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过年(一) 文 / 默默唧唧的猫
赵娟和李婶对德柱叔的敬仰那叫一个涛涛不息,连绵不绝。
经过众人的一致商议,决定抬高物价,毕竟物以稀为贵,以后肯定是卖不上好价钱了。
最后商议的价钱是一毛五分钱,比上一次略贵,但比猪肉价便宜,不会让人产生对比心。如果和猪肉一个价,恐怕会损失一大批的顾客。
除夕眼看就要到了,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摊子前人挤人都迈不开步子。
也有人嫌豆芽卖的贵的,试图讲价。但买的人太多了,哪有功夫跟她们墨迹。现在可没有什么微笑服务,认为顾客是上帝的。
爱买就买,不买后边很快有人就会将你挤到后头。试图讲价的大婶们,一看这个阵势,这是要开抢了呀。赶紧买吧,别最后什么也捞不着。
人太多了,三人都有些忙不过来,恨不得长八只手才好。还有的人买了回来又买一些,准备送亲戚的。豆芽一点一点慢慢的就减少了。
太阳渐热,大伙一直忙到午饭以后,人才渐渐少了。为了忙活这一次买卖,连饭点都错过了。
豆芽还剩下一点儿,三人不死心,非要等到全卖光才走。赵娟去别弹子买了几个肉包,他们就着凉水吃了下去。
随后稀稀拉拉的来了几个人,豆芽才卖光了。看着鼓鼓的钱包,众人都兴奋不已。也顾不上点钱,匆匆忙忙就坐车回了家。
把钱倒在炕上,几人分成三堆数了起来,点完后一加足有三百八十一块六毛钱,这……这将近有四百块了。
会不会是点错了?众人交换又清点了一遍,没错,一分不差!
众人都惊呆了,怪不得那么多人要投机打把,真真是暴利啊。幸亏只卖这一次,不然心里还不踏实了。
虽然两家一分才一百九十块,但也顶一年的收入了。再说根本没费任何事,就跟白捡的一样。
“骸又以为我是三岁小孩。”宋洁心里不屑极了,不过……柿饼真的很好吃啊!不然,看在柿饼的份上原谅她算了?
宋洁的转过身,踮着脚扯着赵娟的衣服去够她手中的柿饼,个子太小够不着还往上跳了跳。
赵娟逗她,故意举得高高的,不叫她够着,急的宋洁直跳脚,嘴里还嘟囔着:“我第一个吃,我要第一个吃。”
“不给,不给,就不给。”赵娟还逗她。
母女两人笑闹一阵,宋洁终于吃到了柿饼,果然很好吃。
看见女儿吃的满嘴白霜,脸颊一鼓一鼓的,像个偷油吃的小仓鼠。赵娟捧着女儿的小脸一顿猛亲,真是爱个不够,嘴里还含着柿饼的宋洁“呜呜”使劲挣扎。温暖的室内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东西买齐了,自然要尽快布置好,这个年过得实在是有些匆忙,很多好吃的都来不及做了,不过该买的一样也没少买。
按照习俗,春联必须是大年三十那一天才贴上的,所以这个不急。
赵娟用白面发了一大锅的馒头,其中还用模子做了许多鱼和桃子,这些都是用来压窗台用的,寓意是连年有余。
还有每年必做的重头戏:大红枣饽饽。
做大枣饽饽,要先揉面和塑形,这一步很重要,必须先做一个圆而饱满的大饽饽,团好之后然后还要捏“鼻儿”。大枣饽饽上面要有六个呈交叉状的“鼻儿”,还要向“鼻儿孔”中插红枣。这很需要耐力,力气小了插不进去,大了又会挑断“鼻儿梁”,很是繁琐。
赵娟一共做了六个大红枣饽饽,还有六六大顺的意思。
手巧的赵娟还做了一个圣虫,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之一。团一个椭圆型,在它背上拿剪刀剪几个细长的尖三角,多剪几排,一头再拿剪刀剪一个嘴,用红豆做眼睛,并在眼睛后侧剪一刀立成角。圣虫嘴里还含着一个钢镚和大枣,在宋洁看来也就是个刺猬,它寓意着来年粮食有剩余。
qidian.
qidian.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