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第三十六章 应急之策-下 文 / 无财无能言财

    一周后,德国北疆,新建立的石勒苏益格大区。

    历史上,这片2万8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经分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疆域内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公国,当然,由于这两国国小力弱,他们在不同时期也曾被周边的奥尔登堡、梅克伦堡和丹麦所兼并过。

    直到1866年的德国统一战争期间,毛奇元帅大军北征击破丹麦,这片土地才回到了德意志帝国的疆域之内。但是随着1918年的战败,在同盟国的作下石勒苏益格州遭到了瓜分,北部超过1万3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并入了丹麦的边界。因此,在希特勒开战之前,德国其实在四境之内都是有被削弱的领土,被剥离的人民需要去拯救的。只是因为和丹麦的种族相对较近,矛盾不深,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被提上解决日程,大家都不觉得有必要为了北石勒苏益格地区(丹麦称为南日德兰地区)直接兴动刀兵。

    不过,既然要发动北欧战略,解决挪威航线的问题,丹麦自然也是在被秒杀之列了。

    在德国人向北出兵的第一天,丹麦全土就落入了德国人手中,丹麦国王没有选择流亡,而是直接投降了。因此除了丹麦那个亲英派的首相和原外交部长被一到底秘密处决掉,丹麦的国体还算完整。无论是勃劳希契元帅的国防军还是维勒安的档卫军和安全部队,都没有对丹麦进行过多地清洗净化。只要没有明显反德倾向的官员一律得以留用。

    当然,曾经的国土,北石勒苏益格地区还是要即刻并入本土的,而为了最好的保障厄勒海峡的安全使用和波罗的海沿岸德国海军基地的防卫,原来一直属于丹麦国土的欧登塞岛和洛兰岛也随着希特勒的那大笔一挥一纸决议成为了帝国的领土。一共1万3千平方公里的土地,280万日耳曼人民重新回到了德意志的旗帜之下。从此以后,基尔湾和梅克伦堡湾这两片共计四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成为了德国的内海,四面皆是德国的土地。

    ………………

    德国海军目前唯一还拿得出手的、相对完好的主力战舰,“卡尔大公号”战列巡洋舰从基尔港出发,在波罗的海上向着东北方向疾驰。这一次,他们不是去执行任何作战任务,但是所有的官兵仍然觉得与有荣焉。

    他们被要求封口保密,不许透露此行的行程,也不许透露此行中的人物见闻,但是大家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元首,您先回到舰桥里去吧,这里风大,身体要紧啊。”看到希特勒披着一件熊皮大氅走到船头甲板上眺望,随行的海军人员都前呼后拥地簇拥上来。

    “没关系,在剑桥里面呆但久,出来走走也好,还有多久能到。”

    “很快,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就到了。”

    听了下属的汇报后,希特勒的精神似乎又振奋了一些,回到舰桥司令塔中耐心等待。时间过得很快,须臾就到了预定的海域。那是一处基尔湾东北部、厄勒海峡和费默海峡的海底地层交汇的区域。

    稍微懂得一点石油地质的人都会知道,在后世的北海周边会发现许多大型的海底油田,壳牌石油依赖这些油田得以维持其世界第二大石油供应商的地位长久不倒,而挪威石油也依靠其漫长的海岸线得以跟在屁股后面分一杯羹,在国内毫无实业的情况下仍然得以和瑞典芬兰这些工业国家一样维持全世界最高的社会福利等级。

    但是其实仔细深入的了解一下,就可以发现,北欧的海底石油勘探并不是仅限于英国和挪威这两国才能占得其利的。德国、丹麦、甚至荷兰,都曾经依靠自己的领海在这一个大蛋糕上做出过一番成绩。只是由于这些国家拥有的富油海床面积较小,与英挪两国动辄上百亿桶的产量相去甚远。

