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机速司 文 / 王风
吕蒙正忍不住说道:“王直馆,这是君前陛见,不可妄言。”
王璇一怔,旋即明白吕蒙正的好意,作为宰相,吕蒙正不可能在赵恒面前呵斥冯拯,只有他资浅位卑,一言之下就此打住,别往下再谈了。
言下之意,别太过分,殿中侍御史在侧,搞不好要被处罚的。
赵恒在吕蒙正说话后,才咳嗽一声,说道:“王卿家年前上书,统一天下用间,立意甚好,朕倒是问问怎样勾划。”
终于轮到自己了,王璇轻轻叹了口气,平静地说道:“设置衙门,总天下用间。”
灵州是一个关键性的分水岭,失去灵州后,大宋朝廷对党项的策略,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终究酿成了百年祸乱,战马来源地被彻底切断,大宋禁军无可奈何地步入黄昏。
国策战略原本就一环扣一环,少了哪一环,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他在威虏军之战中,费尽力气留住步军主力,就是要保存马军主力,一旦失去战马来源地,努力岂不是水中捞月,毫无意义。
却听王继英说道:“总天下用间,确能提高应变能力,臣以为应当单独成立职司,归枢府管辖。”
吕蒙正虽看不上武人,但他还是表示同意,说道:“既然是王直馆上陈,不妨请直馆说说。”
对于成立情报机构,王璇早就成竹在胸,这是一系列国策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赵恒的首肯下,他暂时把灵州的念头放下,朗声说道:“陛下,去年近边布阵,造成大阵过于靠前,军情却政出多门,真假难辨,致大军困顿三月。臣所提大纵深防御,虽然攻受兼得,却对准确的军情依然有所依赖。而今军情,全是各地守臣、将帅临时招募人手,无法打入对方枢要,获取朝廷真正需要的军情。”
对于去年军情有误,甚至可能被契丹人摆了一道,在场君臣身有所触,连冯拯也认为王璇所言有理。
但他还是犹豫,毕竟是设立一个庞大的间谍机构,不是顺便说说就能成立的,牵扯到朝廷很多衙门,尤其是都堂、枢府。
“陛下,能把地方守臣用间之权,全部收回来,有利于朝廷节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军情,避免去年大军困顿威虏军三月的尴尬。”
陈尧叟第一时间决定支持,毕竟他也是俊杰之士,对情报统一的好处还是知道的,而且确定赵恒十有六七会同意,抛开职事方面不说,把地方守臣的权力收回中央,这事就有作的可能。
不过,他还是耍了个小心思,自己反对大军就留威虏军,结果契丹人果然在三个月后进攻,让自己丢了一个不小的脸面,把责任推脱在河北官吏失察上,算是聊以。
冯拯用不满地目光投向陈尧叟,朗声道:“陛下,成立机速司或是大善,然兹事体大,需要慎重才是。”
吕蒙正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冯拯,出人意料地说道:“冯大人言之有理,机速司无论从官衙设置、吏士调遣,还是分设职事上,都需要慎之又慎。”
赵恒亦是谨慎万分,他一向秉承消减官衙,裁撤官吏,按照王璇所说的,机速司绝对是庞大的机构。他注视着王璇,温声问道:“王卿家对职事设置,有何说法?”
王璇虽然明白赵恒君臣对收权,统一用间很热心,但成立一个庞大的情报机构,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方方面面一个不好,就会造成长时间的延迟。
按照他的想法,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万万不能再有耽搁。他稍加沉吟,毅然说道:“陛下,如成立枢密院机速司,机速司官吏可文武并用,由枢密院管辖,但在上陈机要时,要整理要闻直接送御前,其它详尽文书,分送宰相、枢密使。”
完全是由枢密院管辖的机构,但在呈报上略有变通,按照后现代制度稍加变通,虽然符合便捷、保密的原则,却也突出天子的重要性,至少让赵恒感到满意。
“机速司的确不能一撅而就,应该循序渐进,先把架子搭起来是有必要的。但由于其特殊性,长官不应再设承旨,臣斗胆擅作主张,职司应称知事,品级亦不宜定的过低,至少应与都承旨并列。”
王璇可以委婉,也可以妥协,但该坚持的原则性,决不妥协半步。作者王风