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孰敌孰友 文 / 无财无能言财
随着时间走入1942年3月,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终于过去了。
拿下了马耳他、埃及和整个东非,帝国对英国人的战略态势终于发展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刻。目前英国在亚洲大陆上只剩下阿拉伯半岛东南半部、印度全部(不含缅甸)构成的殖民地;在整个非洲,除了非洲南部地区和孤悬在红海出口的吉布提,英国人也再无寸土立锥之地。
帝国战争机器了休整恢复、调整状态的间歇期,一旦这一阵的蛰伏和整备完成后,新一轮更猛烈的风暴就会来临。不过在此之前,维勒安部长显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帝国的工业潜力也不得不转移到修复那些被打作焦土的战略要地上来。
……
“把这份东西交给诺娃,让她亲自去办。”维勒安在一卷秘密文书上快速签阅了一些内容,随后封装起来递交给阿尔托莉雅,在对方即将伸手接过的时候,又犹豫了一番。阿尔托莉雅下意识地一抽,却没能拿取维勒安手中的东西。
“算了,你还是把帮我联系一下诺娃吧,我亲自交代她。”
“是的,我这就去处理。”阿尔托莉雅没有多问为什么,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受信任程度不如诺娃而有什么想法,只是提醒了一下维勒安,后面还有元首召集的军备会议要参加,然后就悄然退了出去。
维勒安喝了一杯咖啡,勉强提起因为连续处理公务的疲劳,让司机驾车前去总理府参加元首召集的军备会议。
今天的议题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讨论目前对新占领的英属殖民地的消化重建工作,以及未来三军对帝国军工产能使用的分配,当然还有一些顺带为之的论功行赏。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是自己这边的人,所以对于议题和各方可能会秉持的意见维勒安早就已经了然于胸了。
他到场的时候,除了希特勒本人还没来,大部分海陆军将领、军备部门长官都已经到场。维勒安也顾不得多想自己的相对迟到算不算是耍大牌,就在施佩尔部长边上落座。
没几分钟,戈林带着那副一如既往的傲慢神情走进了会场,坐在了第二的位置上,众人的低声交流渐渐止息下来,一般来说这种场合戈林的出现就代表希特勒就快要来了。这两年帝国的军威日盛,尤其是空军部门对于英法空军的碾压让戈林变得越来越有“自信”,雷德尔和邓尼茨虽然也实现了逆转英国皇家海军的丰功伟绩,但是吃亏在正直面貌上不如戈林那样竖社档元老,所以明面上还是很难有人和戈林比肩。
“元首到!”随着精悍卫兵的敬礼,诸人纷纷起立,希特勒没有过多在意这些繁文缛节,短暂的开场白后就示意大家尽快整体。
首先是鲁道夫。赫斯(嗯哼……本书中没必要对英议和,赫斯仍然在德国。)在元首的授意下宣读了为期半年多的中东战争中各方将领的论功行赏。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两位中将因为收复苏埃及和东非的战功再次得到了一级提拔,晋升为上将;隆美尔虽然也获得了多次战术优势,最后在亚历山大港围城战中也表现良好,但是因为在对塞得港的首次攻势中严重受挫,最终只是得到了鸡,但没有直接得到晋升。莫德尔中将和隆美尔一样在叙利亚和以色列战役中表现突出,后来虽然被调离了进攻埃及的主力集团军,统领军队和实施战役的规模也不如前述诸将,不过毕竟是为德国收复了伊拉克、攻陷了科威特,最后同样被晋升为上将。
其余将领凡是有功者也同样各有升赏,维勒安本人不竖防军系统里面的人,对于晋升这些事情也就没有什么追求,不过这次指挥统筹马耳他战役的功劳毕竟也为他赚取了一些在战术层面的声望——至少国防军将领们不太可能再以“连如何直接指挥作战部队都不懂”之类的借口来指责他的指手画脚。而作为马耳他战役的表彰,维勒安也收获了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
轻型舰艇和潜艇因为持续战损数量较多,所以舰队保有量规模不是很大,到1943年初预计可以拥有13艘‘欧根亲王级’重巡洋舰;14艘‘柯尼斯堡级’、25艘‘M级’轻巡洋舰;52艘1936年型、39艘1938年型和25艘1938B型驱逐舰;潜艇部分开战以来累计战沉数量为85艘,目前还保有U21型52艘、U23型35艘,VII型中型潜艇94艘。”
说完海军现状后,邓尼茨本想提一点后续海军发展的计划,最后忍了忍还是觉得把话语权交还给施佩尔部长说出来比较好。
