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问事鬼神

序章:妖夜寻郎 三十六 文 / 木隐

    孙川说着对沈鸿叶一笑,接着道:“后来的过程小叶子你是亲历宅但你恐怕不知道,正是因为你执着于完成的遗愿,差点令朱、窦二位前辈崩溃。

    你从二零零九年十月起,开始到处找人翻译这支洞箫上的铭文。你自己或许不觉得这样做有甚么问题,但实际上这支洞箫特殊的材质和外形太过抢眼,对它开始产生兴趣的人可不止一个两个。

    在你忙于找人翻译铭文时,朱、窦二位则被迫忙于给你擦屁股。随着你找过的人愈来愈多,这支洞箫的名声在某些圈子里也愈来愈大,对它感兴趣的人自然也就日见增多,其中甚至还颇有几位算得上是手眼通天之辈。

    朱、窦二位原本是打着以拖待变的主意。可是被你这么一搞,不但要耗费大量精力给你当免费七乘二十四再乘三百六十五的隐形保镖,而且以他们手头的资源与人脉,渐渐开始有了要兜不住的趋势。

    于是他们只得一方面紧急向上汇报,由高层协调强力部门,逐一约谈那些对这支洞箫极为感兴趣,同时又有采取行动迹象的几位有力人士。

    另一方面,由窦明泉教授出面,以他甲骨文研究权威的身份接待你的求教,向你灌输‘空念大师是破解铭文的最后希望’这一概念。

    在窦明泉看来,这样做可达左右逢源之效。虽说他一直不承认空念大师有破解铭文的能力,但这些年随着对大师背景调查的逐渐深入,几乎每一份报告都证明了,大师远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与这支洞箫相关的事件。假如大师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将箫身铭文完全破解出来,岂不是就让这个原本压错了宝的所谓‘放风筝’计划起死回生了嘛?

    当然,在他们的预想中,还是空念大师对箫身铭文同样束手无策的可能性更大。要是这种结果,对他们来说也很不错。只需小叶子你深信空念大师是破解铭文的最后一线希望,那么当大师束手之时,你理应感到绝望,至少暂时不会再有继续折腾的心气儿了。那他们也就用不着提心吊胆的再给你当全天候隐形保镖了。等你真正消停下来,有的是法子从你手中将这支洞箫收回。到时候,他们最初想让这个‘放风筝’计划无疾而终的目的也就能顺利达到了。

    但朱、窦二位前辈万万没想到,小叶子你只在峨眉山上待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便与空念大师结伴下山,当天晚间就登上了成都开往西宁的火车。

    空念大师如此高龄,本已十余年未出山门一步。忽然同你作此长行,且首站即抵青海,再配合对空念大师的背景调查报告,再傻的人也能判断出,你们的目的地只能是昆仑山。

    这样果断的行动,等于直接为整件事定下了基调。显而易见,要么是空念大师当场破解了箫身铭文;要么就是大师早掌握了与这支洞箫相关的重要线索。

    本已山穷水尽的计划,突然峰回路转,起死回生,当然再好不过。可接下来该如何跟进,却成了大难题。昆仑山可不是天津市,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高山幽谷,到处荒无人烟。想要随时掌握两个人的一举一动,单凭朱、窦二位手中的资源,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于是消息被紧急上报,高层当天便形成统一意见:‘鉴于凯瑟琳·阿丹教授与陆老,在欧洲的研究所揭示出的重大前景。凡与这支洞箫相关的线索,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带来突破的可能性,都值得不计一切代价去投入。’

    恰好此前有个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与的,‘生命科学昆仑考察’项目正准备出发。高层迅速将其更名为‘生命科学昆仑行’大型综合科考活动。选派得力人员与先前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搭配,共凑成三百余人,五十二支科考小分队的先遣科考团,火速空运昆仑山地区,力争第一时间掌握空念大师与小叶子你们二人的具体行踪。

    随后的一周内,从各学科调派的专家学者陆续集结,最终形成了三千余名专家,五百一十六支科考小分队的庞大科学考察团。尽管大多数学者并不知晓内情,只是应上级要求,带项目前往昆仑山进行本专业科考。但每一支科考小分队都安排了一名专业后勤管理人员,其主要任务便是携带特定仪器,确保其所在小分队始终处于指定区域内开展科考活动,并随时根据前进基地指派,轮流接近监测你们二人的行动。

