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尽管划下道来 文 / 无财无能言财
韦维尔中将是一个不怎么会做人的人,对于军事的政治考量丝毫不懂,作为一个将军,也许他会带兵,懂战术,但是连兵圣克劳塞维茨的开场白——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都没有吃透。所以在另一个时空,此刻他已经惨遭丘胖子的瞎指挥瞎干涉拖后腿背黑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韦维尔中将被干掉了,大腿抱的好的多的蒙哥马利将会接替他的位子。
此刻,韦维尔中将的这个特技开动了起来,引起一阵同僚的窃喜——这个愣头青又坐不住了,他对澳大利亚士兵和新西兰士兵在逆境下的坚守意志估计不足,又不够明哲保身;而其他将领或是在察言观色方面比他在行,能够在短短一两周内掌握澳大利亚部队的真实战斗意志,又或者虽然观察力比韦维尔中将更差,但是平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结果韦维尔两者同时没有具备,冲出来被本古里安拿着当使了。
作为一个陆军萎缩的岛民国家,英伦陆军的优良传统就是守旧——守旧了打败仗是集体责任,创新了打败仗是个人责任,那些只会擦发胶抹定型水的帅气军官不怕和同僚一样愚蠢而战败,却畏惧承担独自创新的风险——打输了,人人落井下石:看吧,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因为他的草率,断送了XX万士兵的生命;打赢了,也会不容于同僚:大家都是混口饭吃不容易,你这么显摆有什么企图?
蒙哥马利未来也会变成一个不容于同僚的将领,原因是他捞战功的敏锐性让人嫉妒而发指,他敢于在一些必胜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和创新,所以说还是有半个韦维尔中将地色的,只不过另外半个则丝毫和蒙哥马利不沾边——那就是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仍然勇于创新试图改变,这一点在蒙哥马利身上那是想也不要想,他很清楚自己只有在绝对板上钉钉捞得到大功的时候才主动创新,如果没有个三五倍于敌的优势兵力,那就请先凑够了这么多兵力再和他说话。
不过不管怎么说,以色列军队和英联邦军队中的基层士兵应该感谢韦维尔中将这个出头鸟的决断。在后面的战斗中,这个决议至少会让他们打得不那么窝囊。虽然最终他们仍然会失败,而且届时这个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的失败将由一个英军将领团群体承担责任的失败变成“因为某人擅自冒进改变部署而导致的失败”。
……
一组组戴着荷包蛋头盔的工兵队在黄昏的夕阳下生猛地狂挖不止,鹤嘴锄和工兵铲被坚实的砾岩磕地吭哧作响。因为工兵坦克和其他大型工兵器材不够用,英国人只能把所有的工兵和一些挑选出来的身强力壮的士兵手动作业,把堑壕和散兵坑扩大,改造成隐蔽坦克的半埋式掩体。
英国人按照韦维尔中将和以色列统帅本古里安的筹谋,在贝鲁特城北部20公里处的门户城市朱尼耶至东边同一纬度、位于贝卡谷地另一侧小镇拜斯肯塔之间重新组织起了一个最大正面宽度有15公里左右的防犀德国人距离他们只有七八公里了,有时候甚至可以看到从阴暗的远处飞来德军火箭炮的密集弹幕落在英国人临时加固的工事群不足2公里远的地方。
贝卡谷地的宽度在经过普里士西南那处正面最为狭窄的地段后,后面就会逐渐变宽,不过相对的,正面的核心河谷地带的地势也会变得逐渐崎岖起来,想要部署传统的线式防御时,这种地形不利于防线的连贯性,但是英国人也没得选择——谁让普里士西南那处贝卡谷地最狭窄的地方昨天就被隆美尔突破了呢。
“坎贝尔连长,您看一下,这些半埋式掩体深度够你的玛蒂尔达坦克藏进去了么?”
