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冬日最冷的两天来临了。
随着姥姥书信而至的还有二十块钱,和几张粮票布票。这几乎可以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了。
不可否认,赵娟是真的舒了一口气。自从妮妮病了以后,家里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外债也借了不少。
她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为着以后的日子发愁。眼看年节将至,家中却空空如也,大人是没有事,挨一挨也就过去了。妮妮还那么小,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不吃一点好的怎么行?
有了寄的这些钱,终于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不仅能过好节,还能还上一小部分,身上的担子终于轻了一些。
腊七早晨,赵娟将宋洁从温暖的被窝中挖起来,准备带着女儿去镇上赶集。
冬日的被窝总是最让人留恋。宋洁睡眼惺忪,死活不愿意起来,把她拖起来自个又躺回去。早忘了昨天赖死赖活非要跟着一快赶集的人是她了。
最后赵娟不得不威胁到:“再不起来,妈妈自个走啦,不带你去了,快起来!”
那怎么行?宋洁总算是来了精神,飞快的爬了起来,套上了衣服。看的赵娟是哭笑不得,真是个活宝。
将女儿浑身包得只剩下眼睛,母女俩人顶着寒风出了门。
村里唯一一辆拖拉机已经在村口大树下候着了。镇上的大集市每逢单天数都有,因为明天是腊八的关系,去镇上买东西的人不少,把车都快挤满了。
把妮妮递上了车,赵娟才艰难地爬了上去。拖拉机在又来了几个人后“突突突”发动起来,驶向了远方。
宋洁露着一双大眼睛四处张望,这还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今年是个暖年,小雪也只下了几场,偶尔在极偏僻处还能看见未化的积雪。
四周光秃秃的,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随着拖拉机的跑过,车屁股后头扬起了一阵黄土。地面并不平整,坑坑洼洼,车一颠一颠的,能让人把肠子颠出来。
车上的老娘们们却并不在意,一个个高声谈论着东家长西家短。拖拉机的噪音特别大,声音小了根本听不见。
宋洁就开始了表演:“妈妈,妈妈,买豆豆吧。”
赵娟不解:“买豆豆干什么啊,明天熬粥已经够了呀!这些可不是能玩的,妈妈给你买糖吃好不好?”对于女儿她一向是宽容的。
宋洁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儿,心想“我才不爱吃糖呢”、。
“买豆豆可以发豆芽,豆芽可以吃啊。”宋洁不死心。
听了女儿的话,赵娟有些惊愕:“你怎么知道能发豆芽啊?谁说的?”
“老爷爷说的,说豆芽可以卖”
“哪个老爷爷啊?”
“就是那个老爷爷。”
赵娟知道是问不出来了,小孩子通常都分不清谁是谁,能记事就算不错了。
最后赵娟无法:“可妈妈也不会发豆芽啊。”
宋洁小脸一扬:“我会。”
赵娟可不认为她会,不过耐不住女儿的恳求,还是多买了两斤绿豆。宋洁见目的达成,也不再纠缠,等过几天看成果再说话吧。
北方的腊八晚上是要吃饺子的,既然手头宽裕了,就给女儿做顿好的吧。
赵娟在摊子前买了一颗大白菜,又去肉摊子割了一块肥肥的五花肉,准备明晚包饺子。
想着快过年了,人家的孩子都有新衣穿,自家妮妮的衣服都小了,也该做一身新衣。赵娟一咬牙,拿着布票去离集市不远的供销社撤了一块花布。
来时两手空空,走时却满载而归。母女两人一直逛到晌午的时候,才坐着早已定时守候的拖拉机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