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亲征 文 / 王风
“你自有主见,那是最好,不过老夫还是要告诉你,冤家宜解不宜结,凡事但留一犀不要把事情做下了,就不闻不问,孰知有时候,官家也不能保全大臣!”
王璇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不能不承认王旦这番语重深长的话。有着无限的亲情,更含有高深的政治力学底蕴。
在这个时代,文官势力不是后世人们所能想象的,如果寇准真要是恼怒成鞋他的日子可真不好过了。
看来自己还真要想法子和寇准缓合一下,闹僵了对谁也没有好处,何况自己还有事情要寇准来周全。
“五哥,上次去洞元观,是不是见到了景家六姐?”王旦忽然有此一问,他的双目紧紧盯着王璇。
王璇没有防备有此一问,不明白王旦是何用意,只好灿灿道:“只是办些公务,并不能去见”
“嗯,无论你存有任何用意,毕竟与景家六姐还有婚约在身,要善加维持,不要牵连她才好。”王旦口吻意味深长,目光也变的很祥和。
王璇心下一动,说道:“伯父说的是,小侄会周旋的。”
“嗯。”王旦慢慢颔首,似乎在自言自语道:“契丹死间的事情,御史台那里还未曾放手。”
王璇心中一动,御史台的朱文没有找过他,这些日子他倒是险些忘了这事。
经过王旦一提醒,倒是警觉起来。越是平静越代表着诡异,朱文虽被转移目标,却不可能善罢甘休,他还需要小心应付,更深深领会王旦提起景影的话意,无论如何,不能让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至于他和萧无笙之间,王旦不做评论,一切顺其自然,有事自己处理,没事安心办事。
正当王璇想着心事的时候,王旦又徐徐说道:“还有瑞仙宫那位刘美人,你也要退避三舍。”
他在接旨之后在想,或许这是自己的宿命,自己没有想过得到皇帝的宠信,更没想到能够在国事上和天下事上。这么快有所为。
但他却在有意逞强、无意飙涨的时候,成为了咸平三年之后,朝廷重臣眼中备受关注的人物,树立了自己赢得的权威,当赵恒宣布他随驾之后,没有一名宰执有异议。
而且赵恒按照他滇议,在诏谕河东诸将率军奔赴行在之后,车驾也开始了北上。
由于是全套的依仗,行路很慢,又可能他心中已经有了底,存心就要以逸待劳,等候承天后和契丹主的到来,到了十一月中旬之后才过了韦城县北上,期间王继忠数次飞书请和,语气颇为恳切。
赵恒在行在也回了一封信,告知王继忠说是和谈使臣已经出发,历史上说他首鼠两端有道理,虽然对战事还没有底,他却还不至于一点信心没有。
王璇却无不忧虑地道:“王继忠书信中用词急切,说明契丹王太后深入大宋国境日久,四面受敌不堪久呆,陛下还须观望形势再说。这时候,谁能沉住气,谁就能赢得最后胜利。”
赵恒非常赞同王璇的观点,甚至连寇准,也对王璇之论无话可说。
最后还是由赵恒道:“继忠书信中说契丹请和,朕虽已派遣曹利用去,但大河河面已经封冻,且契丹人其情多诈善变、素不讲信义,不可不为之备。”
寇准亦是赞道:“陛下所虑及是。”
时下朔风凛冽,天气甚是寒冷,内侍取出毳裘貂帽,道:“陛下,天气恶劣,还是多穿些御些严寒吧!”
在野外内,虽然点燃了几个大铜盆悼火,赵恒仍然感到有些寒冷,但他看着毳裘貂帽的眼光有些迟疑,又看了看大帐内左右侍立的班直侍卫。最终是狠狠皱了皱眉,朗声道:“诸卿将士都冒着严寒,等到人人有物御寒,朕再用不迟,拿下去、拿下去。”
内侍讨了个老大的没趣,不敢再多说话,只好把已经奉上来的毳裘貂帽,收拾起来退了下去。
不过天气依旧寒冷,王璇十分不愿跟着的慢腾腾行在前进,在赵恒表达与将士同甘共苦后,他也不知怎么有一股子冲动,立即请命随前军赶赴澶州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