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错失良机1 文 / 王风
咸平六年,注定是不平凡时刻的前夜,历史就像一位盘手,落子变化莫测,让人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十月份,李继迁集结五万党项大军南下,扬言要进攻环、庆二州,却不料主力在路途中由南向西,把六谷部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然,丁惟清在河西机速局的支撑下,做了一些准备,潘罗支却没有听进忠告。
在吐蕃人看来,他们拥有六万精锐,西凉地区号称‘畜牧甲天下’,出产最有耐力的战马,连大宋禁军半数的战马,都出自凉州,还怕区区党项小丑。
在赵恒甚至是王璇看来,六谷部强大的实力,又具备草原民族特有的机警性,再不济也能和党项拼个两败俱伤。
这也是王璇不怀好意的打算,郦秋滇议,他非常认可,让六谷部和党项拼个鱼死网破。无论怎样,河西机速局已把军情透露出去,潘罗支就是再傻,也不会完全没有防备。
至少丁惟清手下有两千多人,完全能够坚持武威城一段时间,为吐蕃人集结兵力争取时间。
同时消弱吐蕃、党项的招数,绝对是高招,赵恒在看了王璇呈送的密折后,也会意地笑了。
天算不如人算,王璇的想法虽然狠辣,但都要建立在吐蕃人和丁惟清保持最大的警惕之上,要知道党项军队比契丹军更加原始,机动性相当突出,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果不其然,李继迁实在太狡诈了,他对环庆用兵做的跟真的一样,连王璇也产生那么一丝错觉,难道因为自己扰乱历史进程的原因,党项真的要打环庆?
吐蕃人就是措手不及,一次战斗就被党项人给打散了,无法阻止有效抵抗。
丁惟清有了些许准备,但兵力过于单薄,坚守城池几天就无力再战,城破之后率领百余人巷战,却明智的拒绝河西机速司使臣相助,在巷战之前安排各据点使臣,化装成商人向党项投诚,出卖军事情报,保全了力量。
在不断传来的军情面前,赵恒就再一次后悔自己的决断,寇准看向王璇的目光,都有一种惊讶,王璇对西北的判断再次正确,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才能。
当西北潘罗支投降的消息传来,王璇正好在和丁谓奏事,他当即表示潘罗支是瞒天过海,李继迁必死无疑,请求赵恒做好万全准备。
赵恒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在沉默了三天后,就在元宵节刚过,就召集重臣商议。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御敌,上策立即从河北、河东调集三万马军,京城抽调马步军两万,汇集陕西的六万大军,沿泾原,延鄜两路分别进击灵夏,沿泾原方向直趋天都山,延鄜方面横扫夏盐,党项主力远在凉州,必可使其头尾不能相顾,一战可定乾坤。”
“中策先让党项和吐蕃人拼个你死我活,着泾、原路部署陈兴集结大军,北上灵州,即便灭不了契丹,也能夺回灵州,重创党项主力,日后再利用吐蕃,可夺回灵州。下策是着陈太尉观望等待,无论党项和吐蕃胜负如何,一方落败后,立即西进夺取凉州。”
到了这份上,无论是赵恒还是其他人,可以不采纳,却无法忽视王璇的断言。
赵恒不言不语,他对王璇的感觉真的很怪,仿佛契丹、党项受到王璇指挥一样,几乎每次军事行动,都逃不出王璇的断言,原来他有这种感觉,现在又强烈了几分。
李沆、王钦若、王旦、王继英、冯拯、陈尧叟、寇准七位宰执全部到齐,细细盘算王璇的话。
冯拯瞥了一眼王旦,说道:“契丹各部调遣频繁,随时都有可能南下,河北、河东岂可轻易抽兵。”
王继英、陈尧叟甚至王旦都微微颔首,契丹对河北的军事压力实在太大了,望都之战中契丹马队显示出来的威力,让他们心惊胆战,为了区区党项,万一被契丹人钻了空子,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王璇毫不犹豫地反驳道:“河北防御已成定型,只要契丹人还要命,他们无论如何都到不了邢州一犀调去三万马军,剩余兵马完全有能力遏制契丹人,既然冯大人掌握本兵,如此思前虑后,怎么调遣三军?”
直接反驳执政大臣,是很没有礼貌的,连王旦也有些动容,忍不住瞪了王璇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