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西北少壮派 文 / 钧申
时间1907年,西北军自割据西北以来,已经六时间了,这六年下来,西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方面有了铁路,同时还开始出现了公路,拖拉机和汽车开始出现在了西北街头,并且每天都有拖拉机和汽车出厂投入使用。西北集团组建了第一支承接民企、个人运输任务的运输队,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通讯方面则有邮电局,无线电报甚是普及,无线电台是出口的优势产品之一,在国际上已经打开市场,西北工业所生产的无线电台以轻便、功率大著称。民众通讯因为无线电的出现变得较为方便,信息传递速度相比以前是快得多了。同时电话产业也开始发展,西北第一台电话是大帅府安装的,接着军方下了大笔订单,电话军事用途。
农业上因为生产力滇脯过去一年当中西北粮食供应充足,价格有所下降,民众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同时棉花产量年年增长,御寒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工业方面民企开始涌现出第二批次,大大的丰富了西北工业商品种类,同时西北开始扶持落后商品,提高弱势商品的进口‘关税’,使弱势商品在内部市场能够卖得出去,为那些厂家争取到壮大的孵化空间,当他们变得足够强大的时候,便可以冲出内部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教育领域则连年投入增加,留学生派遣数量不断增长,1907年西北向德国派遣的留学生数量达到了五千多人,全是学习数理化方面专业的。什么文学、艺术之类的东西,一个学生都没派。此时西北派遣到德国的留学生数量,已经突破三万人了。内部高等教育则不断的增加欧美学者的雇佣数量,也都是那些数理化等实用方面的。什么艺术文学,都是教师,学自己的东西。
六年义务教育制度在1907年开始施行,这是强制性的入学教育,不以家长的意志而改变。之前启蒙教育虽然不断扩大,但还是有不少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到学校去。但也有很多家长,非常迫切的想要把孩子送进学校,这主要是意识形态的不同。
教育上采取男女分校,中学西用的方针。既传统文化方面可以不学,但是不能不懂传统文化是什么。学习传统文化,是能够开启心智的,很多令人困惑的东西,学了传统文化后基本上都能解决,就如孔子五十岁学了周易,才说五十而不惑。不过西北的教育体系当中,儒家文化教得不多,主要是做人方面摘选了一些部分,其他主要是学周易的内容。
中医学徒制规模连年扩大,至于效果暂时没有。中医六经辩证方面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的。
西北教育领域的发展,对全国的文化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首先西北大规模聘用文化界的人才,使大量的文化人才开始向西北集中,这对于文化舆论方面的掌控极为有利。同时大量进步学生或自主或被资助来到西北求学,使此时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打上了西北的烙印。
西北教育提倡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及军事救国三条路线的结合,认为要使摆脱当前的困局,三条是路线是任何一条都无法摒弃的,放弃了任何一条都将出现链条的断裂。
很多热血青年到了西北后,经过西北的思想方针熏陶,已经逐渐摒弃了急躁与偏激的极端,并开始正式传统文化,而不是盲目的认为欧美的东西就是好的。很多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上重新找到了自信,看到蓬勃发展的西北工业,也不再彷徨。
但是对满清的仇恨情绪却是在不断高涨,很多学生很不满意西北在拥有较强实力的情况下还与满清达成当前的平静格局。
在西北大学,这一年发生了学生游行事件。
“我们应该立即打倒满清,让全同袍都能解脱出来,西北王张奎发已经沉迷于他的王位不思进取,我们拒绝向满清妥协。”一名热血青年站在课桌上激昂的发表着演讲,其意识迅速蔓延。
“打倒满清腐朽统治宅拒绝妥协。”
当天一群学生高举着‘打倒满清’的旗号跑到了大帅府门前游行,强烈要求西北军荡灭满清。
此时正值端午时节,经常在工业区待着的沈凝云难得跑回家过下节,正躲在被窝里睡懒觉呢!
哐当一声,门被暴力推开,赵慕菱这丫头从外面冲了进来,吓得沈凝云一个激灵,从直起身来,看到是自己媳妇,神色一松,问道:“怎么回事啊?”
“大懒虫,外面都闹翻天了。”赵慕菱叽叽喳喳的把外面的事情说了一遍,沈凝云连忙爬起床,纳闷的说道:“学生怎么会突然罢课呢?”
“谁知道!”赵慕菱嘟嘴道。
“我去看看。”沈凝云连忙扯上衣服冲了出去,赵慕菱在后面喊道:“小云哥哥,你还没刷牙呢!”
现在还刷什么牙啊!沈凝云跑到阳台上一看,乖乖,大帅府外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头涌动的身影。
一群学生看上去有点失控了,正在激愤的高举什么‘还我河山’、‘光复汉室’、‘驱逐鞑虏’这样的标语旗号。
我去!这不是找乱子吗!
