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历史的节点 文 / 王风
李沆,后世并不出名,甚至不如寇准、包拯。但他却是一位真正的贤人,一位让王璇佩服的人,甚至王旦与之相比,也锈黯淡。
此时,带着对天下的无限怜惜,无尽惆怅,走完了五十八年的春秋。
谁都没有想到,包括有“作弊器”的王璇,也不曾想到,李沆竟会走的那么快,让他们一点准备也没有。
就在他和吕夷简、冯立要吃酒的当天,赵恒亲自去探病,还没有回到宫门,就传来李沆病故的消息。
对于大宋朝廷来说,李沆的离去是无法补救的损失,这位在太宗当政时期,不显山不显水的人,在赵恒登基后短短七年间,几乎成了传奇。
名声完全压过班位在上的吕蒙正,几乎对当朝的甚至日后的事情、人物都做了定论。
随着时间的流失,他所论的每一人、每一事无不正确,与之对比,士人在私下甚至对吕蒙正占据高位很不满,说是“名不符实,竟然有颜在李公之上”。
此时,王璇考虑的问题却不是这些,面对很可能如期而至的大战,更可能成为他人生另一个转折点。
他决不能让历史有任何的因他存在,产生哪怕是一点的偏差。
李沆之后,吕蒙正铁定的不行了!张齐贤、向敏中?赵恒的火气还没了。
张齐贤还好说,恢复兵部尚书官职,但也没有实际职事,向敏中就更不要说了。
参知政事中的王旦,为人持重,却资历尚浅,王钦若嘛!上次科考案的老脸都丢尽了,要是当了宰相,他赵恒还想肃静嘛!再看枢密院,王继英明显不行,潜邸出身的行伍之人,读书人还不得翻天啊,冯拯、陈尧叟是干练,连王旦上不去,他们想也别想。
宰相还是要有的,赵恒做了个大胆滇拔,翰林学士、判秘书监毕士安,迁吏部侍郎、除参知政事,班位在王旦之前,这是很明显的信号,赵恒要大用他了。
当他在枢密院机速司当值的晚上,自己一个人在公厅内看着官塘,仔细盘算即将发生的战争。
虽然有些偏激,颇为理想化,但不可否认两国战争机器中,最根本的东西,相差实在太大了。
一切都让他非常关注对方的动态,现在的他却有些犹豫了!契丹最强一击,显然是改变历史的契机。
他想改变历史,但对方势力太大,一个不留意,将会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察觉自己的手地放下官塘,肚子很饿。
吃点饭吧!好在两府当值的官员有夜宵供应,他要来一些饭菜,拿出放在公厅内的酒,小吃一阵子。
正当他自斟自饮想着心事的时候,忽然公厅的门被推开了。没有轻轻地三声被推开,是极为无礼的。
即便他的涵养再好,也生出几分恼怒,正要喝斥的时候,却见赵恒面带微笑走了进来,拿酒杯的手中顿时凝固。
“卿家怎么了?”赵恒面带微笑,进了门后就坐在榻上。
王璇有些慌乱,差点被噎着,好在没有出丑,一阵尴尬后起身,尴尬地道:“正在吃夜宵。”
回答的很老实,也很有趣,搞的一旁周怀政脸色扭曲,忍不住要笑,赵恒看了看踏上几案的酒菜,笑道:“怀正,王直阁还颇有财力,夜宵很精致,酒水也是不错的。”
王璇不免一阵苦笑,赵恒竟在夜巡中调侃他,虽是君臣之间笑谈,却仍然让他尴尬不已,自己现在家财万贯,夜宵之类的当然精致很多。
周怀政颇有意味地看了眼王璇,轻轻笑道:“官家,直阁当年就是经济好手,几个铺子开的红红火火,如今内外商铺、铁场、商队的,用日进斗金说法也不过份。”
王璇无奈地摇了,他并不对周怀政的了解惊讶,要是周怀政不知道他和吕从简、冯立的事,那皇城司可真养了一群饭桶。
赵恒并不以为意,在刹住笑声后,正色道:“怀正,你先出去吧!”
王璇心中咯噔一下,意识到赵恒必然有事,不然他绝不会屏退周怀政,忍不住一阵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