    饶是如此,德国的石勒苏益格海上油田在后世可以被探明拥有超过7亿桶的储量;而丹麦的海上油田储量更是超过了30亿吨,其中东部波罗的海海岸靠近德国石勒苏益格地区的石油占到其中四分之一。

    “是的元首,您看这爆”维勒安得到希特勒的首肯后,指向井架北部的几道正在施工殿海堤坝,堤坝的两端连接着洛兰岛和朗厄兰岛,“我们的计划是在朗厄兰岛-洛兰岛之间和洛兰岛-费吗恩岛之间修筑两条填海堤坝,总施工量在24公里左右。一旦建成之后整个基尔湾都将成为一个人工内湖,英国人的舰队就算突入了波罗的海,也不可能基尔湾,连潜艇都不行。至于建成后的通航问题——尤其是从基尔运河前来的船舶的通航,我们将通过预留几处大型船闸来解决,这一工作将与基尔运河的二期疏浚深挖一并处理。

    此外,我们考察过此地的海况水文,在朗厄兰海峡和费默海峡修筑堤坝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工业效益。因为丹麦以北的波罗的海水域与北海水域的海水流动性较大,因此盐度可以达到2。7%,而因为丹麦海峡的狭窄、流量较小,南部海水盐度较低,导致波罗的海总体上成为了全世界最淡的海——因此我们想到了一个措施,那就是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这两处填海堤坝上构建超大型的潮汐能和盐度差洋流能发电站。”

    “潮汐电站?盐度差洋流电站?这是什么?这种发电站我简直是闻所未闻。技术上可靠么——威廉,我知道你是一个很标新立异的事情,但是这些事关国家大计的事情,我希望你不要太过冒进。”

    “技术上当然没问题——至于潮汐电站,元首您怎么会没有听说过呢?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建成至今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历史了——正是1912年时,在赫尔戈兰湾建成的布苏姆潮汐电站,当时还是皇帝治下的年代呢,只不过因为处于实验性运行,当时的装机容量只有2。5万千同坝体容积也非常小罢了。但是这方面的技术,我们德国人一直是领先全世界的。至于现在增加盐度差洋流的发现功能,也只不过是在拦海大坝上下根据精确的水文勘察分层分深度布置水轮机组就可以了解决了,技术上并没有新的难点。剩下的,那就都是体力活的问题了,只要有这个人力和工本,建成不是问题。”

    如果不是因为德国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不得不积极进取,而是和英法美这些殖民国家一样殖民地地众多,资源可以肆意掠夺的话,说不定别出心裁的潮汐电站这种工程上的伟大发明也不会被人类所想到了,不得不说,当初在皇帝的指导下胼手胝足把这个国家从英法的夹缝中建设成欧陆第一工业强国,实在是很不容易。

    二战后,随着德国科学家和技术成果被列强瓜分,德国人在工程技术上的成果也不例外,德国人在潮汐电站方面的技术积累和设计经验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五十年代后世界各国随着能源危机的加深纷纷开始建设此类工程,连远东国都不例外,在1957大跳进的时候大笔一挥劳民伤财了一把。

    至于后世全世界最大的潮汐电站,就要数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了,这座电站位于法国布列塔尼省北岸、靠近英吉利海峡的圣马洛湾,其围堰坝体超过了6公里。电站建筑主体长度超过800米,覆盖了朗斯河如海三角洲的全部宽度。最大装机容量35万千同扣除抽水蓄能能耗后,实际年有效发电量达到了8亿千瓦时。

    但是与朗厄兰海峡、费默海峡的区位相比,朗斯潮汐电站的区位就完全算不上好了,因为朗厄兰海峡区域一旦拦海筑坝,其可利用的就是整个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盐度差和潮汐差带来的洋流动能,因此虽然工程量会比法国人的朗斯潮汐电站高出3倍左右,但是其发电效率又岂止是10倍之差。历史上这一工程之所以无法实施,其实更多的不是技术和地理上的问题,而是政治上的问题——朗斯河三角洲全部是法国自己的土地,要怎么搞就怎么搞,而朗厄兰海峡和费默海峡区域如果要动土的话,无论是领海还是土地都是德国和丹麦一边一半,在缺乏大深度的国际合作之前自然是难以统筹的。

