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超级风金属的产物 文 / 无财无能言财
“不错,使用攀枝花产的钒钛磁铁矿直接进行酸法处理和电解铝置换、煅烧后,得到的新型调质钒钛铝合金可以比日本人提供的IGN50‘风金属’相比,密度基本不变,但是拉伸模量提高了40%,剪切模量足足提高了一倍!不过考虑到其中的钒钛总含量高达14%,加上镍铬钴等钒钛矿辉石中固有的稀有金属,只怕其成品价格比日本人的‘风金属’还要高一倍左右啊……”佩内明德秘密材料研究所的负责人拿着最新的测试报告,前来向施佩尔主任汇报最新的研发成果。
“什么?只是金属原料成本就贵那么多么?”施佩尔大吃一惊。本来对“风金属”的进一步研究的深化方向就是维勒安交给施佩尔的,所以施佩尔还算是恶补过一阵懂点皮毛。
材料科学有时候靠得就是成本堆出来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各种金属成分的配比比例、加工工艺的变化曲线上会有哪些拐点,所以只能一次次地分组冶炼加工测试。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维勒安一定要花大价钱接收日本人全套超硬铝合金的研究资料——如果只拿到“风金属”的配方的话,那么拿到后就只能原封不动的直接使用了,想要进一步改进就有可能把日本人曾经走过的弯路再走一遍。
就好比你通过科学手段,把一个彩票的大奖号码限缩在一万个号码里,这时候,有一个人买了其中五千张,中了一个二等奖,然后把这五千个中不了奖的号码记下来,重新丢回奖池里面。这时候另一个人如果就是一心奔着大奖去的,你只从对方手里拿到一个二等奖的号码仍然是什么价值都没有——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在拿这个二等奖的过程中那五千次错误的方法,你要中大奖就会可能继续付出惨重的代价把那五千次继续错一遍。
所以说,维勒安花了几千万银元买到的不仅是IGN50“风金属”,更是日本航空工业二十年对航空铝合金领域的研发积淀。
“那倒也不是,如果只算材料成本的话,大概价格提升是在70%,剩余部分是冶炼加工工艺更加复杂导致的成本提升,这一部分我们将来还有可能继续优化——当然,要考虑到我国稀有金属资源本来就比较匮乏,所以这些稀有金属的价格都比较昂贵,而且一旦帝国战争状态海外进口全部被掐断的话……”材料研究所的负责人不安地说道。
“只可惜攀枝花的运输实在是太艰难了,把价值不高的钢铁从那里空运出来很不划算——就算飞艇运输的单位运能油费和损耗只有飞机运输的三十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还是不够看。看来帝国要解决未来开战后的封锁问题的话,只能使用酸法选矿把钒钛钴镍这些富集起来,高含铁的矿渣只能便宜远东当地人了。”施佩尔伏案比划着计算,最后还是拍板,“不管怎么说,以后帝国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的主承力结构仍然必须使用新型风金属材料设计,要害部位的蒙皮也是。水平轰炸机和运输机就从长计议吧。”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最新一批型材只要一周就能供应给BF109项目了。”材料研究所负责人收起材料,又似乎想到了什么,追问道,“那……新材料如何命名呢。还叫‘风金属’么?”