    高层之所以采取如此大规模行动,一方面固然是判断你们携洞箫昆仑山,可能会引发对这支洞箫相关研究的重大突破;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混淆视听,同时达到清场的目的。因为此时有消息表明,某些世界主要强国,已探知这支洞箫与那枚‘箫箍’的一体关系。他们派出的几批特工已受命潜入我国,目标正是这支洞箫。”

    可能是山区生活简单、心无旁骛的缘故,胡老爹得以将内家功夫这种在现代生活中近乎毫无用处的技能,常年坚持习练到了相当高明的境界。而恰恰是这一点,在后来局势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在老周和我刚刚接手的同时,欧洲那边陆老的情况也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凯瑟琳·阿丹教授因长期辛劳,罹患肝癌,已将不久于人世。

    那枚‘箫箍’从法理上讲,此时仍然是凯瑟琳·阿丹教授的私人财产。她考虑到一旦她身故,以这枚‘箫箍’的重要性,很可能引起多方觊觎。于是临终前,凯瑟琳·阿丹教授在律师团的见证下,于病召开了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指定这枚‘箫箍’及相关实验室作为她的部分遗产,由陆老作为受遗赠人直接继承。

    于是,这枚‘箫箍’从法理上,正式成为了陆老的私人财产。由于欧美等国普遍尊奉‘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原则,凯瑟琳·阿丹教授的临终选择,等于直接斩断了其他国家或机构,从法律层面谋取这枚‘箫箍’的途径。再加上陆老本人在学术界的地位,任何组织想要用台面上的手段侵占这枚‘箫箍’,都变得不太现实。

    而采取台面下的手段?由于各方势力彼此监视、彼此忌惮,已形成了某种暂时的均势。所以单独某一方采取台面下手段直接夺取这枚‘箫箍’,同样困难重重。

    凯瑟琳·阿丹教授和陆老用这种方式,暂时保证了对这枚‘箫箍’的研究,在环境异常复杂的大背景中,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其实当凯瑟琳·阿丹教授去世时,陆老就有了带这枚‘箫箍’回国,与洞箫本身结合,进行完整研究的打算。但一来考虑到马上回国,极易引发各方势力的过激反应,过早打破平衡,对谁都没好处,还需耐心寻找更为恰当的时机;二来毕竟在基本粒子研究方面,国内的设施条件与欧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先用两三年时间,将凯瑟琳·阿丹教授临终前提出的一系列设想验证清楚,也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陆老暂时留在欧洲继续研究,我们这边情况也非常顺利,期间胡老爹对整个昆仑山地区细致入微的了解,给老周和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时间到了二零一二年六月,六月六日这一天,陆老家来了位非常意外的访客。来访的是陆老少年时的同学马景年先生,这位马先生本身,和咱们这件事一点关系也没有。他少年时随母亲在国内长大,与陆老只是小学同学。后来主要从事与隧道涵洞相关的施工设计,据说在预应力混凝土浇筑等方面颇有研究。

    现在这位马景年先生虽然早已经退休了,但他的老父亲马镇山老爷子仍然在世,而且是欧洲著名的华侨领袖。马景年先生此番出国,是依照他母亲的生前嘱托,与失散多年的老父亲相认。来到当地后,听闻少年时的老同学也在这里搞研究,自然要登门拜访,一叙旧情。

    陆老听闻儿时朋友得与老父相认,彼此相处愉快,自然为他感到高兴。又听说马镇山老爷子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且住在拉舍尔当地。陆老作为晚辈,理当前往拜望。

    陆老与马镇山老爷子见面,二人聊得很是投机。马镇山老爷子年轻时是海外华人社团‘洪门’,在欧洲的掌棍大龙头。一身内外双修的好功夫,曾单挑三十余条壮汉依旧游刃有余。

    说到当年的得意处,马镇山老爷子竟然非要下场亲自走几招,让陆老和马景年两个小辈儿好好瞧瞧。

    陆老为防止发生意外,那枚‘箫箍’从来都是当做扳指戴在左手大拇指上,连睡觉都不离身的。马镇山老爷子下场演示拳脚之际,陆老无意间瞥了一眼,竟发现那枚‘箫箍’的色泽,随着马老爷子的行功呼吸,产生了微小的规律性变化。而当马老爷子收功停手,这种规律性的色泽变化当即停止。

    这等突然显现的变化,当然使陆老大为惊奇。因为在过去长达十余年的研究中,即便是强激光照射、粒子束冲击等等高强度测试,都没能使这枚‘箫箍’产生过任何一点哪怕最微小的变化。

    无论这样的变化到底是因何产生,有变化本身,就是最大的好消息。新出现的变化意味着有了新的线索、新的研究方向,意味着有可能带来新突破。作者木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