沈凝云做不住了,连忙喊道:“电话,电话。”
大帅府的仆人连忙将书房里的电话扯了出来,沈凝云急忙打到军情局,电话一通,沈凝云大声问道:“怎么回事?”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警棍到处招呼。混乱持续了十几分钟,大帅府门前的三百多名游行学生被捕。
“立即召集各大报社主编、宣传队队长开会。”沈进文让人传达了命令,舆论上必须控制。
沈凝云则打电话到军情局,也下令开会。
1907年的兰州学生游行,对西北影响很大,首先在舆论上西北认为还不够深入的进行宣传,为了不再引发热血青年的游行,舆论上一改之前尽量不发表反清言论的政铂开始发表一些强硬的言论,史称‘左倾’,西北少壮派开始抬头。
在谍战领域,这一年沈凝云要求着重排查日本间谍,从这一学生游行事件来看,日本间谍已开始在西北活跃。西北的发展,已引起了日本的重视。
不久之后,军情局抓获混入学生群体中的五名日本间谍,全是留日背景的学生,军情局对这五人进行了秘密决。西北随后对无线电台进行了备案,沈凝云开始发展无线电侦查技术,这个技术将用于反间谍当中,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日本间谍背景难以摸清的问题,一些日本间谍从小在长大,查背景很难查出问题,再则西北人口当中,大部分都是移民人口,也很容易让日本间谍混入其中。但是日本间谍要进行活动,必然很难离开无线电联络。
西北还出台制定了叛国罪,一方面在法律上进行震慑,一方面军情局开始对西北高层,及西北集团技术人员的收入进行监控。同时对西北地区的风尘女子,以及高层人员身边的女人进行摸底排查。
间谍活动,无非就是财色。离开了这两个玩意,谁会给日本人提供情报?
同时设立举报奖励制度,日本间谍要想在西北活动,必然要招募人员。在钱财的吸引下,自然有人给他们做事。只要举报,西北也给钱,而且还为举报人表功,还可以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西北军情局经过一番排查,在逮捕了五名留日学生后,终于发现了一名日本间谍,随即进行了抓捕。经过拷问,这叫浅野一郎,是奉命前来西北煽动西北与满清进行内战的,同时还负责收集西北军情报。
沈凝云得知这个结果后,心里立即有了底。
“看来如今日本还只是将主要的方向放在侦查我们的军事实力上,对我们的工业技术的窃取还没有什么意识。”沈凝云对李载光说道:“不过我们也还不能放松警惕,工业技术要严格封锁。军事上,日本人想要知道可以让他们知道一些,反正西北军事也不怕日本人看,只要底牌不被看到,其他平常的无所谓。
西本军事注定是日本不可复制的,因为子弹。西北军用冲锋,日本人绝对不会用,因为日本玩不起。
不过能让日本不知道西北的军事情况那是最好的。
“少帅,这个浅野一郎怎么处理?”李载光对沈凝云问道,沈凝云说道:“看看有没有发展潜力。有的话,可以收买一下。”
“是。”李载光回答道。
这个浅野一郎还是很好发展的,因为他说了。作为一个口风不严的间谍,如果被日本知道了,那么他的下场定然不好。
但如果投靠西北军情局,却还有一笔钱可以拿。
日本间谍并非每个人都有什么武士道精神,历史上日本间谍被收买的例子可是不少的,就如日本提出对华二十一条期间,袁世凯就积极的进行应对,其中就收买了日本间谍,从而得知了日本方面的情报。
日本是一个岛国,物质贫乏,使得日本人实际上更容易被物质收买,只要还没有被日本军国主义所洗脑。
兰州学生游行事件的结果,是西北一定程度也向热血青年们妥协,少壮派开始抬头,导致了不久之后,西北颁布了强制剪辫令。
政令中提及:“留辨不留头,留头不留辨!”以表示决心。
这一政令得到了那些热血青年的支持,但是却在西北引起了一些顽固的满清份子的反弹,只是很快被镇压了下去。
西北的地主商人们,几乎都在看到政令后立即剪了辫子,他们不仅不反对,反而支持这一政令。
这意味着西北集团与满清将走向对立,但这些地主商人们也希望西北能够推翻满清,位登正统。那样意味着,西北财团将攫取整个市场,他们也就能拿到利益。
此前西北剪辫风气很浓重,因为西北高层一律不留辫,士兵也一律不留辫。西北集团的工人同样不留辫,西北学生更是不留辫的。很多老百姓也跟着剪掉了辫子,但并未强制性的全面剪辫。
这一政令,很快就导致了西北与满清王朝的又一次局势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