    “那么——你们准备花费多少时间完成这个工程,预算多少,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效果。”

    “使用我们莫比亚斯集团独有的快速分层筑堰法,我们有把握在8个月内分区块完成围堰工程——主要是南部最宽的费默海峡我们可以依靠海峡北岸的勒兹沙洲浅谈就地挖沙取材筑坝,这将会让筑坝的进度大大提脯也就是持续到1941年4月左右,这样就可以保证我们对外宣布勘探成功石勒苏益格海上油田的时候,这些大坝能够按期完工为帝国的油田命脉提供屏障。至于电站这些的建造可能会慢一点,至少要到1942年下半年才能全部完工。届时我们还会根据一期潮汐、盐度洋流发电的间歇性问题适当在坝体上补充一些风力发电机组以调峰蓄谷确保电网输电的平衡。预计到1942年年初,电站年发电量可以达到25亿千瓦时,1942年年底可以达到130亿千瓦时,达到1938年帝国总发电量的20%。(不包括核电站,本书中1938年核电站还未完成)

    预算方面,我美计整个工程包括电站和油田的花费会达到7亿美元——也就是超过了吕根岛海军基地和吕根岛大坝的建设费用,至于劳工方面,鉴于帝国的劳工和士兵都已经吃紧,我们希望可以在今年冬天尽量多征用一批劳动力,明年开春后一旦准备与法国开战,我认为可以从丹麦人和挪威人之中为这个工程征用劳工,总人数可能需要在10到15万之间。至于工程机械和船舶的问题则完全不用担心,随着战争的开始,我们莫比亚斯集团已经预先把那些之前援建土耳其人和远东人的水利工程施工团队全部召回国内了,现在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机器和船舶充分利用起来找点事情干。”

    “冰冻三超非一日之寒,看来威廉你谋划这个事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啊,不过既然你这么有把握,我可就不打算额外从财政上给你拨款了——你不是说需要7亿美元么,那就让你这个大财主自己解决吧。”

    “没有问题,元首,”维勒安坏笑着咧嘴,说道,“只要您准许我自行处置档卫军从挪威国库官员嘴里撬出来的那些黄金,我就帮你全部包办了……”

    当然,事实上后来这些地方的工程还远远不止维勒安向希特勒列举的这些,在石勒苏益格油田公布之后,为了对抗英国人如蝇见血一样的猛扑,帝国在洛兰岛地区额外新建了一处快速反应舰队的基地,抽调了大批鱼雷艇和快速防空战舰驻扎,在洛兰岛、费马恩岛和朗厄兰岛上也建造了多处空军基地,常年驻扎共计上千架的战斗机,随时准备给英国人的来袭机群以迎头痛击,整个基尔湾的防空等级甚至可以和帝国首都柏林相提并论。

    “等到明年三四月间,这里的各项建设初步完成的时候,就是我们高调打脸,向全世界宣告英法封锁静坐失败的时候——到时候,我们要把石勒苏益格的油田产量尽可能往更高的层次上吹嘘,把我们之前依靠西班牙内战和南斯拉夫战争的契机完成的战略储备都洗白转正,让英国人知道,如果他们还打算通过一场石油战争击败帝国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到时候,张伯伦和达拉第就将不得不灰头土脸的准备一场跳出马其诺防线的主动进攻了,否则的话,那些被静坐耗空了耐心的英法民众的怒火就够让那些懦夫好受的了。”

    在希特勒面前,维勒安最后高度总结了自己这次规划的意义,言语之中难掩激动自得之色,但是希特勒丝毫不以为意,只是深以为然,“我真是太期待张伯伦那个懦夫被英国民众逼上战场的那一刻了,只可惜,但愿不要因此而便宜了丘吉尔那个肥波就好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