“恩,这个没必要标新立异。我们的研发是沿用日本人的成果的,就仍然叫IGN51‘超级风金属’吧。”
…………
到目前为止,传统空军可以说是维勒安介入最少的领域了,主要是不同于陆军和海军,空军有赫尔曼。戈林的把持,目前维勒安还不打算把自己的手伸得太长。
虽然维勒安在档内淫浸的年月和对国社档的贡献不一定比戈林更脯而且希特勒本人的印象中,由于维勒安在几次事件上润物细无声地暗示,希特勒也渐渐感受到了戈林的“过于贪婪、责任感被贪欲所控制”。不过如果维勒安捞过界太明显的话,还是必然会招致希特勒的反感的,因为维勒安根本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什么都懂。
想要无所顾忌地使用天顶星科技去干涉项目的运作,那么首要的前提就是项目负责人没有能力上达天听。那些可以唬住研发负责人,让他们不敢上报求证的借口,是不可能唬得住戈林和希特勒的。
因此,目前为止,维勒安在空军领域只是直接介入了几个秘密的项目——比如立项开发直升机和生产民用运输飞艇、大型运输机什么的。其他可以被戈林一眼看穿就属于空军管辖的领域,他都没有直接插手。
不过不插手战斗机的研发不代表不可以在现有条件下为战斗机研发提供便利。维勒安目前在容克、阿拉多和亨克尔是说不上话,可是他在BMW和戴姆勒奔驰的话语权可是不少。于是,历史上1938年才测试的BMW801气冷式发动机现在已经提前两年实测阶段了。而液冷的DB601也已经在1936年初全部完成,随时可以生产的程度。
“爬升率非常优秀,俯冲能量保持率较高。进行滚转和盘旋测试。”因为无线电通话设备还没能完全装好,所以飞机的测试项目都是事先和汉娜交代好的,不会有地面人员临时指点安排。
“最大平飞速度650km,俯冲极速820km,600km时速下盘旋半径400m。OK,主要基本上都完成了。”汉娜回想着地面上的时候梅塞斯密特博士交代的测试项目,后面就是自己的自由发挥时间了。“那就来点带劲的吧。”汉娜一边想着,一边猛跺油门,玩了几个殷麦曼筋斗连接筒式滚转,测试了一下空中开减速板急刹的效果,然后就徐徐降落回试验场上。
“啊,不得不说,这个飞机真是太带劲儿了。我真想有朝一日开着这个飞机为元首而战。”汉娜一摘掉风镜就兴奋地感慨道。
“嘿嘿嘿,别想得太早,女人不应该介入到战斗中去,那是男人的事情。要不是维勒安局长和多恩伯格上校的介绍,戈林部长和米尔希将军才不会让一个女人试飞呢。现在居然还想着战斗。”发话的是围上来的一名军医,显然此人是米尔希的拥踅。
“你就不能少说两句!啊,汉娜,请无视刚才那些失礼的话,很感谢您为帝国航空业做出的贡献,不过,有些事情,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哪怕维勒安局长也不能。”那个机械师显然比军医要务实一点,开口劝解着两人。
“这些我有心理准备,不用你再和我说一次。刚才我只是感慨一下顺便提醒你们——我现在的身份已经是一个空军中尉了”汉娜随口嘟囔着。
“那又怎么样?就算你是中校你也一样上不了战场。”
德国的妇女参加正式工作的人数和西欧、美国比起来算是比例最少的了,即使是元首上台后这个状态稍有改观,五六年下来也仍然只有一百多万女性从事产业工作,军人就更少了——要知道在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后,元首管辖的大德意志地区一共有两千万处于工作年龄的女性。
“汉娜,祝贺你刚才的表现,你的所作所为,足以为你赢得你应有的荣誉。维勒安局长果然没有举荐错。”
“啊,将军阁下,非常荣幸能得到您的赞赏。我想,我……我是说,帝国的勇士一定可以用这款飞机把法国佬揍下来的。”
显然,从远处走过来搭话的正是空军部副部长米尔希将军。他的言语冰冷而毫无感情,显然对于这里发生的一切有些心不在焉。
“是的,帝国的勇士一定会的,不过目前来说,也许还不是法国人。帝国还需要成长,有些时候,不让你们有表现机会正是出于保护的需要。”
“是,将军!我会记住今天的教诲的。”
一伙工程师们对飞机进行了再一次的全面检测,把机体上一个数据收集的仪器抄录了一下。军人们则在谈论着汉娜在刚才飞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新战机性能在空战中取得优势。
最后,随着米尔希亲自给汉娜授勋了一块名不见经传的勋章后,BF109G的演习测试就算是结束了。虽然在场的人都觉得它还有机会进行几次测试改进才会有机会上战场。不过显然他们无法想到的是,仅仅两三个月后,就在西班牙,那些帝国刚刚研制成功的战鹰就要紧急投产争取一个表现地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