的杏林高手!”杨逸说完,目光看向桌子上的《伤寒杂病论》,上面有不少老人勾画和标注的字迹。

    老人听到杨逸的话,先是微微一愣,随后抚着胡须大笑了起来,道:“你这年轻人倒是有趣,观察细致,思维敏捷,不错,不错!”

    此刻,如果有这老人的儿孙或者弟子在场,听到平素看似和蔼、实则严谨的老人,竟会如此夸奖一个年轻人的话,恐怕会对杨逸羡慕不已。

    杨逸一听,谦逊地笑笑,随后说的一句话,却是让老人一直光芒内敛的深邃眼眸,刹那间绽放精光——

    “之所以称呼您为前辈,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若我没看错的话,老先生您的八极拳造诣,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而能够将八极拳练到这个境界的人,想必和清末民初的国术宗师李书文颇有渊源。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您应该是李书文宗师的亲传弟子,也是这家洪济堂的主人——李洪济前辈。”

    唰!

    原本坐在椅子上的老人,猛然间站起身来,一刹那间,这个仙风道骨的耄耋老人,竟然给人一种如远古巨人般高大伟岸的错觉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