“哦,上帝啊,罗尼中士您觉得可能么,瞧瞧我们的玛蒂尔达那种‘霸气’的炮塔,我们的军工部门在设计坦克的时候脑袋里就没有‘造型低矮’这根弦。我是不抱希望了,这些坑是给以色列人的M3A1坦克挖的,我让他们的人来验收——听说他们为了把坦克藏好有的甚至把M3A1那个华而不实的流线型炮塔给拆了。”
两辆坦克不算什么,不过这种打击效果让英国人很满意,也让顺风顺水的德国人紧张了一把。双方开始加紧,加快交换着炮弹。很快德军坦克手们就发现了刚才作案的——几辆以色列人的美制M3A1“格兰特”坦克从数个位于谷地两翼丘陵山脊背坡一侧的半埋式掩体内开出来,冲上山脊并露出大半个车身,利用随后丘陵缓坡的俯角和M3A1那门可以向下俯射25°的75mm榴弹炮对着已经相当接近的4号坦克群开火,并成功地击毁了几辆——之前德军炮兵在覆盖这几处被认为是一般火力支撑点的工事群时,这几辆坦克因为半埋式掩体的防护和本身装甲对弹片的免疫躲过了炮击,随后德军部队接近的时候他们又一直很有耐性地隐忍着,直到此刻德军的4号坦克群两翼外缘倒克距离己方只有600~800米的距离后,这些以色列人倒克才从澳洲人的死尸堆里冲出来。
隆美尔和那些前沿指挥的装甲军官又气又急,立刻指挥精锐的车组组织起反击火力,三两下就把以色列人倒克以七八倍于敌的火力密度干掉。然后计点了一下这次交火的损失——一共干掉了9辆M3A1坦克,己方5辆4号坦克被击毁,2辆被侧向而来的攻击火力炸碎了履带或者负重轮,失去了继续行进的能力,双方战损比超过了2:1——虽然德军仍然是那个扮演1的角色,不过没有一个德军军官会满意这个交换比的。
一开始德国人把这种情况当成了个案,只是要求部队加强警戒,但是很快在半个小时内这种事情又上演了两次,即使德军坦克反应很快,往往也要先挨上几炮才行,如果不是因为加强警觉后德军装甲部队的突进速度放缓了一些,拉开了双方坦克遭遇突袭时的距离,让4号坦克的装甲得以免疫一部分的攻击的话,形势将不会有明显的好转。
不过这也不是办法,虽然和以色列人倒克对打的时候损失少了一些,但是代价是突进速度变得更慢,这对于希望在两天内突破30公里谷地的隆美尔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英国人的25磅炮多到几乎不怕损失,总是可以有一搭没一搭地对德军的进攻集群进行反复的炮击骚扰,即使德军在抓到英军集中炮群的位置后或地面炮火反制,或集中调度护航战机和大炮鸟,组织一次空袭拔除,英国人都还是保持着锲而不舍。
这意味着,拖延的越久,被炮兵间接打击遭受的损失也会越大——虽然同时英国人的大炮也在不断损失——所以事实上,以色列人这种战术换来的交换比远不是账面上的2~3辆M3A1换一辆4号坦克那么简单。
“部队暂时停止前进,拉开正面宽度,重新部署;火箭炮部队进行一次齐射覆盖。”隆美尔简单交待了一下后,部队就暂停了进攻,他则借机召集了属下几个装甲营的军官询问事情的详细情况和对策。
“今天究竟是怎么搞的?一开始是被偷袭也就罢了,谁都有疏忽的时候的,后来就不是偶然了。最后我们发现英国佬和犹大人是有预谋有组织这么干的之后,我们还加强了对可疑支撑点的二次火力覆盖和徐进弹幕射击,为什么我们倒克再遭遇残敌的时候还是要受到这种损失——今天小半个上午倒克损失已经赶上前两天之和了,昨天我们损失了15辆坦克干掉了超过150辆坦克,今天我们到目前已经损失了30辆了,才干掉以色列人70辆——按照维勒安部长提供的情报和我们之前歼灭的数量相减,以色列人应该还拥有100多辆M3A1和70~80辆的M3A2呢,剩下的M2A4虽然火力微弱不足为惧;但是我不想让我的装甲部队再付出上百辆4号坦克的代价才能啃完犹大人的装甲部队。”
“将军——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刚才五六次反突击的接触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以色列人用倒克射击俯仰角度很大,这是米制坦克牺牲前装甲防御力换来的,之前我们可没少嘲笑这种设计,可是事实说明每种设计在特定环境下还是有价值的——我们的4号坦克再被有心算无心之后,每每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攻击自己的目标做出有效反击,以色列人似乎都是伺服待机窥探好了一样,专门挑我们处于射击死角内、火炮仰射角度不足的目标打;我们最后大多是通过坦克内的通话器招呼数百米外的友邻坦克利用射击仰角小的有利阵位击毁以色列人。可是这都是需要时间的,稍有延误就可以让以色列人有机会开出几炮,也就很有可能取得战果。”
利用半埋掩体隐蔽,在4号坦克接近前保持隐忍,开火前还依靠观测暗哨挑选好目标。还真是歹毒的战术啊。隆美尔拧眉沉思,差点把头发都挠掉了几根。
“格罗宁,你去给巴茨洛林中校通话,让他把SDK-251组装的88mm防空炮车营开上来,跟随坦克部队一起行动。”
FLAK-4188mm防空炮这玩意儿是隆美尔的成名之作,阿拉斯战役的时候,当时4号坦克等可以对付英国人玛蒂尔达II型坦克的重武器不多,射速超快、精准有力的88mm防空炮曾经是出了大力的。到了中东之后,鉴于中东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法国没法比,隆美尔自然也就把这种武器的使用和运输的脑筋动到了履带和半履带载具的头上——88mm炮本身炮架就过于沉重,展开、收拢等部署措施也十分缓慢,这些特点自然不是隆美尔可以忍受的,于是一批SDK-251半履带车继它们那批变身为自走火箭炮改型的前辈之后,又衍生出了自走高射炮型。88mm防空炮的炮架被保持一直处于展开状态,用铆钉和钢条卡隼固定死在SDK-251半履带车的车厢两壁装甲上,炮座的360°全向转动和85°最大仰角的活动机构统统被保留下来并且可以正常使用。
你们以色列人不是要卖弄你们倒克射角灵活,反应迅速么?那我们也只好把MT和DPS分组混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