“感谢邓尼茨元帅的说明,相信诸位刚才也听到了——到了6月份后,也许海军造船厂和布罗姆。福斯、的里雅斯特船厂的8万吨级船台和5万吨级船台都有可能出现空置。众所周知巨型船台建造不易,每一座能够建造5万吨级以上战舰的船坞都需要耗费数亿马克的资源来建造和提供配套,让这样的设施闲置下来是对帝国军工的严重不负责任。但是考虑到我们当初实施‘Z计划’的时候的假想敌英国目前已经基本上被我们打趴下了,虽然他们还不死心在加拿大继续建造他们的‘狮级’、‘前卫级’战列舰,并试图通过改装万吨邮轮批量建造护航航空母舰,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的海军是不可能超过我们的规模的了。所以在帝国的假想敌转向俄国人的时候,如何建设海军,如何充分利用起现有资源,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回避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对苏作战中海军与空军、陆军必须资源上的冲突,就是元首今天希望大家展开讨论的问题。”
苏联人基本上没有海军,他们虽然还有两条老旧的、一战时代的“甘古特级”战列舰和2艘目前才建了一半都不到的“苏联级”战列舰(原本1941年‘巴巴罗萨’的时候,‘苏联级’只有1条在敖德萨建造的完成了20%以上,其他3艘基本没影,现在既然拖后了一年,苏联人自然也就有点儿时间把船继续造下去),完全没有航空母舰(当然,内海作战也不需要航空母舰……)
和目前的德国海军相比,如果他们的敌人只是要搞定苏联人的话,完全没必要继续扩建海军了,而是可以把所有划拨给战列舰的钢板拿取造坦克,所有划拨给航母的舰载机铝材拿去造空军的战机。因此希特勒对于未来的假想敌的考虑,可以说是决定了海军是否还能继续得到优先或至少平等资源配置的重要条件。
雷德尔和邓尼茨眼观鼻臂心地敛声屏息,一副老神在在地高深莫样,假装事不关己。但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做作而已。
看来还是太脸嫩了啊,不敢和戈林这样的大佬抢资源。维勒安有点恨铁不成钢地想道。不过他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的,在开会之前,他早就以技术情报局的名义结合海军造舰部门的技术现状拟定了几套“待选”的新一代造舰计划,不怕火烧不旺。
果然,施佩尔环视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人插嘴,立刻就接下去说道,“当然,考虑到在座诸位对于造舰方面没有什么研究。我们军备部门和维勒安部长麾下的技术情报局联合调研,结合目前帝国海军造舰实力出具了如下几套新主力舰建造计划供大家参考——当然,如果觉得没有必要的话,也许一套都不选用也是有可能的。
首先是帝国未来战列舰计划,因为它还是基于‘兴登堡级’的计划改良而来的,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H44计划,其基本设计沿用了‘兴登堡级’的诸多有利经验,只是随着裂解氢化柴油在燃气轮机动力系统中的应用成熟,以及俾斯麦级在多次实战中被证明帝国现有战列舰的主装甲带是可以避免因为遭受鱼雷打击而损坏级联动力装置的,所以新一代战舰可以比‘兴登堡级’39年版本进一步减少应急锅炉的数量,4轴推进系统只要6台小型化的应急蒸汽锅炉,其余全部改为燃气/蒸汽级联布置,在动力系统占用重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把战舰的输出动力从26万马力提升到30。5万马力,而且军舰只需要一座主烟囱就可以完成废气排放的工作,大大节省了甲板空间的占用。只是因为两侧的级联动力系统的长度比原先的锅炉结构要长,所以舰体需要延长到314米,满载排水量上升到87000吨,航速仍然可以保持在31节。
对于更加修长的舰体空间利用问题,新战舰的计划是换装4座三联装480mm口径、L54。5倍径主炮以替代目前的420mm主炮,并增加防空副炮数量。装甲防护部分因为船体更加修长,海军部门建议适度强化主装甲带覆盖范围内的水平防护。
航空母舰方面,目前现有的3万5千吨级‘齐柏林级’航母和4万3千吨级的‘塞德里茨级’航母已经被证明可以充分适应现代大西洋海战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建议继续批量建造‘塞德里茨级’航空母舰或者对其进行与战列舰一样的动力系统结构优化,提升航速并为进一步强化水密隔舱强度、下层水平装甲和防鱼雷舱容积挤出足够的空间。”
战列舰是不能不提的,因为这事关希特勒的“艺术家天性”,这些即真理,粗管即美丽的玩意儿在北海和北大西洋这样风高浪急的场所还是有不少航空母舰无法比拟的优势的。至于后面的航空母舰,在维勒安看来只是一种消耗品,任何人都不能指望航空母舰在受到严重打击后不丧失战斗力,它只要有足够的抗沉性和动力保有性能开回来就可以了。
相对于战列舰,维勒安更希望希特勒多造航母,除了那两个同时开工“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船台也许还会被H44改进型再占用两年,最好其他原本为“俾斯麦级”档次建造的5万吨级船台统统改为建造航空母舰——那样的话,既不至于因为战列舰过度和陆军抢装甲钢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又可以撩拨一直致力于把空中力量独揽手中的戈林大帅。
想到下一刻戈林可能会露出的表情,维勒安的内心变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